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論

我參與「一帶一路」的商機(產業雜誌)
吳福成

2016/03/01

本文刊登於產業雜誌,第552期

「一帶一路」橫跨亞歐非三大洲,基礎建設規模可觀,已成為各國虎視眈眈的投資新標的。近年來台灣參與各種區域經濟整合顛簸不前,加上後金融危機時代全球市場需求弱化,已導致台灣出口和經濟大衰退。而今面對全球最長的跨區域經濟走廊「一帶一路」,以及其所帶動的「新雁行模式」和國際產能合作等新型經濟合作之挑戰,台商理應更要有一番新思維,儘早未雨綢繆,才能趨吉避凶。本文作者提出八個台商參與「一帶一路」較具競爭優勢的建議,供參考。

自從20153月中國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和商務部聯合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之後,「一帶一路」倡議內容正式定調,並更進一步從思維層次走向具體執行階段。到了今年3月「一帶一路」倡議進入執行階段已屆滿一週年,台灣應如何客觀地看待它,則攸關台商未來在「一帶一路」的經貿投資利益。

儘管這段期間國際上有些政治立場不同的大國對「一帶一路」倡議仍存在某些疑慮,但歐亞、中東、南亞、東南亞和大洋洲、甚至拉美地區的更多國家則喜聞樂見此一新型跨區域經濟合作模式。麥肯錫公司董事長兼全球總裁鮑達民〈Dominic Barton〉更公開指稱:「一帶一路」將讓全世界意識到龐大基礎建設發展的新需求,並將帶動電力、交通運輸、商業服務等諸多行業發展,將會是巨大的商業機遇。(註1

至於台灣,則因政黨輪替,綠色陣營對中國政經勢力崛起持有戒心,連帶地不支持台商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而事實上,「一帶一路」並非政府間的制度化合作模式,也不以意識形態為基礎,且堅持市場導向,要讓沿線60多個國家都能在「區域合作議題」找到自己的發展定位,(註2)今後台商若能參與「一帶一路」,除可搭上以中國為頭雁的「新雁行模式」,還能對接國際產能合作,拓展傳統市場以外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特別是伊斯蘭〉新市場,這對於一直陷在出口衰退和經濟發展困局的台灣,將是重新翻轉經濟命運的好機會。

 

「一帶一路」的內涵重點

根據「一帶一路」的願景與行動文件,開宗明義即宣稱,共建「一帶一路」旨在促進沿線各國實現經濟要素有序的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以及市場深度融合。(註3)再具體解讀,對內是在構築中國境內東西互動、南北互通、陸海統籌、內外一體的新型開放合作格局,並打通國內外兩種市場,以及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提供綜合戰略依托。(註4)對外則是要與「一帶一路」沿線65個國家共同建設並發掘市場潛力,提升各國在全球供應鏈和價值鏈上的地位。

「一帶一路」的發展有兩條主軸,分別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新亞歐大陸橋〉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前者係在陸上依托國際大通道,以沿線中心城市為支撐,把重點經貿產業園區作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多條亞歐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後者則從沿海港口分別經由南海到南太平洋和印度洋,再延伸到歐洲和拉丁美洲,並在海上以重點港口為節點,串聯亞歐非和南太平洋和拉美地區暢通安全高效運輸通道,推動各國間的全面性緊密合作發展。

特別是「一帶一路」強調互聯互通為其核心重點,包括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將採取「點軸帶動」發展模式,亦即通過核心城市節點,連接綜合交通運輸幹線,並以其為發展軸線,帶動沿線65個國家經濟帶或經濟走廊的發展。而正因為「一帶一路」致力亞歐大陸及附近海洋的互聯互通,並發展亞歐區域市場潛力,更將重塑新的世界經濟地理。

 

「一帶一路」全方位建設

中國各級政府都把「一帶一路」的願景與行動方案視為「十三五」規劃的重要內容,並積極推進相關建設。截至201511月止,全中國31個省、市、自治區,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都制定了相關實施方案。各級政府在基礎建設、產業投資、經貿、能源資源、金融、人文、生態環境和海上等領域都推出重大工程,並有約200家企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商簽合作協議或項目。

在中央政府方面,中國十大海關已簽署「絲綢之路經濟帶海關合作協議」,以建構區域通關監管一體化,可大幅降低企業的通關成本。交通運輸部也通過「落實一帶一路戰略規劃」,以提升陸路、海陸通達水平。國家質檢總局、國家認監委則聯合發布「共同推動認證認可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願景與行動」,以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最終實現一個標準、一張證書,區域通行。另外,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更通過「標準聯通一帶一路行動計畫〈2015-2017 〉」,以充分發揮標準化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基礎和支撐作用。(註5

最值得注意的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推進中央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暨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工作會議上批示,要求央企緊密結合「一帶一路」戰略積極推動國際產能合作,促進形成優進優出格局和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後來國務院國資委也跟進公布「一帶一路中國企業路線圖」,盤點央企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承擔大量戰略通道和戰略支點項目建設的發展現狀。(註6

對於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執行階段,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更在中共18屆五中全會第2次全體會議上強調,「一帶一路」是擴大開放的重大戰略舉措和經濟外交的頂層設計,要找準突破口,以點帶面,串點成線,步步為營,久久為央C他還把「一帶一路」建設與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並列為三大戰略,是今後一個時期重點拓展的發展新空間,要有力有序推進。(註7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在今年1月召開的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會議進一步作了總體部署,要以基礎建設互聯互通為先導,陸上依托國際大通道,共同打造國際經濟合作走廊,海上以重點港口為節點,共同建設運輸大通道等。還要在「六廊六路多國多港」框架下,瞄準重點方向和重點國家,著力打造「一帶一路」建設支點和標誌性合作項目。

所謂「六廊」指的是中蒙俄、新亞歐大陸橋、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中國-巴基斯坦、孟加拉-中國-印度-緬甸等六大經濟走廊建設。「六路」是一個形象說法,包括公路、鐵路、空路、水路、管路、信息路。至於「多國多港」則指的是在海陸兩個方向上,選擇一些重要的港口作為支撐點。(註8

 

「新雁行模式」儼然成形

中國提出「一帶一路」也並非偶然。除考量自身經濟發展處於「新常態」,必須把結構調整作為一場「新的開放」,更感受到境內「東快西慢」和「海強陸弱」的發展失衡問題嚴重,遂想藉由產業依次梯度移轉來解決此一難題,把東部沿海地區成熟產業向大西部有序移轉,並直接到「一帶一路」沿線開發中國家投資,為既有生產網絡的過剩優勢產能尋找和培育新的需求市場,其背後即隱含著境內和境外雙重「新雁行模式」。

在境內方面,由於東部沿海省份工資上漲,逐漸喪失在勞動密集型製造業的比較優勢,而大西部在中國對外開放中一直處於末梢,遲遲無法發揮區位優勢,而推動「一帶一路」戰略,把東部產業向大西部移轉,即為境內「新雁行模式」。尤其隨著跨洲際鐵路和國際航運的延伸,牽動大西部的發展快車,已使得大西部從過去位處中國內陸變為對外開放的新前沿。(註9

在境外方面,從「一帶一路」基礎建設角度看,以中國為樞紐,輻射亞太乃至全球範圍,互聯互通的程度將迅速提升;而從產業升級和次第發展角度看,以中國為頭雁的「新雁行模式」有望成形。這與早期以日本為頭雁的雁行發展模式不同,其範圍遠遠地超越東亞〈以亞洲四小龍為主〉的地理範圍。(註10

上述「新雁行模式」與早期日本主導的雁行模式還有很大不同。當時日本為解決國內原材料不足,開始發展資源開發型對外投資,初期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後來轉移高污染高耗能型產業。但中國則著重跨國產能合作,即使是過剩產能,也不是過時產能和劣質產能,而是包括技術進步和結構調整因素有競爭的產能,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可互補式彌補對方產能和利用的不足。(註11

 

新型的國際產能合作

 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構築國際產能合作,是源於2014年李克強總理與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達成的「中哈產能合作」計畫,旨在將中國優勢產能與哈國基礎設施需求對接起來,目前國際產能合作在中國推動的「一帶一路」戰略中已具有重大的政經意義。(註12)因為把本國過剩的優勢產能和裝備製造向外輸出,並提供雄厚金融支持,最後將可能建構一條以中國為主導的國際產業合作鏈接新模式。

中國社科院最近出版的「工業化藍皮書」指稱,「一帶一路」沿線65個國家總體上仍處於工業化進程,且大多數國家還處於工業化中後期階段,而中國則處於工業化後期階段,所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產能合作和進出口貿易潛力巨大。(註13)另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多屬於經濟產業發展較落後地區,過去中國在歐美市場缺乏競爭力的產品,正好可轉而出口到「一帶一路」市場。

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國企業「走出去」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進行產能合作和產業移轉,同時獲得絲路基金、亞投行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提供金融支援,將有利於建構起由中國為核心的涵誚h個環節組成的國際生產經營網絡,而此一跨境產業鏈也將有助於中國企業掌握全球價值鏈的高端,甚至簡獢u低端鎖定」。(註14

目前中國正努力藉由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以及通過直接投資的產業移轉和國際產能合作來拉動其國內經濟持續發展。而此一模式,相當有助於產品回銷,以及促進國內外兩個市場的一體化進程。特別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確有利於在沿線區域的生產網路和貿易網路體系上,增強中國塑造國際規則的話語權和影響力。(註15

 

伊斯蘭市場概念突出

中國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也具有強化與沿線伊斯蘭〈回教〉國家經貿合作關係和拓展當地潛力市場的戰略思維。不容置疑的,「一帶一路」有助提升沿線伊斯蘭國家的基礎建設,帶動經濟產業增長,增加就業機會,並穩定各國政治和化解社會矛盾。據統計,「一帶一路」沿線共有17個伊斯蘭國家,其清真食品市場有80%必須仰賴進口,這已為中國大西部寧夏、青海、甘肅等伊斯蘭信徒居多的地區帶來千載難逢的商機。(註16

「一帶一路」沿線從東南亞、南亞、中東到北非,屬於最具發展潛力的伊斯蘭經濟走廊,當地的清真產品市場消費高達26,000億美元,而作為世界第1大貿易國的中國在該市場的占有率卻相對滯後,對伊斯蘭國家市場的出口不到全球份額的0.1%。由於中國西部五省有10個少數民族信仰伊斯蘭教,穆斯林人口超過2,000萬,又地處新亞歐大陸橋中國境內段,已被納入「一帶一路」的願景與行動方案,也因此在推動「一帶一路」過程,大西部對接政策雖待定,但伊斯蘭市場概念已相當突出。(註17

根據統計,全球信奉伊斯蘭教的穆斯林人口約有16億,預計到2030年將達22億人,其中東協國家有24,000萬人以上,預計到2020年將超過27,000萬人。另外,全球清真產業產值在2014年已突破32,000億美元,預估到2018年將翻倍為64,000億美元,已是目前國際發展最迅速的產業,其中的清真食品年貿易額達5,000億美元以上,但要積極拓展伊斯蘭清真市場,先取得清真食品認證更是當下伊斯蘭市場的入場券。(註18

 

對台灣的機會與挑戰

「一帶一路」的大規模系統性建設工程,對生產和供給都有可觀的擴張效應,這之間對台灣即存在可觀的機遇。粗估「一帶一路」的一個單位基建產出,將拉動上游相關產業1.89個單位的生產擴張,並推動下游相關產業3.05個單位的供給擴張,具有很高的經濟社會效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分別占全球人口65%GDP23%。亞洲開發銀行估算,未來10年亞洲地區每年基礎建設需求約8,000億美元,加上「一帶一路」沿線市場貿易總額至少1-2億美元,整體市場商機肥滋滋。

 

一、「一帶一路」對台灣的機會

未來「一帶一路」在「點軸帶動」發展模式下,沿線國家將合作減少非關稅障礙,改善技術貿易措施的透明度,進而實現貿易自由化和便捷化,最終要促進區域貿易活動和物流產業快速增長,台商能從這些領域直接或間接參與中獲益。尤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因發展程度較為落後,對工業化製造和產能及建設資本的需求相當大,台灣優勢或過剩設備、產能和資本正好可移轉到上述沿線國家,預估在投入4-5年即可穩定獲利。

另根據經濟暨合作發展組織〈OECD〉的研究,到2030年亞洲中產階級人數將占全球總數66%,其消費支出將達33兆美元,亞洲消費快速成長將可抵消歐美等先進國家消費成長疲弱,所以參與「一帶一路」,可提供台商分銷和零售業更大出口市場空間。尤其在「互聯網+」時代,跨境電商深度融入「一帶一路」,整合物流、資訊流、資金流,已為沿線各國貿易合作提供海關、商檢、結匯、退稅等「一站式」服務,並成為貿易新成長點。台灣電商業者有比較優勢來參與獲利。

至於金融合作,也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基礎,可為金融及相關行業專業服務創造更多需求,特別是龐大的基建項目融資,將為亞洲債券市場進一步發展提供機遇。台灣金融保險業資金雄厚,參與上述金融合作前景看俏。還有旅遊業,隨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旅遊合作,簡化旅遊簽證申請程序,加上目前台灣已跟全球100多個國家互免簽證,國內旅遊業參與「一帶一路」即可望有大幅擴張業務的潛在機會。

二、「一帶一路」對台灣的挑戰

儘管「一帶一路」可能對台灣存在機會,但感性看商機,也得理性看風險。「一帶一路」有利中國企業更便捷地從沿線國家獲取資源,也有利中國商品對這些國家市場出口,更可能間接排擠台灣商品出口當地市場的份額。目前大陸約有30%的對外貿易係通過自由貿易區完成,且大多是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的,未來中國還將續簽多個區域性自由貿易協定。台商在上述市場恐將更遭邊緣化。

中國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當地運輸及物流成本將大幅下降,加上國際產能合作、產業梯次移轉和構建跨境產業鏈,以及絲路基金和亞投行的金融加持,中國企業將「先占先贏」,台商在該地區恐喪失市場競爭力。特別是在加速產業結構調整的「中國製造2025」作為搭配下,勢必強化大陸企業在「一帶一路」市場的競爭優勢,屆時台商在海外拓展市場必將遭到強勁擠壓。

另外,在中國主導的「新雁行模式」、「一帶一路」下,現行兩岸經貿合作和產業分工格局可能受到顛覆,並在全球價值鏈處於不利地位,甚至壓縮台灣中間產品出口大陸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的空間,最後極可能發生被替代的貿易危機。此一趨勢也將激發新一波「大陸熱」,吸引更多台商直接赴中國投資生產,並轉攻「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新市場,其結果恐將更衝擊台灣的經濟產業發展。

 

結語與建議

「一帶一路」橫跨亞歐非三大洲,基礎建設規模可觀,已成為各國虎視眈眈的投資新標的。迄今台灣仍有人把它視為大陸「西進戰略」的政經陰謀,旨在對抗美國「重返亞洲」戰略和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因而反對台商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但若回歸經濟效益層面看,台灣相關企業若能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獲利機會甚大。

但必須指出的,近年來台灣參與各種區域經濟整合顛跛不前,加上後金融危機時代全球市場需求弱化,已導致台灣出口和經濟大衰退。而今面對全球最長的跨區域經濟走廊「一帶一路」,以及其所帶動的「新雁行模式」和國際產能合作等新型經濟合作之挑戰,台商理應更要有一番新思維,儘早未雨綢繆,才能趨吉避凶,避免淪為「EBA」〈 Everyone but Taiwan〉的亞歐市場新孤兒。

尤其中韓兩國已簽署FTA,台韓雙方產業結構之間又具高度競爭關係,已對國內廠商造成威脅。台商似可轉而藉由參與「一帶一路」來與大陸產業對接,並進行國際產能合作,拉長跨境產業鏈,即可迎戰韓國企業的競爭和威脅,並進一步拓展大陸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特別是伊斯蘭〉市場。

以下,本文擬對台商參與「一帶一路」提出幾項較具競爭優勢的建議:

一、可以整廠輸出「一帶一路」市場

台商挾其豐富的海外投資和產業移轉經驗,以及熟練的國際貿易操作,在「一帶一路」市場應有揮灑之空間。台商可以多元產業整廠輸出,提供當地客戶Total solution。此一模式又可帶動台灣相關零組件、原材料的出口,堪稱「藍海價值」新模式,完全有利台灣突破「悶經濟」困局。

二、爭取「一帶一路」跨境電商機遇

中國高度重視跨境電商提速,以帶動「一帶一路」沿線貿易進一步融合發展。目前亞洲的電子商務滲透率很低,跨境電商市場只占全球營業總額的40%,未來發展空間很大,台商不能錯過此一巨大商機。尤其中國企業已組成「一帶一路」跨境電商物流聯盟,香港、廣東、歐洲和俄羅斯等地的電子商務團體也合組了「一帶一路」電子商務戰略聯盟,台商應尋求加入,以之作為跳板。

三、優勢產業可在「一帶一路」放手一搏

台灣的營造業技術先進,加上結合中小企業共同推動公共工程的合作發展模式,在「一帶一路」建設應有參與機會。台灣的光電產品如LED照明、綠能如太陽能裝置和小型風力發電等,在「一帶一路」市場應有拓展空間。台灣的環保和污水處理行業,在「一帶一路」強調綠色生態大方向上,也有很大的市場需求。另外,台灣進步的通訊網路、智慧物流、綠色農業、國際健康醫療等產業,更可在「一帶一路」市場放手一搏。

四、鎖定伊斯蘭市場潛在機遇

面對全球市場需求力道減弱,台灣對傳統市場的出口貿易不振之際,「一帶一路」沿線具經濟發展潛力的17個伊斯蘭國家市場,應是台灣必須集中力量拓銷的新市場標地。台灣已有外貿協會和回教組織在協助廠商取得清真認證,以利拓銷伊斯蘭國家市場。因此,面對「一帶一路」沿線更廣大的伊斯蘭國家市場,台商的拓銷策略就必須與時俱進,運用國際產能合作和貿易創新等新途徑來帶動出口。

五、善用WTO貿易便利化協定拓展市場

貿易暢通屬於「一帶一路」的五通之一,更是推動沿線國家經濟發展和融合的重要核心內容。2015WTO已通過貿易便利化協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也都將採納實施,台灣作為WTO會員體,應可善用該協定的有利條件,全力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

六、兩岸攜手合作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一帶一路」並非政府間通過簽署協定而形成的制度化安排,政治敏感度較低,加上它是一種新型的經濟合作模式,更有利於拓展貿易和投資。台灣擁有具競爭力的創新、研發能力和現代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服務業〉,而中國的經濟規模和製造業具優勢,兩岸結合將有助於共同攫取「一帶一路」商機。

七、評估「一帶一路」整體風險

根據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的「國家風險分析報告〈2015〉」指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整體風險水準依然較高。而綜觀「一帶一路」市場風險,主要在地緣政治風險、政策體制的不穩定、經濟成長動能不足、對抗外部風險能力薄弱、匯率波動大、種族複雜、文化差異大、宗教信仰衝突等。台商必須先作好風險評估。

八、做好趨吉避凶的應對策略

 前進「一帶一路」市場,如何趨吉避凶?台商必須掌握應對策略,包括做好市場調研工作,知彼知己;選擇最佳切入點,考慮市場需求、本身的比較優勢,以及政府的政策方向;做好徵信管理,搞熟租稅政策。最重要的是對市場、匯率等經濟風險,以及政治風險建構一套防範準備。

 

參考文獻

1.一帶一路使世界發現了新需求」,麥肯錫公司董事長兼全球總裁鮑達民〈Dominic Barton〉接受《陸家嘴》雜誌訪問,2015-05-20

2.「一帶一路倡議中的議題區域化模式探析」,陳松川、鄧世專,《亞太經濟》,2015年第5期。

3.「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中國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2015328日。

4.「堅持市場導向 建構一帶一路政策支持體系」,中國經濟新聞網、《國研視點》,201565日。

5.「標準聯通一帶一路行動計劃〈2015-2017〉」,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20151022

6.一帶一路中國企業路線圖」,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2015722

7.「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習近平,《求是》雜誌,201614

8.一帶一路建設任務發生轉變 標誌性合作項目是重點」,《21世紀經濟報導》,201612 6

9.一帶一路百日觀察:見證三大歷史性轉變」,新華網,2015714

10.一帶一路的政經邏輯」,梁國勇〈聯合國貿發會議經濟事務官員〉,BBC中文網,201542

11.一帶一路跨國產能合作既要注重又要慎重」,周民良,http//www.chinado.cn 20151221

12.「構築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體制機制與政策體系」,夏先良,《國際貿易》,2015年第11

13.「工業化藍皮書」,中國社科院,2016121

14.「加快構建中國跨國公司主導的跨境產業鏈」,盧進勇、陳靜、王光,《國際貿易》,2015年第4

15.「積極構建我國外經貿發展的新格局—“十三五期間我國外經貿發展思路研究」,宋泓,《國際貿易》,2015年第12

16.「寧夏清真產業借一帶一路開闢新天地」,高洪艷,《中國貿易報》,2015916

17.一帶一路預期催熱 西部對接政策待定」,《中國經營報》

18.「馬清真產品進軍中國市場 清真認證是伊斯蘭市場入場券」,中國商務部馬來西亞經商參處,2015613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