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論

金廈經濟合作推動發展契機(「閩台產業發展研討會」專題報告)
吳福成

2015/12/25

本文發表於2015年12月25日「閩台產業發展研討會」專題報告

一、前言:金門在兩岸的歷史角色

    審視海峽兩岸歷史關係發展軌跡,金門從鄭成功反清復明、國共內戰、兩岸和解整個過程,一直都扮演著極重要的前沿角色,始終也都是兩岸人民移動路徑圖〈road map〉的關鍵連結點。

    1949年以來,金門歷經反共前哨站、戦地政務實驗區、反攻大陸跳板,雖然犧牲地方建設和民眾利益,卻因本身既屬台灣也屬福建,此「二元化」身分維繫兩岸某種特殊關係,避免淪為「兩個中國」。

   1990年兩岸紅十字會在金門簽署「金門協議」,這是兩岸簽署的第一個協議。20011月民進黨政府正式開放金門與廈門的「小三通」,從無到有,後來並成為兩岸「大三通」的先行先試。

    200111月民進黨政府以「台澎金馬個別關稅區〈The Separate Customs Territory of Taiwan , Penghu, Kinmen and Matsu 〉」名義獲准加入WTO,金門「個別關稅區」也正式走向國際。

   今年5月兩岸事務首長的「夏張會」在金門舉辦,這是兩岸從兵戎相見走向和平對話的最佳體現。金門縣前瞻未來,正積極推動開放金門、建立和平經貿特區,要在兩岸永遠和平中扮演正能量作用。

    有鑒於廈門自貿試驗區係依托廈門對台前沿的區位優勢,將先行引領深化兩岸產業合作,以及實現兩岸交流新突破,而金門與廈門從歷史到現實的關係緊密,理應共同規劃、共同建設金廈生活共融圈。

二、金廈對接的契機

    早在20世紀60年代,中共中央在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設想中,就曾主張將金門和廈門合併為行政特區,亦即要把金廈建設成一個自由市,俾作為北京和台北的緩衝區。但此一設想迄未有後續談判。

    台灣行政院在2009年備查的「金馬中長期經濟發展規劃」,對金門的區域定位是:以金門作為兩岸互信合作的「先行示範區」,共同開創兩岸雙贏模式。如今時空變化,更應與時俱進,鞏固並向前發展。

    近幾年受到平潭對台政策強勢競爭,加上「大三通」上路,在某種程度上已弱化金門原有的「小三通」作用優勢,現在必須力爭「小三通」升級,早日建構金廈生活共融圈,才能確保金門的繁榮發展。

    金門民眾比一般人更能感受到「戰爭與和平」的破壞與紅利。由於兩岸新的政策走向,金門顯已無法再延續「小三通」紅利,唯有膽子再大一點、步伐再快一點,「開放金門」才能有更大的發展格局。

    2014年是金門建縣100週年,在邁入下一個百年建設發展之際,必須先完善民生基本需求如供水、供電、供氣,做好生態環保和海洋治理,並發展藍色經濟。而這些課題都需要與廈門合作,才能徹底有效解決。

    金門的未來發展,跳脫不了廈門。唯有抓緊廈門自貿試驗區建設大好機遇,金廈互信合作、互利共贏的對接,才是翻轉金門的正確發展方向。換句話說,「兩門對接」是金門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硬道理。

    金門和廈門的經濟資源不足,本地市場需求和腹地範圍有限;但就區域經濟地理位置看,早期金廈兩地分別是台閩的遠洋運輸基地,今後更需加強對接工作,進而攜手海上絲路建設,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創造金門穩定兩岸和平的特殊價值

    尤其在區域經濟整合制定排他性新貿易規則,以及2016年兩岸政經情勢可能發生新的變化,這正是創造金門在穩定兩岸和平的特殊價值,以及建立和平經貿特區並與廈門自貿試驗區對接的大好良機。

三、金廈對接的努力方向

    相對廈門早走過經濟特區階段,現已升級為自貿試驗區,金門則剛在爭取建立和平經貿特區,因此更需加把勁,從自經區理念出發,爭取兩岸政策鬆綁,增修離島條例,為將來與廈門自貿試驗區對接奠定基礎。

    廈門自貿試驗區的發展目標明確:要創新政府管理模式,營造國際化、市場化、法制化的營商環境,創新兩岸交流合作機制,形成兩岸共同發展新格局。所以金門推動和平經貿特區的方向,理應與廈門一致。

    早期廈門經濟特區作為改革開放試驗田,小規模進行經改政策實驗,並以特殊的稅收政策吸引外資和高新技術,刺激大陸國內經濟成長和加快創新,而作為台灣邊境地區的金門走特區發展道路,具有可期待性。

    金門建立和平經貿特區構思隱含著雙重意義,一是在「九二共識」下的兩岸和平基礎上進行建設,二是跳脫台灣自經區條例在立院卡關,轉而藉推動和平經貿特區來扮演持續深化兩岸經濟合作的新試點。

    最近金門縣長陳福海出訪北京,與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會面,提及希望金門作為兩岸和平經貿特區,也盼廈門遊客到金門旅遊可以更便捷。張志軍也回應,因涉及境管等多部門,且有些項目需要台灣當局同意。

   金門推動和平經貿特區,以及與廈門對接,必須向台灣當局力爭授權地方參與跨境整合:包括大陸供水、供氣、供電;共同處理垃圾;推進兩岸金融合作;金廈旅遊交通整合;建構金廈自由旅遊區等事項。

    從歷史發展看,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是實現美好金門幸福島的核心理念。在新的兩岸關係發展裡,要讓金門「從海峽崛起」的第一步,就是儘快建立和平經貿特區,並與廈門自貿試驗區對接。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曾提出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新福建的要求。有鑒於金門在本質上是屬於閩台的金門,因此習近平的「新福建論」,亦可作為推動金廈對接建設方向的指針。

四、結論

    金門積極推動成立和平經貿特區,並希望與廈門自貿試驗區對接,基本上是符合當前次區域經濟整合的大趨勢。這是閩台測試經濟開放政策和實施結構改革的絕佳場域,有助整體區域經濟突破發展瓶頸。

    在目前兩岸關係「鬆中趨緊」氛圍下,福建自貿試驗區與台灣自經區尚無法對接之際,金廈先行對接,應可視為深化兩岸經濟合作的先行先試,並成為福建自貿試驗區與台灣自經區對接的「必『金』之路」。

    隨著平潭全面大建設已對金門產生明顯的競爭性自由〈Competitive  Liberalization〉威脅,金門有必要爭取儘速增修離島建設條例,賦予建立和平經貿特區的法源依據,才能走出一條嶄新的發展道路。

    雖然金門地狹人少,但金廈對接後,兩地市場輻射範圍大。除大陸的自由行和「小三通」人流,還有金門大學的陸生,遍佈海外80萬金門鄉親,若能把人脈網絡搞好,即可帶動更多人流,活絡當地消費和投資。

    金廈對接因涉及雙方不同發展戰略目標和實施路徑,以及各種產業部門的利益衝突和調合,因此必須加速成立金廈經濟合作推動機制,通過雙方產官學對話,  共同規劃、共同建設,共同開發,才能共同受益。

    目前廈門自貿試驗區制定有產業發展規劃,金門則剛起步要推動建立和平經貿特區,唯有先通過金廈經濟合作推動機制,集思廣益,群策群力,才能找出合作紅利最大化、產業利益衝突最小化的對接模式。

五、建議

一、在發展戰略層面的建議

    金門不只是兩岸互信合作的「先行示範區」,更應爭取成為開放層次更高的和平經貿特區,並與廈門自貿試驗區對接,共創金廈共融城市。

    推動金廈「小三通」升級,從小額貿易、人員中轉,再擴大升級為全面加值化,俾讓兩岸人員往來、貨物貿易〈特別是大額貿易〉、服務貿易更自由流動。

    善用金門既屬台灣又屬福建的「二元化」身份優勢,在兩岸關係架構上發揮關鍵作用,進一步讓金門成為促進兩岸友善互信的談判平台。

    推動金廈「門對門」合作,參與廈門規劃實施的「山海一體、江海連城」大海灣城市戰略,並融入廈漳泉大都市區建設發展,使之成為「廈漳泉金」共融圈。

    抓準福建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計劃對台政策精神,以金廈對接作為兩岸合作的平台,並在ECFA和服貿協議無法順利推動前作為優先試點。

共同規劃以應對外部經濟發展變數的新挑戰

    金廈雙方應共同研究、共同規劃,主動接軌全球自由貿易新規則體系〈如TPPTTIP〉,重建產業鏈和價值鏈分工地位,以應對外部經濟發展變數的新挑戰。

二、在推動產業發展的建議

    擴大人流是活絡金門消費和投資建設的基礎。爭取兩岸境管鬆綁,開放大陸黨政軍人員赴金旅遊,並把金門景點銜接廈門海上絲路旅遊線,都是必要措施。

    當前國際社會旅遊免簽證已成為潮流,所以應力推大陸人員來金門旅遊72小時免簽證,俾擴大大陸人員體驗「美好金門,幸福島嶼」生活,以活絡旅遊商機。

    爭取鬆綁金廈海上兩岸中間線國安管控,以離島免稅優勢推動金門成為兩岸國際遊艇展售基地,並提供遊憩、停泊、試艇、維修服務,以創造遊艇服務產業。

    推動金廈關務合作,打造綠色通關渠道,確保在既有「小三通」下優質食品和農特產品快速通關,有其迫切性。金門可設立質量檢驗中心,作為先行試點。

    因應金門擴大建設發展,以及推動和平經貿特區之金融和外匯需求,亟需未雨綢繆,加快金廈金融合作、外匯合作,建立兩岸貨幣清算和換匯等機制。

    金門好山好水好地方,生態環境質優,配合台灣高醫療品質服務,適合發展成為「醫療養生島」,金廈對接後,可把金門發展成兩岸電檢和醫療中介基地。

三、最後一項建議

    探索閩台產業合作新模式要加快實施。根據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管理辦法,在「閩台交流與合作」方面,已明確指稱在自貿試驗區探索閩台產業合作新模式,對接台灣自由經濟示範區,以及支持自貿試驗區對台先行試點,加快實施。

     至於討論金廈產業合作對接,其前提必須雙方都有科學的系統性研析,才能在尋求產業對接項目上符合現實。台經院已有台灣地區與金門的產業關聯研析,希望廈門方面也能同步進行,並聯合進行產業關聯研析,以釐清金廈產業優先合作的具體項目。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