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論

2016年景氣動向分析與展望 (今日合庫)
李長泰

2016/01/20

本文刊登於今日合庫,第493期

一、回顧

全球經濟表現每況愈下

原先市場預期2015年景氣可望持續2014年復甦走勢,但受美國第一季嚴寒氣候與港口罷工事件影響,而導致經濟成長表現不如預期。而後第二季全球因希臘債務危機再起,以及中國經濟持續走緩,新興市場與開發中國家景氣疲弱程度出乎預料,導致金融市場出現巨幅波動,讓市場在年初對2015年全球經濟表現的樂觀期待消失殆盡。

由國際預測機構自去年10月以來所公布歷次經濟預測數據變化情形來看,國際貨幣基金(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與經濟學人(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EIU)201410月以來,持續下修2015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數值,與201410月時預測數值相比,IMF減幅均為0.7個百分點,EIU減幅則約0.5個百分點,(如表1),也再次驗證當前全球景氣走勢較原先預期疲弱。

1 IMFEIU之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變化

單位:%

資料來源:IMFEIU

若針對2015年前三季景氣表現作細部觀察,相較於亞洲地區與開發中國家,歐美等先進經濟體方面,經濟表現相對穩定,其中美國的表現又更勝歐元區。由數據觀察,雖然美國聯準會(Fed)因應金融危機所實行的量化寬鬆作法(QE)已於201410月完全退場,但仍無損於美國穩健的經濟復甦,其中影響Fed政策走向的主要指標「勞動市場表現」,自2015年年初至今,美國平均失業率約為5.3%,已低於2008年金融海嘯時期的5.8%,過去在金融海嘯期間所形成的就業市場結構性失業,看來已有改善趨勢,前Fed主席柏南克(Ben S. Bernanke)也認為失業率已相當接近美國的自然失業率。而美國為全球最大經濟體,2015GDP可占全球將近25%的比重,因此美國經濟回溫,在新興市場相繼出現需求趨緩的同時,嚴然扮演起拉抬全球經濟的角色。

歐元區方面,雖然成員國債務問題影響已逐漸式微,但國際油價自2014年中開始崩跌,2015年也無明顯反彈趨勢,使得供給面拉抬商品價格力道疲弱,歐元區持續困於通縮陰影之中,面對此情形,歐洲央行(ECB)卻無法輕易地以大幅度貨幣寬鬆政策來因應。原因在於歐元區成員國之間,相同時點上的物價水準差異並不小,舉例來說,在EIU201510月報告中,2015年歐元區有7個成員國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為負值,另12個成員國則為正值,這樣差異的經濟環境也導致ECB的貨幣政策無法及時彈性應變。

反觀亞洲地區,中國經濟處於轉型陣痛期,同時又必須面對全球貿易疲弱情勢、國內產能調控、以及房地產市場降溫等,對經濟等產生負面衝擊,讓中國官方自201411月以來多次推動降準、降息、刺激出口等措施,以期穩定經濟成長。不過10月官方公布第三季經濟成長率僅6.9%,不及前兩季的7.0%,創下2009年以來最低成長紀錄。

而中國經濟成長降溫,日、韓經濟也帶來不小影響,不僅出口表現不佳,同時影響國內需求減緩,消費與投資均無法有效成長,也讓兩國官方對本國景氣走勢看法趨於保守。此外,受到中國經濟成長降溫、外貿需求減緩因素影響,ADB也於 9月再次下調2015年東南亞地區經濟成長率至4.4%,顯示整體經復甦走勢呈現「西溫東冷」型態,讓市場對2016年景氣難以樂觀期待。

由外而內 國內景氣漸凍

在全球景氣走勢不若年初所預料那樣強勁的情況下,台灣小型開放的經濟結構,自然受到更為顯著的負面影響,各項經濟數據中,首當其衝便是國內出口成長出現連月下滑。今年前三季出口金額較2014年同期減少9.45%,自2月開始連續八個月負成長,其中雖然部分因素乃國際油價下跌,使全球商品價格滑落所導致,但令人擔心的是,從經濟實質面角度切入,根據財政部貿易資料統計顯示,我國出口數量年增率(即去除價格因素影響)在出口金額衰退的八個月中,亦僅5月出現微幅成長0.17%,剩餘七個月同樣為負成長表現,另外,若以各季度趨勢來看,今年出口數量成長率呈現逐季下滑,因此,除了商品跌價造成我國出口金額表現不佳之外,出口相關產業的競爭力下滑,可能更是值得關注的焦點所在。

2 2015年台灣各月與各季出口數量成長率(19)

單位:%

注:季度資料以該季月別資料平均值估算。
資料來源:財政部貿易統計資料查詢網。

另一方面,出口表現持續疲弱,也逐漸影響國內消費、投資與生產情形,減弱國內需求對經濟成長帶來的推升力道。從消費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百分點來看,2014年我國經濟成長表現相對優異,其中內需消費的貢獻功不可沒,第一季到第四季均貢獻經濟成長約2.02.5個百分點之間,但進入2015年之後,消費所能帶來的經濟成長僅餘約1.5個百分點左右。

此外,令人不解的是,今年以來我國失業率情況持續改善(扣除畢業季影響),物價也因國際油價下跌而相對穩定,對民間消費而言,兩者皆為有利因素,內需消費表現理應獲得部分支撐,但事實卻不然,因此,除了受到國際景氣走緩導致出口表現不佳,所連帶造成的內需走弱之外,國內經濟在結構上,也存在影響內需成長動能的因素,必須及早加以調整。

 

二、展望

美歐復甦可望持續 亞洲須看中國表現

展望2016國際經濟走勢,2015年因油價大幅下跌所形成的價格破壞效果,影響新興及開發中國家經濟表現,其負面影響可望在2016年逐漸淡化,觀察IMFUNGIEIU等機構對今明兩年全球經濟成長率估計及預測數據,整體而言2016年全球景氣可望表現略優於2015年。

3 2015年、2016年各主要預測機構對全球經濟成長率估計與預測

單位:%

資料來源:1.IMF:World Economic Outlook, October 2015.
2.UN:LINK Global Economic Outlook 2016-2017 (2015/10).
3.GI: Global Insight Inc.(20151016).
4.EIU: EIU Country Forecast World November 2015(forecast closing date:20151019); EIU Taiwan Country Report September 2015(20150908). 

其中美國在國內債務情勢可望有效管理控制,加上國際經貿情勢趨於穩定,內需消費及投資將如2015年一般,提供經濟成長的主要動能,扮演推動復甦與成長的主要引擎;歐元區方面,由於結構性失業問題依然嚴重,EIU預測2016年歐元區仍有7個國家失業率高達兩位數,抵消部分出口成長帶來的經濟動能,因此即便整體歐元區可望延續2015年的復甦態勢,不過預期復甦力道將不會特別強勁。

而在亞洲部分,以經濟結構來看,中國產能過剩問題持續,鋼鐵、水泥產量受到壓抑,而原先快速成長的汽車及手機產業也因市場需求漸趨飽和,使得生產下滑,加上政府政策持續對經濟進行調控作法,在產能過剩、建築投資減速等不利因素下,未來經濟走勢仍不容樂觀,主要預測機構均預測2016年中國經濟成長率將較2015年減少0.20.5個百分點。

在此影響下,除日本因消費稅政策壓低基期,2016年經濟成長率能夠較2015年出現較為明顯的增加之外,其餘亞洲新興國家因過去產能過剩造成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導致多年來的經濟快速成長出現壓力,因此,需由政府已持續寬鬆的貨幣政策來支持經濟活動,並以增加基礎建設方式擴大財政支出,促進經濟成長。根據IMFADB的預估,2016年整體亞洲經濟成長率約略與2015年持平。

台灣2016年景氣 略優於2015

在國內部分,由於全球經濟復甦可能延至2016年第1季後,方能有較為明朗的走勢,因此根據台經院11月公布之最新預測, 2016GDP成長率預測為1.84%,較2015年增加1.01個百分點。其中在民間消費部分,2016年隨國際景氣逐步回穩,有利於投資及出口成長,帶動民間消費信心,預期2016年民間消費成長率為2.79%,較2015年增加0.51個百分點。在固定資本形成方面,2016年可望在全球經濟表現趨穩下,投資意願隨之回升,同時政府相關投資成長率由負轉正,預期2016年固定資本形成成長率為3.82%,較2015年增加2.97個百分點。

在貿易表現上,2016年全球貿易表現可望較2015年轉佳,也可推升台灣貿易表現,預期2016年輸出與輸入成長率分別為2.72%3.08%,較2015年增加2.111.77個百分點。在物價方面,2016年雖然油價仍不易有明顯回升,但基期效果已除,加上全球景氣回穩,預期2016CPI成長率為1.14%,較2015年提高1.57個百分點。

4 台灣經濟研究院2016年經濟預測

單位:%

資料來源:台灣經濟研究院。

影響經濟關鍵因素 應加速改善

面對我國對外貿易與內需消費等結構性問題,在2016年應針對區域經濟整合、產業結構優化、以及國內經濟結構調整等三大關鍵因素加速改善,才能有效提振景氣,讓整體經濟重回成長軌道。

一、加速參與國際整合

近期台灣對外貿易表現持續低迷,其中一項不能忽視的問題便是台灣在區域經濟整合、自由貿易協定中遠遠落後。而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於今年105日結束談判,進度超前原來領先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但無論是TPPRCEP,台灣都暫時被排除在外。對台灣而言,TPP的涵蓋面較大,佔全球GDP38%,但只佔台灣總貿易額和出口額30%左右,而RCEP雖然佔全球GDP比重僅29%,卻佔台灣總貿易額和出口額都高達五成以上,因此兩者對於台灣經貿的未來發展,都具有深遠的影響。

台灣國際地位特殊,多年來尋求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或經濟合作協定(ECA)進展相當有限,若能加入TPP等於同時與美、日、澳、越南、馬來西亞等數個主要貿易夥伴簽署FTA,可同時獲得多國相互關稅減免、服務業與投資市場開放,以及投資保障利益,對台灣貿易而言可以說是一舉數得。

TPP是個高於一般FTA標準的貿易協定,需要參與國有經濟高度自由化的準備,另外雖然TPP的核心目的是削減關稅促進貿易,但是這個協議更包含了勞工、環境、食安、智財等影響,因此,對台灣而言,除了對外的溝通工作外,內部的溝通也是相當重要。如:TPP對台灣的經濟及產業影響評估為何;各部會法規調整程序與時程;市場開放對弱勢產業的衝擊因應輔導措施等等。誠如美國國務院經濟暨商業事務局首席副助卿唐偉康於研討會中建議的,美國對中國欲加入TPP的看法與建議,也適用於台灣,即台灣必須展現推動經貿自由化的決心與行動,才能擺脫在區域經貿整合過程中被邊緣化的命運。

二、加速調整產業結構

面對我國出口競爭力衰退問題,除了經由參與區域經濟整合,來營造有利出口之競爭環境之外,在新興國家製造業逐漸崛起的情況下,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定位也岌岌可危。如近來大家耳熟能詳的「紅色供應鏈」衝擊,過去中國在基本金屬、石化等產業進行進口替代,近年來轉進面板、LED領域,未來已規劃朝向半導體高階製造來發展,對台灣主力出口產品形成不小威脅,因此,在傳統製造業方面必須設法走向高值化、精緻化,而高科技產業則應該強化研發部門投入,掌握產業轉型所需關鍵技術,向全球供應鏈的上游來發展,才能有效維持我國在全球供應鏈上的競爭能力。

此外,政府近期也推出「生產力4.0」方案,來強化我國產業競爭力,內容除了針對製造業進行升級之外,在農業及服務業方面也有相關規劃,顯示未來產業競爭將是全面性、綜合性的,過去以第一、二、三級產業的分類方式已不再適用,如何將我國ICT製造技術,結合資訊服務應用,發展網實系統貫穿產業服務、行銷、設計、發展、製造之垂直整合與跨領域之水平合作,才是能夠因應未來國際競爭的強健產業結構。

三、加速縮小貧富差距

最後,欲推升國內經濟穩健成長,社會結構也是台灣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尤其近來社會上瀰漫著一股世代、階級之間的對立氛圍,其顯著的程度甚至直逼在政治上藍綠對立的態勢,會出現這麼多對立的情況,原因來自台灣社會在不同類型的群體之間出現很多不公平的現象,在企業主與勞工之間、富人與一般人之間,而且這邊所謂的不公平現象指的不只是靜態的不公平,同時也是指動態的不公平,也就是說,不僅是當下有不公平的現象產生,而且這情況難以隨著時間經過出現改變。

過去數十年來,台灣經濟成長表現雖然有起有落,但整體而言仍是有成長的,不過一般受薪階級,或剛出社會的青年學子卻沒有因此受惠,就連皮凱提教授看見台灣經濟數據時也不禁要問:「對比於GDP,台灣的薪水低到不成比例,我不曉得這些GDP到哪去了?但我確定它肯定去了某些地方。」而今年5月底來台訪問的前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接受我國雜誌專訪時,面對台灣實質薪資出現倒退的情況也表示「很驚訝」,認為台灣經濟成長率比人口成長率還要高,照理說實質薪資應該多少有成長。

事實上,所得分配惡化對經濟發展並非好事,以亞洲開發銀行(ADB)2012年研究報告為例,1990年中國、印度、東協等27個亞洲國家經濟成長率與所得分配惡化情形之間呈現明顯的正向相關,表示之中經濟成長表現愈快的國家所得分配不均現象也惡化較快,在成長與公平之間存在trade-off的現象。而IMF 2011年的報告則從另一個角度切入,以1950年至2006年巴西、新加坡、泰國等15個國家數據,發現所得分配情況愈不均,其經濟擴張持續時間愈短,同時,IMF也針對140個國家進行實證,發現影響經濟擴張持續時間的因素中,所得分配情形是一個關鍵的決定因素。因此,以我國的情況來看,歷經數十年來的經濟發展,已逐漸擺脫開發中國家而邁向已開發國家,未來所得不均現象若無法有效改善,將對經濟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