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論

大陸政經情勢與兩岸經貿交流趨勢---兼論海南自貿區對高雄的潛在影響 (2018年7月31日高雄市政府公務人力發展中心「大陸事務研習班」)
吳福成

2018/07/31
發表於2018年7月31日高雄市政府公務人力發展中心「大陸事務研習班」
大陸的政治情勢最新發展

〈一〉「習近平新時代思想」寫入中共黨章

現階段中國的政經情勢發生空前巨大的變化。去年10月中共「十九大」會議,除了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工作報告,大會並修改中共黨章,明確規定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的行動指南」,意味著習近平將與毛澤東、鄧小平並肩齊名。儘管「習近平」三個字和「思想」一詞被寫入中共最高行動指南---黨章,但稍早盛傳的恢復早期「中共中央主席」一事卻因可能弱化集體領導體制,最後並未納入黨章。至於取消現在的國家主席任期,將來是否會出現終身制,端看習近平未來五年的政治領導力有多強而定。

習近平對到2020年總書記任期屆滿後是否交棒,其實已保留了彈性空間。按照當前中共領導人到67歲退休的慣例,本屆中央政治局成員都必須在任期屆滿後交棒,這也意味著習近平並沒有明顯的接班計劃,並引人質疑他不排除未來會持續掌權的可能性。過去五年習近平的執政,掃蕩了圍繞在薄熙來集團的背叛陰謀,更史無前例地進行反腐敗鬥爭,進而形成「習近平式的威權」。外界認為過度威權恐將帶來統治危機,但中共過去歷經多次災難和衝擊後都能夠快速恢復正常,這種特有的韌力〈resilience〉也值得注意。


〈二〉習近平的人馬盤據中共權力核心
進一步分析「十九大」後的中共權力核心,習近平的人馬就有趙樂際、王滬寧、栗戰書三人擔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其中的栗戰書又擔任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與擔任國家副主席的王岐山彷彿是習近平的「左臂右膀」,最能執行落實習近平的政治意志。另外,習近平的另一位心腹劉鶴,除擔任國務院副總理一職,還兼任國務院中央財經委辦公室主任、中小企業發展工作小組組長、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領頭人等職,最近還出任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組長,將實質負責推動加速經濟體制改革工作。

除在7位政治局常委員中過半,習近平人馬在中央政治局25位委員中也居多數,有此強有力的領導基礎,習近平即能根據政經社會的新矛盾提出中國新階段改革目標和任務。外界形容這是繼毛澤東的共產革命、鄧小平的經濟改革之後,習近平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三次革命」。


〈三〉「黨領導一切」要完成發展三大目標
中共「十九大」報告還引述毛澤東的話:「在黨政軍民學、在東西南北中,黨都是領導一切的。」並強調必須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維護黨中央威權和集中統一領導。顯而易見,今後中共將更堅持鞏固黨的領導體制機制。在黨領導一切下,中共也堅持人民當家作主,要完善人大會制度、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基層群眾的自治制度等,進而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但在本質上中共的協商民主又與西方資本主義的民主不同。

伴隨習近平威權主義鞏固,中國社會經濟發展迎來新格局。「十九大」確立的發展目標三部曲,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從2020年到2035年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將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從「十九大」到「二十大」的五年間,是中共要完成「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共建黨一百年〈2021〉奮鬥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制一百年〈2049〉奮鬥目標進軍。


〈四〉三個「起來」闡述新時代的內涵
習近平在長達3小時24分鐘的「十九大」報告,共36次提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個詞,並用三個「起來」闡述新時代的內涵,指出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以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回顧中共歷史,毛澤東帶領中國站起來,鄧小平帶領中國富起來,習近平則要帶領中國強起來。習近平的「十九大」報告宣稱到2050年把中國建設成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現代化強國。但此一戰略企圖卻也引發中美兩國在國際社會的主導權競爭、矛盾和摩擦。

尤其受到美國對中國貿易戰的不斷進逼,已一定程度暴露中國科技和國力不如人之現實,加上美國強勢介入南海區域自由航行,已在中共內部對習政策漸有不同聲音,最近習近平出現在中共傳媒的頻率已發生微妙變化。美國對中國的貿易戰和軍事示威,以及中國的回應的強度不足,都已間接影響了中共黨內一些人對習近平取消執政任期、強調服從「習核心」的威權領導體制之信心,因此近期內不排除會出現「黨內團結」的新號召。


大陸的經濟情勢最新發展

〈一〉「習近平經濟學」改寫傳統經濟學教科書

為實現中國「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習近平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他的理念是:黨和政府的指導優於市場規律,政治強力介入經濟。傳統經濟學教科書認為政治過度干預經濟會造成運行效率降低,但中國反其道而行卻非常順利。因此又被稱為「習近平經濟學」。最具代表性的作法,就是把產能過剩的鐵路車輛、海運、鋼鐵、大型發電與煤炭等國有企業實施裁併或重組,並誕生巨大的壟斷和寡頭企業。以及推動國有企業引進民間資金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例如中國聯通就引進了阿里巴巴等10家企業的資金和技術。

「習近平經濟學」還讓政府力量介入金融市場而避免陷入混亂。譬如通過限制股票交易支撐股價、限制資金外流而干預人民幣貶值等,雖已違反市場原理,但所有擔心受到金融危機波及的外國企業都寧願保持沉默。事實上,黨和政府對經濟的介入,已發揮了相當程度的正面的經濟現象,正因這種改寫傳統經濟學教科書的方式,才讓大陸國有企業免於破產,大型互聯網企業也得以出現,並使得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擴大到全球第二的規模。


〈二〉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必須再深化改革
有鑒於中國經濟已開始由過去的高速成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成長動力的攻關期,「習近平經濟學」更強調從數量擴張轉向質量提升的重要性。特別是為應對金融危機後持續膨脹的債務,習近平早在2017年的黨代表大會上即將「遏制金融風險」列為到2020年首要課題。在習近平的第二任國家主席任內,中美貿易戰恐引爆中國債務危機,「習近平經濟學」也正積極尋求通過加強監管來實現債務問題的「軟著陸」。

目前中國人均GDP約8000美元,已成為中等收入國家,過去許多進入中等收入水平的國家,後來都因工資競爭力下降導致成長放緩,今後中國如何才可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應是習近平國家主席未來五年任期內的關鍵任務。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的「十九大」報告並未對於持續成長所需推動的經濟改革議題多所著墨,僅僅重申成長重要的是內容而非速度,特別是強調「房屋是要讓人民能夠生活而不是投機」,以及在2020年前建設中國成為溫和繁榮的社會等。

隨著全球景氣復甦緩慢和中國內部的經濟環境變化,中國經濟發展速度已跨過了高峰而開始放緩,也就是進入習近平所謂的「新常態」。加上中國來自先進國家和新興開發中國家的雙重競爭和前後夾擊,也迫使中國必須再深化改革和提升競爭力。前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已提出示警,中國的「明斯基時刻」〈Minsky moment〉,也就是信貸增長過熱之後的快速降溫,並連帶造成經濟下滑的時刻,可能即將到來。這裡的信貸增長是指在長期的經濟繁榮中,資產價格上漲導致投機性的貸款增加。


〈三〉通過補貼和資金支持推動《中國製造2025》
為扶持先進產業和科技發展,使製造業能爬出「微笑曲線」〈Smiling Curve〉的獲利低位區,以及擺脫「中等收入陷阱」,中國制定了《中國製造2025》,將通過補貼和資金支持等形式,以及其他渠道投入巨額資金,全面戰略性發展10大重點領域。《中國製造2025》涉及10大重點製造領域,涵蓋新一代IT產業、高端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材等,已引發歐美國家警惕。特別是中國以政策手段推動《中國製造2025》,包括以強制性技術轉移換取市場准入、對外商投資企業的市場准入和政府採購限制,以及前述的補貼和資金支持等,更導致歐美企業在市場上面臨中國企業的不公平競爭。

歐美主要商會相繼指控《中國製造2025》的產業政策違反國際慣例。中國商務部的回應則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國政府實施的這些政策主要是指導性、引領性的,且對所有外資企業都是開放的,並強力回嗆美國在製造業和農業等領域也存在大量的政府補貼。


〈四〉美國指控中國的「經濟侵略」威脅
最近隨著中美貿易戰升級,美國白宮貿易與製造業政策辦公室進一步發佈《中國的經濟侵略威脅美國及世界的技術和知識產權》報告,指控中國經濟成長和向全球價值鏈〈GVC〉高端邁進的舉動,絕大部分是不遵守全球慣例和規則的進攻性行為和政策。面對「經濟侵略」的指控,中方則辯稱:中國作為聯合國製造業門類最完全的國家,不可能一直都從事勞動密集的低端製造業,因此對向GVC高端邁進具有內在需求和必然性。如果這算「經濟侵略」,美國製造業長期處在GVC高端,豈不是已對其他國家「經濟侵略」幾十年了?

美國白宮還指控中國通過進攻性作法來獲取美國的技術和知識產權,因過去曾發生一些案例,使得美方針對中國的收集科技訊息、招聘科技商業和金融人才、甚至是「千人計畫」,都質疑是在威脅美國及世界的技術和知識產權。中方則軟回應,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中國已建構完備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體系,並持續加強執法力量。不過,習近平已進一步嚴肅要求必須切實提高中國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把科技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


〈五〉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宣布對外開放四大舉措
為因應中美貿易戰,習近平於今年4月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宣布對外開放四大舉措,包括大幅放寬市場准入、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主動擴大進口。習近平還強調:中國不以追求貿易順差為目標,真誠希望擴大進口,促進經常項目收支平衡。中國國務院於今年7月9日發佈《關於擴大進口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發展的意見》,將優化進口結構促進生產消費升級。最受矚目的是,將支持與人民生活密切的日用消費品、醫藥和康復、養老護理等設備進口。另外,中國將於今年11月在上海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促進進口。

除了宣布對外開放四大舉措,事實上中國為與美國打持久性貿易戰,已開始進行「深挖洞、廣積量、抗川普」戰術,具體作為包括投入更多資金到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放寬對地方政府的借款限制以幫助減輕中美貿易戰的衝擊程度;同時還調降存款準備率空間,放寬財政政策,甚至採取量化寬鬆政策,以及讓人民幣貶值以利出口。


〈六〉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已調降中國GDP成長預測
最後必須指出的,儘管面對異常複雜嚴峻的內外環境壓力,今年上半年中國的貿易順差已縮窄26.7%,但GDP成長還有6.8%,呈現平穩、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目前中國正深入推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質量效益穩步提升。整體而言,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基本上起歩良好。不過,若展望今年下半年,因為國際環境的不確定性因素較多,IMF等國際機構原先的全球經濟成長預測都可能面臨調降風險,特別是當前美國的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措施,都將對全球貿易穩定發展帶來挑戰,也會連帶波及中國的貿易出口,甚至影響其經濟成長幅度。

最近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已調降2018年中國GDP成長預測,從今年初的6.7%下調至6.5%以上,主要考量點是中國已面臨諸多挑戰,包括中美貿易戰升級、國民收入成長放緩、消費成長乏力、老齡化社會帶來儲蓄率下降,以及改革開放政策難以具體落實。


兩岸經貿交流發展趨勢

〈一〉中國對台灣的經貿交流政策

自從1978年中國推動改革開放後,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緊接著於1979年元旦發表《告台灣同胞書》,首度呼籲海峽兩岸「發展貿易,互通有無,進行經濟交流」,開始為兩岸軍事對峙、隔絕狀態吹起一陣開放的春風,也為後來的兩岸經貿交流鋪造政策基礎。1981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發表為「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方針政策〈「葉九條」〉,建議兩岸「共同為通郵、通商、通航等提供方便,歡迎台灣工商界人士赴大陸投資,興辦各種經濟事業」,在改革開放初期即旗幟鮮明地亮出對於兩岸經濟交流的主張。

1987年台灣宣布解嚴,開放大陸探親,兩岸正式展開交流。1988年大陸國務院頒布《關於鼓勵台灣同胞投資的規定》,提供台商可享受相應的外商投資待遇,以及一些非常優惠政策,終於開闢了兩岸經濟合作前進道路。後來在1991年兩岸分別成立海協會和海基會,1992年兩會舉行的「香港會談」之歷史事實衍生了所謂「九二共識」,更促成1993年在新加坡舉行的「辜汪會談」,並簽署相關協議,影響後來兩岸各項交流合作深遠。

〈二〉陳水扁總統時代的對大陸經貿政策
2000年陳水扁當選總統後,雖提出「四不一沒有」的保證,亦即不會宣布獨立、不會更改國號、不會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會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公投,以及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但大陸的回應很負面,還指責陳總統迴避、模糊了「一個中國」原則。

儘管如此,陳總統剛就任後,就一改前總統李登輝以限制台商對大陸投資為主的「戒急用忍」政策,先後提出「積極管理、有效開放」,以及「有效開放、積極管理」的兩岸經貿政策。後來連任第二任總統之後,還近一歩主張籌組「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進一步推動包括「三通」在內的文化經貿往來,以呼應當時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的「兩岸和平發展」政策。


〈三〉馬英九總統時代的兩岸經貿原則
2008年馬英九當選總統後,雖然採取了積極、務實與開放的兩岸經貿交流政策,但為平衡民進黨的大陸政策,仍堅守「台灣優先、對人民有利」的兩岸經貿原則。直到2010年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才進一步大幅開放兩岸經貿交流項目和領域。

馬英九的大陸政策雖帶動了兩岸經貿合作交流很大發展,卻也遭質疑為「親中賣台」。2014年立法院因匆促審議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引爆太陽花318學運,並攻占立法院。最後連已簽署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也受波及而停止運行,嚴重衝擊到兩岸經濟合作交流迄今。


〈四〉蔡英文總統以「維持現狀」作為兩岸政策主軸
兩岸經貿合作到了2016年民進黨再度執政,則從溫熱陷入涼冷。因為蔡英文總統上任後提出「維持現狀」目標,並以「九二會談」取代「九二共識」,更推動新南向政策,遂遭大陸質疑有「脫中」、「遠中」的戰略企圖。而面對大陸的質疑聲浪,蔡英文強調兩岸政策還是一樣沒有改變,是以「維持現狀」作為兩岸政策主軸。她還說,政府不會暴走,但也不會僵住,更不會走回國民黨威權時代、老死不相往來的路,更也不會在壓力下就屈服,這是政府的基本態度。

面對兩岸關係一些不確定性,蔡總統認為維持兩岸和平穩定與發展是最高共識。她重申「兩個不變」和「兩個不會」是處理兩岸關係一貫不變原則,亦即善意不變、承諾不變、不會走回對抗老路、也不會在壓力下屈服。蔡總統在接受台視新聞專訪時更公開強調,「我們從來也沒有排除中國大陸的市場,還有跟中國大陸能夠在相互有利的基礎上去合作,或形塑合作的機會,這都是我們採取的一個很開放的態度。」


〈五〉兩岸經濟已經越來越是一個競爭型關係
對於現階段的兩岸經貿關係,蔡總統不諱言地指稱,中國大陸的經濟對台灣已經越來越是一個競爭型關係,而不是互補型關係,台灣與大陸合作的商品或服務,已經被大陸的生產製造者所取代。有鑒於在大陸許多台商企業正面臨幾十年來最大挑戰,蔡總統已公開保證,無論台商有意在對岸轉型升級,或前往新南向國家發展,或回到台灣投資發展,只要政府能力範圍所及,都願意提供必要的協助和輔導及服務。

由於蔡英文總統係以「維持現狀」作為兩岸政策主軸,但大陸方面並不接受,也因此自2016年蔡英文主政後,兩岸關係僵住,兩岸經貿交流已呈現「官方失聯」、民間經貿往來則「微溫」狀態。中共「十九大」報告堅稱,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雙方就能開展對話,協商解決兩岸同胞關心的問題,台灣任何政黨和團體同大陸交往也不會存在障礙。


〈六〉習近平以四個「堅持不移」為兩岸關係定向導航
目前大陸雖擱置與蔡英文政府的官方對話,並強調兩岸同胞要共同維護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同時又把強化與鞏固兩岸經濟交流合作,作為「兩岸同胞共同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主軸。國台辦主任劉結一還提出兩岸經濟交流「四個繼續」,包括繼續推出政策措施,提供台胞在大陸創業、就業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繼續支持台胞在大陸投資興業、鼓勵台企升級轉型;繼續鼓勵台灣青年到大陸實習、就業和創業;繼續大力推動兩岸中小企業、農漁業合作。

最近習近平在接見連戰率領的大陸參訪團時,更以四個「堅持不移」為兩岸關係定向導航。包括:堅定不移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堅定不移擴大深化兩岸交流合作;堅定不移為兩岸同胞謀福祉;堅定不移團結兩岸同胞共同致力民族復興。習近平的四個「堅持不移」,以及「十九大」報告的對台政策,大陸方面認為已彰顯對台「融合」發展的實踐意涵,並為兩岸經貿交流迎來發展新機遇。但在兩岸經濟「融合」發展上,值此大陸進入「新常態」,以及中美貿易戰可能持續挑戰之下,未來前景仍有陰霾。


〈七〉《31條惠台措施》在大陸遍地開花
今年4月大陸為深化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加快給予台資企業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並逐歩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創業、就業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國台辦、國家發改委特別聯合印發《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通知。該措施又被稱為《31條惠台措施》,自從推出之後,已在大陸各地方遍地開花。諸如上海推出惠台55條、福建惠台66條、湖北惠台62條、天津惠台52條、寧波惠台80條、昆山惠台68條,加速台企台胞與大陸企業和大陸同胞同等待遇。

大陸的《31條惠台措施》,提供台企台胞與大陸企業和大陸同胞同等待遇,表面上雖與一般國家推動經濟文化交流相同,但卻被台灣某些人士質疑為是大陸對台政策的「陽謀」?甚至因為大陸各地政府的潛規則,導致口惠實不至。特別是《31條惠台措施》涉及大陸中央多個部門和各地方政府的職權,目前惠台措施雖然已遍地開花,但從過去大陸慣有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之政治風氣,最後會不會變成「看得到、吃不到」,值得進一步觀察。


〈八〉大陸不排除多增加兩岸地方的「雙城論壇」
大陸為因應兩岸中央的官方交流停擺,已積極向台灣地方政府喊話,只要地方縣市長同意「一中原則」,陸方歡迎與之交流,同時也不排除多增加兩岸地方的「雙城論壇」,對民進黨執政的縣市更持同樣態度。預期在今年底地方縣市長選舉後,會產生一定的效應。事實上早在2015年,蔡英文還擔任民進黨主席時,即曾建議民進黨執政的13個縣市學習高雄市在市政府架構下設立「兩岸小組」,建立處理兩岸事務機制,再通過縣市聯合治理平台研討、分享信息,讓兩岸事務成為各縣市共同議題。

稍早民進黨內高雄市長提名初選,趙天麟的政見之一就是推動高雄深圳「雙城論壇」,頗有在當前兩岸關係發展停滯之際,讓城市先行、打開兩岸「冷和」困局。儘管他在黨內初選敗北,這番政見仍受到大陸重視。至於取得民進黨推提名參選高雄市長的陳其邁,雖強調高雄要走自己的路,不可能複製其他城市〈深圳〉的發展道路。不過,隨著大陸對台政策跳過中央政府,要直接與地方縣市交流合作,將來陳其邁若順利當選,仍必須面對兩岸經貿交流「地方化」此一趨勢。


海南自貿區對高雄的潛在影響

〈一〉海南全島將分階段建設自貿區和自貿港

今年4月13日習近平在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鄭重宣布,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自貿港政策和制度體系。建設海南全島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是習近平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所以在有關「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方案指導意見」文件上,係由中共中央和國務院聯合掛名,相當突出。

海南從經濟特區升級到自貿試驗區,一推出就明確指出要探索中國特色的自由貿易港,顯然在建設自由貿港過程已考慮大陸國情,不會盲目抄襲國際其他自貿港的經驗,將是全球唯一的社會主義國家自由貿易港。根據海南的自貿區和自貿港發展戰略規劃,已明確地表示將不以轉口貿易和加工製造為重點,而將以科技創新為突破口,建設具有科技和智慧含量的互聯網自由港,並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共建海洋經濟試範區。此舉對高雄正在推動亞洲新灣區計畫應有一定程度的競爭壓力。


〈二〉全面發展形成以「服務型經濟」為主的產業
海南自貿區設定四個戰略定位,包括「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試驗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保障區」。基本上是直接地對接中共「十九大」報告所揭櫫的工作方向。海南還將設立國際能源、航運、大宗物資、產股權、碳排放權等交易場所,打造國家熱帶農科中心、空間科技創新戰略高地,設立國際離岸創新創業示範區,並重點發展旅遊、互聯網、醫療健康、金融、會展等現代服務業,全面形成以「服務型經濟」為主的產業。這與高雄要「翻轉」的發展方向大致相同。

為此,海南還將加密直達全球主要客源的國際航線,實施更開放的離島免稅購物政策,支持海南創建世界一流學科,鼓勵國內知名高校和科研機構在當地設立分支機構,以及支持海南開展國際人才管理改革試點。海南還將發展成「中國的夏威夷」,並在最南端推行賽馬和擴大競猜型體育彩票及大型國際賽事即開彩票等。由於台灣盛行公益彩券,民性也樂於接觸博彩,因此,未來不排除台商會轉赴海南參與體育博彩產業。


〈三〉建設三亞郵輪母港開發「泛南海旅遊經濟合作圈」
海南自貿區將以郵輪旅遊為重點構建泛南海旅遊經濟合作,並全力推進三亞郵輪母港建設,開發泛南海郵輪旅遊航線,使海南郵輪旅遊產業成為「泛南海旅遊經濟合作圈」的先導產業,甚至打造亞洲首個郵輪和健康養老結合的基地。這對高雄發展郵輪母港有潛在競爭威脅。今年四月在海南舉辦的博鰲亞洲論盤之「中國-東協省市場對話」場合,也聚焦討論海南自貿區在發展郵輪旅遊軟硬體設施潛力巨大。因海南的地理位置優越,可與東協聯手打造具有海上絲路特色的郵輪旅遊線路和產品,並建立一個多方共贏的郵輪經濟圈。

尤其海南自貿區還定位為「國際旅遊島」,未來將發展遊艇製造生產、維修、消費、租賃等關聯產業。由於大陸不少富豪的私人遊艇都停放在新加坡或香港,因為它們是自由港,對進口遊艇不收關稅。當海南成為自貿港後,爭取更多遊艇停泊將比高雄港更具吸引力。海南土地面積大,海岸線更長,海域面積約有一個台灣大,在海南自貿區的遊艇政策佈局好,不收關稅、簡化登記流程之後,屆時海南將比新加坡和香港更具競爭優勢,有望發展成為全大陸甚至整個亞洲理想的遊艇存放點。


〈四〉海南將在諸多領域磁吸台灣科技和人才
海南自貿區規劃要做強、做優熱帶特色高效農業,並打造國家熱帶現代農業基地。同時要進一步加強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海南〉建設,以打造國家熱帶農業科學中心。將來恐對高雄發展農業科技造成競爭威脅。今年6月海南省當局在瓊山區正式掛牌成立海峽兩岸〈海南〉農業合作服務示範中心,旨在推動對台灣的招商引資和引智引才工作。將通過兩地農業技術交流,將雙方的農產品質量提到更高境界,創造更高經濟價值。此一中心勢會帶動與高雄農科人才和技術的交流合作。

台資企業約1‚800家在海南投資,主要在農業、工業、服務業,並從初期以房地產、餐飲、娛樂文化等為主的行業,再轉向農業、旅遊業合作。最近更形成熱帶高效、休閒觀光農業,以及旅遊醫療健康等多元產業合作新格局。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方案指導意見已提出,將加強與台灣地區在教育、醫療、現代農業、海洋資源保護與開發等多領域的合作。其中在教育方面,還允許台灣地區技術人員按規定在海南就業、永久居留。目前海南更祭出「百萬人才進海南行動計畫」,恐將磁吸高雄人才。


〈五〉海南到2035年建設自貿港才能大功告成
根據「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方案指導意見」,海南發展有三部曲,到2020年取得全島實施自貿試驗區所有試點政策的重要進展,到2025年初歩建立自由貿易港制度,到2035年自貿港制度體系和運作模式更加成熟。但因海南長達30年的經濟特區建設,迄今仍處於「天涯海角爛尾樓」、「雖有發展、卻無翻轉」的窘境,全島仍未完全「脫貧」,預期為如期完成建設發展戰略定位,大陸黨政高層必會全力提供政策優惠和實質資源支撐。因此,相對來看,高雄亞洲新港灣建設還有幾年的時間可衝刺。

結論與建議

〈一〉中共黨內對習近平的個人領導風格有不同看法

最近中國政經情勢充滿詭譎氣氛。受到中美貿易戰的衝擊、美軍艦行駛台灣海峽的挑戰,以及美國大打「台灣牌」,已催化了大陸各階層的騷動情緒,中共黨內其他勢力也對習近平的個人領導風格有不同看法。

〈二〉即將召開的北戴河會議傳將強化「集體領導」
目前除了中國經濟發展面臨不確定性,金融風險管控迫在眉睫之外,在政治領導班底也呈現新的複雜性,並已傳這樣的聲音:在即將召開的北戴河會議,將強化「集體領導」,以應對中國內外部負面因素的擴散。

〈三〉各機構對中國經濟成長預測都已開始下修
在經濟領域,最近國內外機構對中國經濟成長預測都開始下修,主要考量包括中美貿易摩擦、貿易順差收窄、居民收入成長放緩、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美元升息和美聯準會的資產負債表縮表,以及收回美元的流動性等。

〈四〉中國有夠大市場和政策空間來應對不確定性
雖然中美貿易摩擦再持續下去,極有可能破壞現有的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並挫傷大陸的經濟發展。但因中國擁有足夠大市場和政策空間來應對全球經貿不確定性的衝擊,至少到目前為止對中國工業的負面影響也尚未明顯浮現。

〈五〉兩岸最終可找到和平「共融」的方式
至於目前趨冷的兩岸關係,客觀來看,要促進其正常化,不能急於一時,也不必急於一時。正如全台灣規模最大的工商企業組織「三三會」理事長許勝雄所言,兩岸關係總是要經過時間的淬煉,才能找到一個彼此都可接受、都可和平「共融」的方式。

〈六〉應客觀而平行地看待大陸和全球市場
兩岸之間長期存在產業分工關係,早已建立了垂直和橫向的整合,台灣的產業和經濟發展怎可能不受中美貿易戰的波及?不過,大陸只是台灣全球佈局的一環,絕不是唯一,所以應客觀而平行地看待大陸和全球市場。

〈七〉蔡總統不排除與大陸協商創造區域合作新典範
現階段台灣推動的新南向政策,因涉及對象國家幾乎與大陸的海上絲路沿線國家重疊,蔡英文總統強調兩者是完全不同的模式,兩岸在區域發展上也存在著共同利益及不同優勢,並不排除與大陸協商合作,創造區域合作新典範。

〈八〉在APEC架構下可尋求整合彼此可共同合作項目
尤其兩岸都是亞太經濟合作〈APEC〉經濟體,大陸的海上絲路倡議與APEC的基礎設施建設、互聯互通目標高度契合,與我方的新南向政策也有不少重疊之處,因此在APEC架構下理應可整合彼此可共同合作的項目。

〈九〉恢復「兩岸小組」機制尋求搭建更多「雙城論壇」
面對兩岸交流急凍,高雄市應恢復「兩岸小組」機制,尋求搭建高雄廈門、高雄深圳、高雄海南「雙城論壇」的可能性。畢竟高雄市在前市長陳菊主政下推動兩岸城市交流有成熟經驗,而今更應與時俱進,鋪造新的兩岸城市交流模式,為當前兩岸「冷和」關係添加溫度、降低敵意。

〈十〉從新的角度用智慧和靈活性促進兩岸城市交流合作
無論從歷史脈絡、兩岸經貿、運輸觀光的現實來看,高雄市都是台灣面向大陸、東南亞甚至世界的最佳窗口。目前大陸對台政策仍然很重視與台灣縣市推動「城市論壇」,因此高雄市可從新的角度出發,用智慧和靈活性來促進兩岸城市交流合作,並搭建更多的兩岸和平之橋。

〈十一〉海南自貿區和自貿港頗有「示範」台灣之意
至於大陸要建設海南自貿區和自貿港,則頗有「示範」台灣之意。檢視其發展方向和領域,對高雄市有潛在的影響。高雄要發展港灣新經濟,面對海南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大建設來勢洶洶,更應加把勁推動、及早落實,才能有底氣來應對外部任何的競爭和挑戰。

〈十二〉高雄海南的兩岸「南南合作」可創造共贏互利
高雄市的亞洲新灣區建設可考慮與海南進行策略性的合作發展。因為海南位於大陸海上絲路的節點,又居台灣與越南等新南向國家之間,高雄市應可與海南在郵輪、遊艇、旅遊、農業科技、人才教育、互聯網建設、海洋經濟等領域探索兩岸「南南合作」,並創造共贏互利。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