專論

2017年全球經濟展望 (產業雜誌)
花佳正

2017/01/01

 本文刊登於產業雜誌,第562期

一、前言

自年末最重要的影響全球經濟事件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出爐之後,雖然出乎市場意料之外,亞洲金融市場也在當天出現明顯波動反應,但波動情況並沒有維持太久,隔天美國股市反應不確定性消除,以「利空出盡」解讀選後情勢,以上漲超過百點作收,選後的五個交易日天天上漲,當周上漲964.10點,漲幅5.39%。顯示當前經濟情勢並未因川普當選而出現變化,反而在重要不確定性消除後,景氣可望回到原先溫和復甦的軌道。

觀察國際預測機構對2017年的全球經濟展望,如表1所示,比較國際貨幣基金(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環球透視(IHS Global Insight Inc., GI)、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以及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EIU)2016年以及2017年全球經濟成長率與貿易成長率預測數值,雖然預估2017年經濟可望優於2016年,但增加的幅度有限,經濟成長率約略增加0.30.4個百分點,貿易成長率增加1.11.5個百分點。回顧近年來各機構預測的軌跡,總是在年初樂觀看待隔年的經濟表現,之後隨著時間逐漸下修,若2017年也遵循同一修正軌跡,則經濟成長率很有可能僅與2016年相當,甚或低於2016年。

1 國際預測機構對2016年及2017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變動情形

 資料來源:台灣經濟研究院。

 

二、全球經濟回顧

(一) 主要國家地區回顧

就各主要國家經濟情勢來看,美國表現依然相對穩健。根據美國商務部所公佈的資料,2016年第三季經濟數據,GDP成長年增率為1.5%,較第二季1.3%的成長率稍有起色。美國第三季民間消費成長年增率為2.6%,提供最主要的經濟成長拉抬動能,至於民間投資成長率,則較去年同期下滑2.7%,持續第一季以來的低迷態勢。其中第三季的外需表現則較上半年佳,出口與進口的成長年增率分別為2.0%0.7%。出口成長率為2015年第一季以來的新高,意味美元走強對美國出口的衝擊有淡化趨勢。

而在影響聯準會(Fed)決策最重要的兩項指標:美國的就業市場與物價水準方面,美國勞動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公佈之美國11月份失業率為4.6%,為9年來低點,非農部門就業新增17.8萬人,較10月份數據(新增14.2萬人)大幅成長,突顯雇主在118日大選前後仍願意持續聘僱人力。在物價方面,由於油價上漲,加上房屋租金、醫藥費用增加,11月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則為1.7%,較10月數值增加0.1個百分點,升幅創近期新高水準。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美國聯準會也一如外界預期於20161214日利率會議結束後宣布調升聯邦資金利率一碼,但另一方面又出乎外界預料地預估2017年可能會升息三次,較原先市場預期的兩次為多,故帶動美元指數強升。

歐元區方面,歐盟統計局公佈歐元區與歐盟2016年第三季GDP成長年增率,分別為1.6%1.8%,皆與第二季數值持平;亦即持續維持力道有限的持續復甦態勢。在個別經濟體的表現上,主要經濟體包括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等國多能維持穩定成長,提供復甦動能。連歷經四季經濟負成長的希臘,也終於在第三季回復到1.5%的正成長。

另外在就業市場表現方面,歐元區201610月份失業率為9.8%,較前一個月失業率減少0.2個百分點,跌破象徵性關卡10%,是20114月來首見。不過成員國之間差異仍大,德國失業率僅4.1%最低,但西班牙及希臘失業率仍高達19.2%23.4%,也突顯歐元區經濟的結構性問題。然而受到國際油價回溫影響,在201610月為0.5%,較9月數值上揚0.1個百分點,雖然進一步降低通貨緊縮疑慮,但是距離ECB設定的2.0%目標尚遠,使歐洲央行寬鬆貨幣政策可望持續。

在亞洲方面,日本自2015年第四季開始,外貿方面受到全球景氣復甦力道轉弱,尤其中國及東南亞國家經濟動能減緩,影響日本出口表現;內需方面,因民間消費衰退,無法有效提供經濟成長動能,使得經濟成長率回落至1%之下,並延續疲弱的成長至2016年第二季。雖然日本內閣府公布第三季的最新數據顯示,經濟成長率回升至1.1%,但觀察其結構則不難發現,不論是內需、出口表現均不理想,主要成長動能來自於財貨及勞務輸入衰退,對經濟成長貢獻高達0.6個百分點,顯示日本國內經濟仍處於相對低迷的狀態之中。

面對民間消費近乎停滯的窘境,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20166月宣布再次延後調高消費稅的時程,原定於20174月將消費稅由8%調升至10%,延至201910再行實施,試圖提振國內民間消費動能。而這樣的舉動等於間接說明「安倍經濟學」成效不如預期。安倍經濟學推行時,原希望透過強力的財政與貨幣政策帶動經濟成長,之後增稅以進行國內財政的改革,為日本奠定未來持續成長的經濟基礎,如今消費稅上調時程一再延後,突顯安倍總理最初的三支箭以及後來的新三箭仍有改善的空間。

除了延後調高消費稅之外,為了提振企業獲利並鼓勵投資,日本政府也延續調降法人稅的做法,在2015年將法人實效稅率降至32.11%後,2016年進一步調降至29.97%,接近德國的水準。不過在成效方面,由於2016年全球景氣復甦腳步不如預期,影響廠商投資意願,抵銷法人稅調降效果,致使上半年日本國內投資無法提供經濟成長動能。

至於中國方面,經濟成長仍然持續面對出口衰退、內需不振與產能過剩的問題。在外貿與投資方面仍呈現疲弱的狀態,尤其因全球經濟復甦緩慢,全球貿易成長動能不佳,外部需求的貢獻已無法滿足中國維持原有的經濟成長。雖然中國政府試圖透過「城鎮化」來增加支出,帶動內需成長,但在產能過剩、出口衰退、內需不振等結構性因素影響下,成效仍屬有限。

雖然中國經濟成長趨緩已逐漸成為長遠趨勢,不過單就成長率而言,與全球其他主要國相較仍處於相對高的水準。2016年前三季中國經濟成長率均為6.7%,在結構上,服務業部門(三級產業)成長7.6%,高於工業部門(二級產業)成長6.1%,也讓前三季服務業占中國國內生產總額比重來到52.8%,較2015年同期增加1.6個百分點;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成長貢獻率為71.0%,較2015年同期增加13.3個百分點。顯示官方推動結構調整政策持續發酵,整體經濟結構走向符合官方預期的目標。

在其他亞洲國家方面,過去兩年亞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表現,依據亞洲開發銀行(Asia Development Bank, ADB)資料顯示,整體亞洲(不含日本)經濟成長率在2015達到5.9%,高於全球平均許多,但2016年亞洲整體經濟成長率則略為下修,主因在於2016年受到諸多在外環境影響,各國出口成長有減緩的趨勢,故ADB將亞洲經濟成長率下修至5.7%

而亞洲經濟成長力道來源主要來自全球景氣的回溫,尤其是美國市場的穩定復甦,是帶動亞洲發展中國家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然而2016年遇到英國脫歐事件的影響,加上中國受到洪災及高溫影響,以及持續調整產業結構以發展內需市場,導致2016年中國經濟成長率預計下滑至6.5%。印度近二年的經濟成長率大約維持在7.6%~7.4%之間,印度雖然持續改善整體投資環境,吸引外資前往投資,但印度成長主力來自於公共支出,反觀民間投資力道依舊不振,印度莫迪總理提出的改革計畫,主要希望以公共投資來帶動民間投資的成長,但至2016年仍未看到民間投資質提升的效果;至於公共投資能否長期延續,則需再觀察;而東南亞則是受益於許多國家的改革方案,像是泰國通過東部經濟走廊投資政策,並於烏塔堡設立第一個自由貿易區、印尼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提出的十二波經濟振興改革…等等,均提出新的經濟發展政策,也使得東南亞地區維持不錯的經濟成長。

2016年美國失業率逐步下滑,也調高全年度經濟成長率的預估值,顯示美國景氣呈現溫和復甦的情勢,但對面歐洲量化寬鬆成效有限、英國脫歐造成的不確定性,以及消費成長力道普遍不佳的情況下,亞洲發展中國家必須繼續轉向國內需求與拓展更多的新興市場貿易,方能持續帶動亞洲的經濟成長。依據亞洲開發銀行預測,2016年整體亞洲(不含日本)之經濟成長率估計為5.6%,較2015年下修0.3個百分點。然而其中的東亞地區,由於中國持續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刻意減緩經濟成長速度,因此東亞經濟成長率預估將下修為5.8%;而南亞與東南亞地區,ADB預估2016年的經濟成長率將由2015年的7.0%4.4%,南亞向下調整至6.6%,而東南亞則向上調整至4.5%,和2015年維持在差不多的成長水準;至於中亞地區2016年預估的經濟成長率為1.5%,而太平洋地區的經濟成長率則由2015年的7.0%大幅下降為2.7%

 

(二) 我國經濟回顧

綜觀2016年前三季我國經濟表現,第一季出口表現不理想導致外部需求對國內經濟成長貢獻為-1.83%,成為拖累經濟成長率的主因(如圖1);第二季在國際情勢趨穩,以及基期效果影響下,外需表現恢復成長,輸出成長0.63%,對經濟成長貢獻0.43個百分點,帶動整體經濟成長1.13%,睽違三季再次出現正成長的表現。惟第三季雖然商品出口表現不俗,但服務貿易方面受陸客來台旅遊人次減少影響,整體國外淨需求對國內經濟成長貢獻再次出現負值,需仰賴內需成長表現突出,才能使經濟成長率攀高至2.03%

資料來源:主計總處新聞稿(2016/11/25)

1 我國各季經濟成長率及內外需貢獻

 

事實上,觀察國內外智庫最新預測結果顯示(如表2),其中最悲觀的EIU預估值以上修為0.70%,主計總處與GI則較為樂觀,分別預測2016年經濟成長率為1.35%1.20%,其餘如本院、中華經濟研究院、元大寶華等均認為2016年經濟成長可望「保一」。

 

2 各機構對台灣2016年經濟預估(依更新日期排序)

 

單位:%

資料來源:本文整理。

 

雖然主計總處公佈最新經濟預測結果,上修2016年經濟成長率為1.35%,但IMFEIU於年中同步下修2016年全球經濟與貿易成長率預測,整體國際情勢仍偏向保守。而國內經濟在全球經濟展望不如原先預期的情況下,不僅對外貿易表現不易回溫,民間消費信心同樣受到影響。因此,根據台經院最新預測結果(如表3所示)2016年國內實質GDP成長率為1.17%,雖較7月預測上修0.40個百分點,但仍較主計處預測值低0.18個百分點。

3 台灣經濟研究院2016年經濟預測結果

資料來源:台灣經濟研究院。

 

三、全球景氣展望

就目前市場看法觀察,以IMFGIEIU預測結果為例,2017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僅較2016年高出0.30.4個百分點(如表4所示),顯示在沒有突破性創新或殺手級科技應用的情況下,新平庸經濟特性下的低成長狀況將持續到2017年。

4  2016年、2017年各主要預測機構經濟成長率估計與預測

單位:%

資料來源:台灣經濟研究院。

 

(一) 主要國家地區展望

在歐美國家方面,2016年美國經濟主要由內需帶動,尤其民間消費扮演重要角色,預期2017年內需動能仍將是美國經濟成長的重點。尤其在投資方面,首先,在產油國協議減產的情況下,國際油價可望維持平均每桶50美元以上的價位,對低迷已久的美國頁岩由廠商乃是重要利多,亦為廠商增加相關投資的一大誘因。另一方面,新總統川普就任之後,在競選期間提出的鼓勵製造業回流美國、以美國利益由先的貿易政策、對石化燃料產業的鬆綁做法,除了可帶動相關產業進行投資之外,背後帶來的勞動力需求,對民間消費的成長也將是一大助力。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總統大選等不確定消除,加上美國就業市場維持穩定復甦表現,以及物價成長率緩步走升,美國聯準會於去年12月再次宣布調升利率一碼。此一升息動作雖然合乎市場預期,但會後聯準會官員預測2017年將升息三次,顯示未來美國升息腳步可能較市場原先預期更為積極,對全球金融市場而言,歐元區、日本、中國等主要國家之貨幣政策均維持相對寬鬆的情況下,資金回流美國趨勢加劇,可望更增添美國國內資金動能。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國際資金流向美國,勢必讓美金維持相對強勢的局面,對美國出口表現帶來負面影響。因此,未來美國經濟表現預期將呈現內需為主的復甦態勢。

在歐元區方面,20166月英國啟動公投決定脫離歐盟,雖然英國並非歐元區國家,但在地理位置與歐盟的架構之下,一直以來與歐元區國家維持緊密的經貿關係,因此,在未來英國正式啟動脫歐程序的期間。

根據主要金融機構預測,退出歐盟將對英國經濟產生永久性傷害,也就是說隨著脫歐而來的經貿條件改變、產業外移,不僅將讓英國生產力永久下滑,相關負面效應也會持續數年之久。這種潛在經濟成長速率的下滑,與景氣下滑時的萎縮截然不同,是屬於漫長且深層的影響。其中,JP摩根的看法較為樂觀,認為影響英國脫歐對GDP影響僅約1.0%,且負面影響可望在一年之內消除;法國興業銀行最為悲觀,認為英國脫歐之後對GDP影響將高達6.0%,且影響時間可能長達5年。

此外,這樣的影響也會連帶拖累全球景氣復甦腳步,以IMF7月公佈的最新全球經濟前景展望報告為例,特別說明因應英國脫歐後續可能帶來的不利因素,除了下修英國經濟成長率預測之外,也同步將2017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由原先預測的2.2%下修至1.3%,下修幅度達到0.9個百分點,另報告中還提及若沒有發生脫歐事件,IMF原是要將2017年經濟成長預測進行上修,顯示英國脫歐在長期下對英國、對全球經濟會造成顯著的負面衝擊。

就歐元區個別成員國家的總體經濟展望來觀察,以EIU預測結果為例,相較於2016年仍有希臘維持經濟衰退的態勢,2017年可望呈現全數會員國均為正成長的表現。其中德國經濟成長率約為1.3%,法國1.1%、義大利0.9%、西班牙2.1%,希臘可望成長1.5%。另由象徵債務曝險風險指標的10年期公債殖利率預測結果來看,維持2016年相關風險持續下降的趨勢,2017年歐元區國的長債利率可望獲得控制。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並非表示風險就此消失,尤其在歐元區就業市場仍存在結構性問題的情況下,只要成長動能不夠充分,特定債務比例較高的國家如希臘、義大利、葡萄牙等國家的違約風險,仍將是全球景氣復甦的重要不確定因素。

日本方面,面對國際情勢不如原先預期,日本央行對國內經濟成長及物價走勢看法偏向保守。觀察日本央行自201510月至20167月對2016年及2017GDPCPI成長率的看法(如表5),在2016年的部分,GDP成長率自20161月以來持續下修,CPI則是連四次下修,顯示面對2016年年初以來全球景氣走緩的趨勢,日本經濟也難以置身事外;在2017年的看法方面,因應安倍首相宣布再次延後調高消費稅的時程,讓日本央行在20167月大幅調高對2017年經濟成長率預期,但對CPI成長率的看法則大幅下修,2%的通膨目標也將延遲至2018年後才可能實現。

5 日本銀行對2016年與2017GDPCPI成長率走勢預測

單位:%

注:1.CPI不含生鮮食品。

                2.數值以多數政策委員看法扣除最大及最小之極端值後取中間數。

資料來源:日本銀行,各月政策委員會月報。

 

另一方面,觀察2017年主要國家經濟表現,先進國家中仍以美國表現最為穩健,不過Fed不斷延後升息時程,顯示對當前經濟前景仍存在疑慮;歐元區的部分主要受到英國脫歐的影響,加上勞動市場結構性問題未除,景氣表現難以維持2016年水準;中國方面在政府總體調控政策持續推動的情況下,雖然經濟結構面可望朝官方目標優化,但成長動能走緩同樣難以避免。整體而言,國際經濟前景轉趨保守,全球貿易成長難以大幅提高,即便日圓在美國升息後可望維持弱勢,增添部分出口競爭力,但全球新平庸經濟特性下的低成長狀況將持續,對日本出口情勢仍將是一大挑戰。

此外,為了推升國內物價上漲,日本央行於20169月會議之後推出新型QQE政策(量化及質化寬鬆),除了基準利率維持在-0.1%,每年購債規模不變之外,進一步廢除國債收購對象的到期年限限制(目前為7-12),讓日本銀行可收購更多種類國債,同時設定10年期公債殖利率目標為0%,引導10年期國債利殖利率維持在0%左右,以刺激通貨膨脹,並將繼續擴大貨幣基礎,預估在未來的一年以上時間,貨幣基數占日本名目 GDP 的比重將超過 100%(500兆日圓),目前日本貨幣基數占名目GDP比重約80%、美國及歐元區約20%。然而經過3年的貨幣寬鬆政策,消費稅調高時程一延再延,2017年財政收支與政府債務對GDP的比重將持續惡化,日本央行恐怕已無足夠的購債空間可以達成上述目標,政策效果有待後續觀察。

在中國方面,雖然2016年在房地產市場與國營企業投資的支撐下,中國經濟成長率並沒有跌落目標區間之下,但2016年年中開始,地方政府展開一系列強弱不一的房市調控政策,人民銀行也可能介入抑制過熱的房市,故中國2017年房地產表現難以樂觀看待;基礎建設方面,由於政府財政赤字持續攀升,基礎設備投資維持成長具有相當難度。因此,2017年中國經濟成長率將較2016年進一步下滑,IMFGIEIU分別預測2017年中國經濟成長率為6.2%6.4%6.2%,較2016年減少0.30.5個百分點。

除整體經濟成長率小幅下降之外,中國累計固定資產成長率自2016年第二季開始逐步下滑,也是後續必須關注的焦點之一。期間最低點來到7月與8月的8.1%,是自1995年有紀錄以來的最低成長。從好的角度來看,中國大陸持續調整經濟成長結構,將成長動能由投資轉向消費,由製造業轉向服務業,投資成長勢必無法像過往一般作為經濟成長的領頭羊。不過若從負面的角度切入,投資成長率減幅過大,最終將對經濟成長形成長遠的負面影響。

尤其在民間投資的部分,自年初以來累計民間投資成長率與整體固定投資成長率之間差距逐漸擴大,不僅使得市場對於中國大陸政府再次以官方的力量「調控」經濟成長的現象感到憂心,也讓中國大陸領導階層向全國18個省市派出9個調查組,調查投資的真實情況。總理李克強主持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也專門討論民間投資問題,並由國務院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做好民間投資有關工作的通知」希望能強化民間投資成長。

累計整體固定資產成長率與民間投資成長率之間差距擴大,顯示其中資金來自國有企業的投資成為支撐固定投資的重要依據。由數字上觀察,2015年國有企業累計各月固定投資成長率平均約為12%,但20162月公布的數據顯示國有企業固定投資成長率已達20%,最高曾在4月來到23.7%,去年10月最新數據仍有20.5%,此種投資面的「國進民退」現象,並不利於官方宣稱的「調結構」、「去槓桿」等目標,民間投資與整體固定投資成長率背離的狀況,也反映出當前中國大陸民間投資環境惡化的現象。

在其他亞洲國家方面,雖然受到許多外在變數的影響,但預估亞洲經濟成長仍有提升的空間,在亞洲許多國家,寬鬆貨幣政策可望繼續支持經濟活動,並使通貨膨脹率維持在可控制的水準。加上許多經濟體的成長率不如預期,這使得其政策制定者開始強調結構性改革,改革中最為重要的,是那些旨在改善產品和勞動力市場運行的政策措施,根據各國具體情況,這些改革包括:減少服務業准入障礙,加強積極勞動力市場政策和修訂失業福利條款,簡化並協調長期雇員和臨時雇員的就業保障法規,削減勞動相關稅負,實施旨在提高年輕人、婦女及年長勞動者勞動力市場參與率的有針對性的政策等,以期能提升就業者的所得來帶動消費成長。

另一方面,亞洲開發銀行(Asia Development Bank, ADB)預測2017年整體亞洲(不含日本)之經濟成長率為5.7%,與2016年維持在相同水準。然而其中的東亞地區,由於ADB預測2017年東亞各國的出口表現均不如預期,加上持續受到中國經濟成長趨緩,以及中國進口替代政策的影響,因此預估2017年東亞整體經濟成長率為5.6%,與2016年減少0.1個百分點;但南亞與東南亞地區和歐美市場的直接連結性相對東亞較小,受歐美景氣的影響較小,且在各國政府推出諸多新政策的支持,並持續吸引由中國轉移至東南亞投資的外資企業,故南亞與東南亞經濟成長率預測將由2016年的6.9%4.5%,分別提高至7.3%4.8%;至於中亞地區2017年的經濟成長率則提高至2.8%,而太平洋地區則是由2016年的3.8%下滑至3.1%。此外,國際貨幣基金(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預測,不含日本及亞洲四小龍的亞洲開發中國家,2017年其整體經濟成長率為6.3%,較2016年下滑0.1個百分點,其中,中國與印度二大國家之經濟成長率,中國下修至6.2%,印度則是維持在7.5%

國際研究機構在預估2017年亞洲地區的物價上,由於全球景氣復甦趨緩、國際油價仍維持相對低檔,而美國也並沒有採取進一步的量化寬鬆政策,但歐洲與日本的負利率政策也造成整體物價小幅度的上揚。因此,ADB預測2017年亞洲地區整體物價上漲率為2.7%,較2016年上升0.2個百分點;IMF預測2017年亞洲開發中國家的平均物價上漲率為3.2%,較2016年增加0.3個百分點。在貿易表現方面,雖然美國景氣的復甦應可望帶動些許出口動能,但面對英國脫歐的後續問題,導致歐洲內需市場動能仍未有效復甦,以及中國持續進口替代政策的影響下,亞洲經常帳表現較2016年水準略為下滑,因此ADB預測2017年亞洲經常帳順差占GDP比率為2.4%,較2016年下滑0.2個百分點;IMF預測亞洲開發中國家2017年經常帳順差占GDP比率為1.1%,亦較2016年下滑0.6個百分點。

整體而言,2017年亞洲的出口受到英國脫歐、中國經濟成長趨緩,以及全球復甦力道不如預期等影響,導致出口動能不足,以及生產力的成長隨著亞洲新興市場經濟體與先進國家之間的技術差距縮小而下降,但美國景氣穩定的復甦也帶來些許成長動能。因此,預計2017年亞洲的經濟成長將和2016維持在差不多的水準,然而亞洲各國面對全球景氣的變化亦提出不同的對策,在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因應方式,像是韓國政府將動用逾20兆韓元以激勵景氣復甦;中國大陸則頒布「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方案」,以期舒緩實體企業經營困難、協助企業轉型升級;泰國則通過東部特別經濟區發展法草案,推動東部經濟走廊發展,並與西部經濟走廊銜接;這些國家所推動的政策,對於保持亞洲的經濟成長都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6  ADB對亞洲經濟體2014~2016年重要經濟指標預測

單位:%

注:1.亞洲不包括日本。

  2.包括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烏茲別克、土庫曼等國。

  3.包括庫克群島、斐濟、吉里巴斯、馬紹爾、巴布亞紐幾內亞、所羅門群島等國。

  4.e為估計值;f為預測值。

資料來源:ADBAsia Development Outlook 2016 Update20169月;Asian Development Outlook Supplement201612月。

 

(二) 台灣景氣展望

其他各機構對台灣2017年經濟成長率的看法方面,則以主計總處的1.87%最為樂觀,其餘機構預測落在1.20%1.81%之間,看來2017年台灣經濟成長要達1%已無懸念,不過日前國發會提出希望在政府政策推動下力拼2%以上的經濟成長,未來各方關注焦點將放在台灣經濟成長率能否「保二」。 

7 各機構對台灣2017年經濟預估(依更新日期排序)

 單位:%

資料來源:本文整理。

根據台經院對2017年經濟表現的預測結果顯示,由於國際經濟復甦仍有疑慮,且貿易展望仍顯保守,對於台灣出口帶動效果有限,使得全年經濟成長幅度雖較2016年提高,但幅度有限。根據台經院201611月公布之最新預測,2017GDP成長率為1.65%,較20161.17%提高0.48個百分點。其中在民間消費部分,隨著2016年消費逐漸升溫,加上2017年國際情勢可望轉佳,消費表現可望維持一定水準,只是所得水準仍未提升,加上基期因素限制下,民間消費成長率將略低於20162.03%水準,預測將降低0.22個百分點至1.81%

在固定資本形成方面,受國際經濟表現回溫、半導體廠商持續加碼,以及面板廠商看好換機商機等有利因素帶動下,民間投資成長率可望持續提高,由20161.80%增加0.28個百分點,2017年預測可達2.08%,加上新政府上任後積極增加政府及公營事業投資,2017年固定資本形成將可成長1.98%,較2016年提高0.21個百分點。

在貿易表現部分,由於原油及原物料價格在2016年中已止跌回穩,對新興市場及開發中經濟體表現,以及台灣相關產業供應鏈可望帶來有利因素。不過主要經濟體前景仍有疑慮,需求尚未有效擴張,加上貿易保護風潮再起,都將對2017年台灣貿易表現產生影響。為此,台經院預測2017年輸出及輸入分別較2016年提高2.231.64個百分點,由1.03%2.03%提高至3.26%3.67%,出口及進口也分別由2016-4.05%-5.03%回到正成長,2017年預測成長率分別為2.63%3.22%

在物價及貨幣政策方面,由於2017年全球景氣回溫,加上原物料價格止跌回升,將讓全球物價漲幅高於2016年,台灣也不例外,台經院預測2017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漲幅為1.30%,高出20160.1個百分點,躉售物價指數(WPI)則由負轉正,2017年漲幅為1.42%。由於美國升息可能性提高,且頻率可望加快,但其他國家央行則仍偏向寬鬆,台灣央行貨幣政策預期將持續維持動態穩定,以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可能變化與衝擊。

8 台灣經濟研究院2017年經濟預測結果

資料來源:台灣經濟研究院。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