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論

2015年全球經濟展望(產業雜誌)
花佳正

2015/01/01

本文經產業雜誌刊登─"2015年全球經濟展望",2015年1月,第538期

一、全球景氣回

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全球經濟發展就充滿著多重不確定性,經常在景氣快要回溫的時候,負面因素就再次出現導致經濟下滑,而今年以來,自2013年延續至今的包括美國財政問題、中東政治疑雲、歐債危機未徹底解決等,諸多不確定性因素依舊存在,中國大陸也正面臨地方金融、政府債務問題等經濟風險。整體而言,至目前為止2014年國際經濟情勢表現分歧,其中美國仍未改其領頭態勢,雖然在第一季受到北美嚴寒氣候影響,拖累經濟成長率僅達1.9%,但在第二季民間消費與固定投資的有效拉抬下,加上外貿表現不俗,經濟成長達到2.6%,也一掃早先市場對美國復甦力道的疑慮,進入2014年下半年,美國經濟表現持續穩定,商務部公布最新第三季經濟成長率為2.3%,表現優於預期,也更確立當前美國為全球景氣復甦的主要動能(如表1)

1 台灣與主要地區前三季GDP成長率

單位:%

%

1

2

3

台灣

2.82

2.98

3.41

美國

1.9

2.6

2.3

歐元區

1.0

0.7

0.8

日本

3.0

-0.1

-1.2

中國

7.4

7.5

7.3

資料來源:主計總處;美國商務部;歐盟統計局;日本內閣府;中國統計局。

相較之下,其他國際主要國家(或地區)經濟成長表現就相對疲弱。歐元區雖然主權債務問題逐漸淡化,但失業率遲遲無法有效改善,以及政府撙節開支造成需求不振,連帶使得物價漲幅低迷,帶來通貨緊縮陰影,也迫使歐洲銀行不惜採用負利率與之抗衡,加上烏克蘭事件讓歐元區國家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反而使歐元區主要國家如德、法等國經濟受到負面影響;日本為改善財政結構,自第二季起將消費稅由5%調升至8%,嚴重打擊第二季民間需求表現,使整體經濟出現衰退;最後,中國持續其調整經濟結構的既定方向,國內投資成長趨緩,波及房地產、工業生產及出口等經濟數據表現,第三季經濟成長率7.3%,再次跌落7.5%的官方經濟成長目標水準。

就個別國家情況來看,美國經濟在2014年整體表現屬於穩健復甦,雖然第一季嚴寒氣候帶來些許經衝擊,成長年增率在全年度的表現中相對緩慢,為低於2%1.9%,讓當時市場上出現許多疑慮,認為美國經濟復甦腳步可能再次減緩,但在進入第二季之後,由於民間消費回穩,加上美國製造業回流政策鼓勵固定投資,加上外貿表現不俗,內需外需同步拉抬的情況下,經濟成長率回到2.5%,也將早先的疑慮一掃而空。而在2014年下半年,第三季與第四季經濟成長率約為2.2%,看來雖然美國在11月進行期中選舉,國際上中東與烏克蘭地緣政治問題也在持續,但仍無損美國經濟穩健復甦的態勢,尤其美國是世界數一數二大的經濟體,2014年名目GDP規模可占全世界超過五分之一的比重,加上其龐大的進出口貿易與消費市場,因此美國經濟穩健復甦的態勢,也成為拉抬世界經濟成長的重要動力。

此外,就美國而言,2014年經濟重大事件當屬美國聯準會(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Fed)結束QE措施,以及葉倫(Janet Yellen)20142月接替柏南克(Ben Bernanke)擔任Fed主席後屢次在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議(FOMC)的發言。尤其QE措施雖然已在201410月完全退場,但緊接而來的是市場臆測Fed未來將於何時做出升息動作,這也使得市場對於每次葉倫的發言都出現方向上的解讀,而不管結果是偏向鷹派或是偏向鴿派,相關的市場臆測總是牽動國際資金流向,進而對國際金融市場造成波段影響,也成為2014年國際股、匯市波動較大的重要原因。

在歐元區方面,相較於2013年之前歐債危機持續影響歐元區經濟發展,自2013年第四季開始,通貨緊縮陰影取而代之成為歐元區經濟成長的最大阻礙。尤其是雖然穩定物價是中央銀行的主要任務,但對於歐洲央行(ECB)來說,因為歐元區每一個成員國的物價水準在相同時間點上的差異非常大,因此其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要比其他國家中央銀行更為困難險峻,而成員國之間的經濟環境條件有別,也導致整體區域內的貨幣政策不夠及時與彈性,再次突顯歐元區制度設計上的缺陷。

另一方面,2014年歐債危機減緩,並非歐元區國家財政條件出現重大改善,而是ECB主席德拉吉(Mario Draghi)2013年底宣示將不顧一切捍衛歐元的信心喊話,讓歐元區的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出現顯著的下滑,事實上歐元區國家的財政條件脆弱依舊,一旦再度發生大規模外部衝擊,歐債危機再起的機率並非完全為零。而因應債務危機的撙節政策雖然有利於控制赤字,但卻不利於經濟成長,全球金融危機期間,歐元區在2009年的實質GDP衰退4.4%2010年與2011年也分別只有1.9%1.5%的成長率,同時發生在2009年下半年的歐債危機,到了2012年致使歐元區再次嘗到衰退苦果,歐元區2012年經濟成長率為-0.6%2013年則再比2012年衰退0.4%2014年歐元區雖然可望回復正成長的表現,其中除了基期較低的因素之外,各會員國在撙節的原則之下開始執行較彈性的財政政策也成為重要的成長動力來源,2014年歐元區成員國之中有11個國家的政府消費將對經濟成長率提供正面的貢獻。

在日本方面,就2014年數據觀察,在對外貿易方面,日圓兌美元匯率在2013年底出現明顯貶值,帶動日本出口成長,但進入2014年之後跌勢稍緩,也連帶影響日本出口表現,第一、二兩季商品及勞務輸出分別成長9.4%5.4%,呈現逐季下滑的趨勢;進口方面受到消費稅調高影響民間消費需求,進口成長率也從第一季15%下滑到第二季的5.9%。不過,9月受到日本政府調整退休基金資產配置影響,日圓再出現一波明顯貶值,可望對2014年下半年日本出口產生正面助益,惟日圓貶值也同樣使得進口成本上升,尤其在311震災之後日本石油及天然氣進口需求大增,使得貿易赤字問題無法有效改善,也讓外貿難以成為拉抬日本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

而內需方面,日本經濟成長率能夠自2013年逐季攀高,至2014年第一季來到近期高點成長3.0%,其中最穩定的成長動力來源就是民間消費。尤其在日本股市明顯上漲、物價擺脫緊縮困境、以及即將實施調高消費稅政策的多重影響之下,民間消費也在2014年第一季到達成長高峰,貢獻經濟成長2.6個百分點,其中又以耐久財與半耐久財的購買成長幅度較為明顯,也反映民眾對消費稅即將調高的預期心理。不過進入第二季之後,受到調高消費稅的衝擊,日本第二季經濟成長率為-0.1%,是自2013年第一季以來的首次衰退,而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消費出現明顯衰退,對經濟成長貢獻為-1.7個百分點,完全抵消國內投資帶來的正面效果,第三季經濟成長率也呈現持續衰退的-1.2%,在貿易赤字情況遲遲無法有效改善的情況下,整體內需也無法提供經濟成長任何動能。

在中國方面,中國政府原先設定2014年經濟成長目標值為7.5%,而實際上2014年中國前三季經濟成長率分別為7.4%7.5%7.3%,累計前三季經濟成長7.4%,未達經濟成長設定目標。面對經濟成長趨緩壓力增大,中國政府在2014年陸續實施一系列政策以刺激措施,相關政策包括降準、減稅、穩定外貿、棚戶區改造和中西部鐵路建設,並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基礎建設等,同時在9月為了落實定向刺激措施,中國央行向五大行注資1,000億人民幣貸款,引導信貸投向中國農村、保障房屋和鐵路,整體而言,如何在結構改革與經濟成長之間取捨,成為中國經濟2014年最大課題。

在其他亞洲地區方面,過去兩年亞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表現,依據亞洲開發銀行(Asia Development Bank, ADB)資料顯示,整體亞洲(不含日本)經濟成長率在2013年已經開始逐步回升,2013年亞洲發展中國家國內生產總值(GDP)成長率為6.1%,預估在2014GDP成長率將小幅提升至6.2%、2015年提升至6.4%。亞洲經濟成長力道來源主要來自全球景氣的回溫,尤其是美國市場的穩定復甦,更是帶動亞洲發展中國家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之一。2014年由於中國持續調整產業結構,將由出口帶動經濟成長的模式,逐漸轉為發展內需市場,故2014年中國經濟成長率略為下滑至7.5%;印度近二年的經濟成長率大約維持在4.9~5.5%之間,由於印度持續改善其整體投資環境,以吸引外資前來投資,因此過去長期落後於整體亞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表現,其差距幅度也有縮小的趨勢;而東南亞則是受益於強勁的國內需求,以及東協與中國透過區域經濟整合,所帶動的快速貿易成長,為東協各國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此外,2014年美國景氣雖然好轉,但帶動全球經濟成長的力道仍略有不足,而歐洲整體的投資、消費需求亦不足的情況下,歐盟甚至推行負利率政策以刺激景氣,因此亞洲發展中國家必須繼續轉向國內需求與拓展更多的新興市場貿易,方能持續帶動亞洲的經濟成長。依據亞洲開發銀行預測,2014年整體亞洲(不含日本)之經濟成長率估計為6.2%,較2013年小幅上升了0.1個百分點。然而其中的東亞地區,由於ADB估計美國景氣已逐漸好轉,但中國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刻意減緩經濟成長速度,因此東亞經濟成長率預估將維持在6.7%;而南亞與東南亞地區,ADB預估2014年的經濟成長率將由2013年的4.8%5.0%,南亞調整上升至5.3%,而東南亞則維持在5.0%;至於中亞地區2013年的經濟成長率亦為持平的6.5%,而太平洋地區的經濟成長率則由2013年的4.8%上修為5.4%。至於國際貨幣基金(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預測,不含日本及亞洲四小龍的亞洲開發中國家,2014年其整體經濟成長率為6.5%,較2013年下降0.1個百分點。

除各國的情勢之外,台灣經濟自2010年從金融危機中強勢反彈之後,2011年至2013年間,每年年初對該年度經濟表現總是充滿期待,但之後經常因國際事件導致經濟預測逐季下修,且不僅預測數字「開高走低」,也連帶使得國內陷入連年失望的氛圍之中。受此影響,主計處在今年第一季公布全年經濟成長預測時(如表2),看法便趨於保守,認為2014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僅2.82%(2013年底預測2014年經濟成長率更僅有2.59%),其後逐季上調,至第三次預測時數值以來到3.41%,前後相差近0.6個百分點;另外中華經濟研究院對2014年經濟成長率的預測,也從一開始的3.03%上修至3.46%;而對2014年經濟成長率預測變動幅度最小的台灣經濟研究院,也同樣呈現逐季調升的趨勢,顯示國內經濟表現擺脫前三年開高走低的窘境,轉而成為「開低走高」。

2 2014年主要預測機構對全年經濟成長率預測走勢

%

1

2

3

4

主計總處

2.82

2.98

3.41

--

台灣經濟研究院

3.17

3.23

3.28

3.44

中華經濟研究院

--

3.03

3.15

3.46

                            資料來源:主計總處;台灣經濟研究院;中華經濟研究院。

整體來看,台灣上半年經濟成長率較原先預測為高,在各項經濟數據中,表現最令人意外的是內需消費,在就業情況改善、股市回溫及觀光客成長的帶動下,前三季民間消費成長率分別為2.522.532.43%,不僅為2012年以來新高且表現穩定,另外,民間投資及出口也在國際經濟及重要電子產品帶動下保持成長。


二、全球景氣展望

美國仍然一枝獨秀

2014年美國內需提供經濟成長主要動能,目前看來可望延續至2015年。其中,雖然期中選舉由在野黨大勝,將限縮政府財政刺激工具的使用,但另一方面也代表國內債務情勢可望被有效管理控制,加上國際經貿情勢在大方向上仍朝穩定發展,民間消費與投資兩個主要引擎將繼續扮演推動復甦與成長的角色。而維繫2015年消費成長的主要原因在於就業市場復甦,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EIU)估計2014年美國整體失業率約為6.2%,較2013年減少1.2個百分點,2015年可望進一步下降至5.9%

對全球而言,Fed何時會啟動升息,無疑是2015年美國最重要的事件。過去美國在2012年宣布聯邦基金利率的升息條件為美國失業率下滑到6.5%以下,或通貨膨脹率上揚到2.5%以上,但Fed2014年改為宣稱將採取更為彈性的決策機制,亦即預期通貨膨脹率在2.0%左右,且就業市場獲得實質改善之前的一段時間,將會持續低利率。顯然在外部環境不斷改變的情況下,Fed在決定升息時間點的動作上仍保有相當的彈性空間。

此外,就最新數據來觀察,雖然10月美國非農就業人口呈現連續第九個月超過20萬人,失業率更意外降到六年來最低的5.8%,但在薪資方面民間企業時薪僅增加了3分,為24.57美元,較去年同期相比上漲2%,漲幅僅微幅超過通貨膨脹率,顯示勞動市場仍有實質改善空間;物價方面,9CPI成長率僅1.7%,也未達2.0%的標準,尤其在全球需求走緩,頁岩油供給造成油價下跌,同步帶動大宗物資價格向下修正,未來美國物價成長率也可能再次趨緩,因此雖然一般預期Fed將在2015年下半年啟動升息,但就目前情勢來看,升息的動作延遲至2015年第四季也是不無可能。

1 2014年美國失業率與CPI成長率

單位:%

                                                 資料來源:美國勞工部。

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持續上揚的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基本上利率上揚將不利於消費者與投資者借貸,因此,這樣的趨勢可能對未來消費與投資產生一定程度的抑制力道,影響內需對經濟成長的貢獻。根據EIU的估計,2014年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會由2013年的2.4%上升至2.7%,並進一步預期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均值在2015年將進一步上升至3.6%

3  2014年美國GDP與組成結構成長年增率

單位:%

/

GDP

民間消費

固定投資

政府消費

商品與勞務出口

商品與勞務進口

2015Q1

3.5

2.8

7.6

1.2

3.8

3.4

2015Q2

3.2

2.8

7.1

1.0

2.1

1.3

2015Q3

3.1

2.9

5.8

0.7

3.4

3.5

2015Q4

3.0

2.5

6.0

0.7

2.7

2.0

資料來源:EIU Country Data, 201410月,2015Q1~Q4預測值

失業問題困擾歐元區

歐元區經濟成長在2014年由負轉正,是全球經濟表現能夠優於2013年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雖然預期2015年可望持續復甦,但復甦力道相當有限(如表4)。在內需展望方面,EIU預期歐元區在2015年的民間消費可望成長1.1%,較2014年上升0.4個百分點,但在固定投資方面,固定資本形成毛額成長率僅有1.7%的水準,低於2014年的表現,加上撙節開支的政策使得歐元區各國平均政府消費成長率偏低,預期在2015年僅能對經濟成長帶來0.2個百分點的貢獻。

除此之外,景氣雖然略有回溫,但失業率在2015年仍恐居高不下,預計將維持在11.3%左右的水準,且各成員國表現方面,預計將與2014相同,2015年依然有8個國家的失業率維持在兩位數以上,加上薄弱的復甦動能難以成為廠商增加雇用的條件,使歐元區失業問題將逐漸由循環性失業轉為結構性失業,回過頭來成為牽制歐元區經濟成長的關鍵因素。

4 2014年與2015年歐元區重要經濟指標

單位:%

西元年

經濟
成長

民間
消費

政府
消費

固定
投資

出口
成長

進口
成長

失業率

2014

0.8

0.7

0.9

3.3

2.3

2.9

11.5

2015

1.2

1.1

0.9

1.7

2.9

3.1

11.3

                資料來源:EIU

在外需表現方面,歐元區出口在2010年後金融危機時代開始表現便呈現穩定,即便於歐債危機擴散期間,出口表現仍維持正成長,EIU預估歐元區出口在2015年將可望成長2.9%,進口則成長3.1%,不過由於進口成長效果抵消出口成長效果,EIU預估2015年整體外貿將無法對歐元區經濟成長帶來任何貢獻率。

消費稅與日圓貶值下的日本經濟

儘管日本經濟在大規模刺激政策的作用下,短期中出現明顯的回溫表現,但經濟成長能否持續有待觀察。事實上自金融危機以來,日本經濟曾經在20102011年出現回升,但之後都出現大幅震蕩,甚至再次出現衰退。另一方面,日本自上世紀80年代末期以來經濟成長力道逐漸減弱,甚至被外界形容為失去的十年或者二十年,這樣的情況也正說明日本經濟面臨的長期結構性問題。安倍晉三執政以來推行「安倍經濟學」,需要透過政策創新破解深層問題,短期下經濟成長雖然預示政策的短期效應,但未來經濟成長持續推進卻面臨著許多挑戰。

首先,日本自201441日起將消費稅率從目前的5%提高至8%,這是1997年以來日本首次提高消費稅率。2012年,當時面對三大國際評級機構齊降日本主權信用評級的困境,在前首相野田佳彥主導下,日本參眾兩院就已通過了提高消費稅的法案。只不過當時日本經濟復甦疲軟,增稅政策最終成了野田下臺的導火線之一。如今,安倍首相再次宣告上調消費稅,顯然有其不同於前任的考慮,安倍首相此舉主要是向市場表明鞏固財政實力的態度,以緩解市場對日本債務的憂慮,同時顯示對經濟成長前景的信心,展現推動日本經濟結構性改革的決心,尤其消費稅調高對於財政收入提升確實具有一定的作用,且日本消費稅規模在近年來穩步成長已經成為重要的稅收來源。

然而,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消費稅的上調必然對私人部門帶來負擔,民間可能因此而縮減消費,企業可能因此而縮減投資,對經濟帶來負面影響。由過往歷史來看,1997年日本政府也曾試圖上調消費稅,結果隨之而來的是日本經濟陷入長期的成長停滯,因此本次安倍政府上調消費稅,也難免讓外界擔心日本經濟是否將重蹈1997年的覆轍。

其次,日本經濟結構性調整的速度,將是構成長期總體經濟成長動能的重要因素。儘管安倍經濟學將結構調整作為其重要的內容之一,但安倍首相上台之後,力推大規模的擴張性政策,基本做法仍然不出傳統財政與貨幣擴張政策,較深層次的結構調整政策未見明顯效果。尤其在實施調高消費稅政策之後,日本經濟成長出現一年半以來的首度衰退,也讓外界更加質疑安倍三支箭政策是否已是強弩之末。面對此一情形,日本內閣會議於2014624日做出改訂日本再興戰略的決定,針對前版成長戰略遺留下的課題加以補強,面向囊括企業與國家革新、勞動市場改革、農業生產擴大、醫療照護領域產業化等重大方向,提出十大改革焦點,不過目前看來,在具體執行策略的部分,僅調降企業法人稅較具有即時的正面效果,其餘的部分多涉及制度性改革,且須等到2014年年底或2015年才開始逐步推動,其政策效果也可能要到2016年之後才有機會能夠展現。

第三,安倍首相大規模刺激做法,不僅沒有改善債務狀況,反而大幅推升長期債務風險,讓整體財政政策空間受到壓縮,對總體經濟構成負面影響。在先進國家中,日本比美歐債務負擔更加繁重,其債務負擔率已經多年位居主要發達國家最高水平。安倍晉三執政以來施行安倍經濟學,促使日本經濟短期出現回暖跡象,但財政債務卻同時加速攀升,債務風險將成為日本總體刺激政策可否持續的重要因素,也同時成為日本經濟能否持續成長的重要關鍵。

 

2 日本政府債務佔GDP比重

單位:%

                   資料來源:IMF

回顧歷史,日本國債負擔持續飆升並非常態,而是從20世紀90年代房地產泡沫和股票市場泡沫破滅以後開始加速。數據顯示,20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的前10年,日本國債出現持續快速的擴張。1990年日本債務對GDP的比重為69.4%1996年突破100%來到102.3%2009年突破200%達到210.2%,即便後金融危機以來債務仍然延續快上升態勢,2013年達到243.2%,期間安倍晉三首相上臺後不到一年債務占GDP比重就上升近6個百分點,這顯示日本經濟復甦成長伴隨著國債風險上升,可能反過來可能制約整體財政政策空間,並對總體經濟帶來負面效果。

最後,在對外貿易方面,雖然在全球景氣復甦以及日圓相對弱勢雙重條件下,日本出口可望維持成長力道,不過若觀察實質面的數據(如圖3)2012年底日圓出現明顯貶值之後,日本輸出名目成長雖然屢創新高,但在輸出數量成長率的部分卻仍呈現衰退,直到進入2013年下半年,日本輸出才出現實質的成長,不過,隨著日圓跌勢稍緩,日本實質輸出成長自2013底又逐漸下滑。而日本銀行在201410月底加碼貨幣寬鬆,將每年收購的政府公債將提高至80兆日圓,引發日圓匯率再次明顯貶值,能否有效及時拉抬日本實質出口表現,是未來觀察重點之一。

 

3 輸出入數量指數與日圓兌美元匯率

單位:%(左軸);點(右軸);日圓(右軸)

資料來源:日本財務省。

中國經濟走向中速成長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09日在亞太經合組織(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企業領袖高峰會上發表長達30分鐘的主題演講,闡述他對亞太區域發展及中國經濟的看法,當中提到大陸經濟表現將呈現出新常態,其中主要有三大特點:經濟成長速度從高速轉為中高速;消費需求逐步成為拉動經濟成長的主體;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他同時表示,在此種新常態下,雖然大陸經濟成長放緩,但實際增增加量依然是相當可觀,即使是7%左右的成長,無論是成長速度還是增加數量,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這也暗示大陸為平衡經濟結構,GDP成長率減緩至7%已是預期中的事。

而在2015年中國的成長結構方面,當前市場化改革動作將推動以消費取代投資做為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因此投資成長將持續減緩,不過在消費的部分,雖然習近平打貪打奢的做法,造成中國高端消費銳減,但未來放寬一胎化政策以及城鎮化效益將逐步顯現,就業機會增加及工資持續上漲,都有助於促進消費持續成長,預期內需仍能維持一定成長動能。而在外貿的表現部分,受惠於2015年全球經濟與全球貿易表現可望優於2014年,以及中國供應鏈持續在地化的影響,預期2015年中國出口成長表現也將高於2014年。

其他亞洲區經濟可望小幅好轉

2014年美國景氣雖然好轉,但帶動全球經濟成長的力道仍略有不足,而歐洲整體的投資、消費需求亦不足的情況下,歐盟甚至推行負利率政策以刺激景氣,因此亞洲發展中國家必須繼續轉向國內需求與拓展更多的新興市場貿易,方能持續帶動亞洲的經濟成長。依據亞洲開發銀行預測,2014年整體亞洲(不含日本)之經濟成長率估計為6.2%,較2013年小幅上升了0.1個百分點。然而其中的東亞地區,由於ADB估計美國景氣已逐漸好轉,但中國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刻意減緩經濟成長速度,因此東亞經濟成長率預估將維持在6.7%;而南亞與東南亞地區,ADB預估2014年的經濟成長率將由2013年的4.8%5.0%,南亞調整上升至5.3%,而東南亞則維持在5.0%;至於中亞地區2013年的經濟成長率亦為持平的6.5%,而太平洋地區的經濟成長率則由2013年的4.8%上修為5.4%。至於國際貨幣基金(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預測,不含日本及亞洲四小龍的亞洲開發中國家,2014年其整體經濟成長率為6.5%,較2013年下降0.1個百分點。

此外,依據德國IFO經濟研究院在2014年第三季對全球進行的世界經濟調查(World Economic Survey, WES),IFO對「全球經濟氣候指數」的最新看法如下表5所示,2014年第三季的全球經濟氣候指數為105,較第二季調查時上修了2.7點,同時對未來六個月的經濟表現預期,由第二季的112.3向上修正為114,顯示世界各專家對全球經濟表現的看法,已由2014年中較為保守的趨勢轉為較為樂觀。就亞洲的部分而言,IFO2014年第三季所預估「亞洲經濟氣候指數」為99.1,是自2013第三季以來的最高點,而且亞洲經濟氣候指數已高於其長期平均水準的90.4點,在全球景氣的預期指數逐漸走向明顯好轉的情況下,根據IFO的研究結果來判斷,亞洲自2014年下半年後的景氣復甦將會趨於樂觀,2015年亞洲的經濟成長率應可望高於2014年的水準。

5  IFO對全球景氣指數

Climate (2005=100)

Quarter/year

III/12

IV/12

I/13

II/13

III/13

IV/13

I/14

II/14

III/14

IV/14

北美

81.2

80.3

86.2

87

93.7

88.7

102.1

107.1

110.5

101.3

西歐

86.4

80.6

90.3

93.2

99

109.7

116.5

118.4

117.5

101.0

亞洲

83.3

81.6

97.4

106.1

89.5

98.2

97.4

89.5

99.1

93.9

全球景氣指數

85.1

82.4

94.1

96.8

94.1

98.6

103.2

102.3

105.0

95.0

現況指數

78.5

76.6

80.4

84.1

82.2

84.1

91.6

91.6

95.3

91.6

對全球未來六個月的預期

91.2

87.7

107

108.8

105.3

112.3

114

112.3

114

98.2

                      資料來源:IFO, 13/11/2014

展望2015年,面對前二年美歐景氣不佳的衝擊後,亞洲區域已增強了對全球風險的抵禦能力,並將繼續帶動全球經濟成長,而外部需求隨著先進國家的經濟復甦而回升,亞洲地區多數經濟體的國內需求亦持續保持強勁,因此亞洲只要堅持改革,應能面對日後的挑戰。因此,整體而言,IMF預計2015年亞洲經濟成長將處於5.6%左右的水準。

此外,亞洲開發銀行(Asia Development Bank, ADB)預測2015年整體亞洲(不含日本)之經濟成長率為6.4%,較2014年的6.2%略為提升(如表6所示)。而其中的東亞地區,由於ADB預測2015年東亞各國的出口受到中國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因此2015年整體經濟成長率預估將維持在2014年的6.7%水準;但南亞與東南亞地區和歐美市場的直接連結性相對東亞較小,受歐美景氣的影響較小,且在各國政府投資帶動與對中國貿易往來持續成長下,南亞經濟成長率預測將由2014年的5.3%5.0%,分別提高至5.8%5.4%;至於中亞地區2015年的經濟成長率則維持在6.5%,而太平洋地區則是由2014年的5.4%大幅上升至13.3%。至於國際貨幣基金(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預測,不含日本及亞洲四小龍的亞洲開發中國家,2015年其整體經濟成長率為6.6%,較2014年增加0.1個百分點,其中,中國與印度二大國家之經濟成長率,中國是下修至7.1%,印度則是上修至6.4%

國際機構在預估2015年亞洲地區的物價上,由於普遍預期美國明年將升息的情況下,物價應可保持一定程度的穩定,因此ADB預測2015年亞洲地區整體物價上漲率為3.7%,較2013年小幅上升0.1個百分點;IMF預測亞洲開發中國家的平均物價上漲率為4.2%,較2014年增加0.1個百分點。在貿易表現方面,由於美國景氣的復甦應可帶動些許出口動能,但面對中國採行的進口替代政策,以及歐洲內需市場動能不足的影響下,亞洲經常帳表現應較2014年水準相去不遠,因此ADB預測2015年亞洲經常帳順差占GDP比率為1.9%,與2014年維持在相同的水準;IMF預測亞洲開發中國家2015年經常帳順差占GDP比率為1.1%,較2014年提升了0.1%;整體而言,2015年亞洲的出口可望維持在平穩狀態,應不至有大幅度的變化,而亞洲各國還有很大空間實施結構調整,在不同國家之間有不同的任務,像是印度、東盟國家將擴大投資基礎設施;中國將逐漸放開金融體系,並採取措施降低經濟成長對投資的依賴;這些改革對於亞洲要保持經濟成長將是非常重要的關鍵。

6  ADB對亞洲經濟體2013~2015年重要經濟指標預測

單位:%

           註:1.亞洲不包括日本。

                        2.包括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烏茲別克、土庫曼等國。

                        3.包括庫克群島、斐濟、吉里巴斯、馬紹爾、巴布亞紐幾內亞、所羅門群島等國。

                        4.e為估計值;f為預測值。

           資料來源:ADBAsia Development Outlook 2013 update201410月。

二、  總結

觀察近期各主要預測機構對2015年經濟成長表現預測(如表7),各區域經濟表現在結構上與前述指標所呈現的情況類似。2015年全球經濟成長與2014年相比,成長的力道將微幅增強,提高的幅度約在0.40.7個百分點之間,其中美國在生產面及需求面均持續復甦的情況下,加上失業率持續好轉,2015年經濟成長將較2014年增加1.0個百分點左右;歐洲地區雖然失業率偏高仍為經濟成長帶來負面影響,但由於比較基期尚低,經濟成長率可望連續兩年出現正成長,且在2015年表現仍可望微幅優於2014年。

7 主要國際預測機構對經濟成長預測

%

IMF
(2014.10)

UN
(2014.10)

GI
(2014.11)

OECD
(2014.11)

EIU
(2014.12)

WB
(2014.06)

2014

2015

2014

2015

2014

2015

2014

2015

2014

2015

2014

2015

Global

3.3

3.8

2.6

3.1

2.7

3.1

3.3

3.7

2.2

2.9

2.8

3.4

USA

2.2

3.1

2.1

2.8

2.2

2.6

2.2

3.1

2.3

3.3

2.1

3.0

JAPAN

0.9

0.8

0.8

1.2

1.0

1.1

0.4

0.8

0.3

1.0

1.3

1.3

EURO

0.8

1.3

1.7

0.8

0.8

1.4

0.8

1.1

0.8

1.1

1.1

1.8

CHINA

7.4

7.1

7.3

7.0

7.3

7.0

7.3

7.1

7.3

7.1

7.6

7.5

WORLD
TRADE

3.8

5.0

3.4

4.7

-

-

3.0

4.5

3.4

5.1

4.1

5.2

註:OECD預測之Global GDP成長率只包含OECD國家。

資料來源:IMF: World Economic Outlook October 2014;

          UN: LINK Global Economic Outlook 2014-2015;

          GI: Global Insight;

          OECD: OECD Economic Outlook 93 Database;

          EIU: EIU Country Forecast World November 2014;

          WB: 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 June 2014.

而在亞洲主要經濟體方面,2014年日本在安倍政府調高消費稅的效應之下,使經濟成長率受到明顯的壓抑,但為了挽救國內經濟成長,安倍總理選擇延後第二次調高消費稅時程,以及解散國會尋求民意支持,並在選舉之後獲得勝利,不過目前日本勞工薪資與企業獲利仍呈現脫節,安倍第三支箭「日本再興戰略」後續規劃措施仍需時間驗證,成效變數仍多,因此與2014年相比,預期2015年經濟成長率僅能維持與2014年相同水準左右,成長力道薄弱;中國則因仍處於經濟結構調整時期,政策以去槓桿化、結構性改革為主,加上政府設定經濟成長目標數值持續向下,除非經濟成長率、就業率等低於政府容忍下限,或物價漲幅超出上限,才有可能推出較積極的做法來因應,因此經濟成長率將呈現逐步減緩,預期2015年經濟成長率將略低於2014年。

而在我國2014年經濟數據表現預測方面,根據IMFUNEIU等機構最新公布數據顯示,全球經濟在2015年可望有所持續好轉,雖然中國表現略有下滑,但美、歐、日經濟成長率均可較2014年增加,可望帶動全球經濟成長率增加0.40.7個百分點,並使全球貿易成長率提高超過1.0個百分點,台灣也可望受此有利因素帶動,2015年經濟表現將較2014年為佳,根據台經院11月公布之最新預測,2015年國內實質GDP成長率為3.48%,較台經院估計2014年的3.44%提高0.04個百分點。

參考資料:

1.          亞洲重要經貿國家知識庫。

2.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

3.          美國勞工部。

4.          IMFGIIOECDUNEIUWB等各個國際主要預測機構公布資訊。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