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論

2018全球經濟展望(產業雜誌)
花佳正

2018/01/01
本文刊登於產業雜誌,第574期
 

全球經濟成長率自2016年第四季開始穩定復甦後,2017年持續維持回溫走勢。其中,主要國家貨幣政策並未加速緊縮,以及已開發與開發中國家及新興市場國家的政策不穩定性均有所減弱,是支撐2017年全球經濟得以穩健復甦的重要關鍵。而金融環境寬鬆依舊,加上景氣持續回溫,也讓國際油價及全球原物料價格緩步推高,進一步使得主要經濟體去除通貨緊縮陰霾,民間消費者信心得以提振,形成景氣能夠維持復甦的正向循環。

綜觀主要國際預測機構的數據趨勢,環球透視機構(IHS Global Insight Inc., GI)、國際貨幣基金(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與經濟學人(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EIU)自2016年10月以來,逐步上修2017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數值(如表1所示)。至2017年10月,GI累計增幅為0.3個百分點,IMF累計增幅為0.2個百分點,EIU增幅為0.4個百分點,與過去兩年呈現逐次下修的情況有所不同,顯示當前全球景氣表現略優於原先預期。
 
表一   GI、IMF與EIU對2017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變化
單位:%
資料來源:GI、IMF、EIU,2016年10月、2017年1月、4月、7月、10月。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也在2017年8月23日的報告中指出(注1),觀察的45個主要國家中,在2017年經濟均能呈現成長態勢,不論是慢速成長或高速成長,無一國家為衰退的狀況,這樣的情形是2008年全球陷入金融風暴以來的首次出現,更顯示整體經濟回溫態勢穩定。
 

二、全球經濟回顧
 
(一)、主要國家地區回顧
全球景氣能夠持續維持復甦走勢,除了新興市場國家仍維持一定的成長力道之外,主要的先進國家經濟表現皆維持一定水平,且多優於預期,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歐美地區來看,美國在2016年11月川普當選總統之後,雖然因政治的不確定導致經濟出現短暫波動,但無損於美國延續自2016年以來的成長動能,加上國際油價緩步上漲帶動美國相關投資成長,2017年經濟成長率表現逐季走高,第三季經濟成長率來到成長2.3%,根據GI、IMF與EIU的預測,2017年全年經濟成長率可望有2.2%,較2016年多出0.7個百分點。

如前文所說,除了川普總統在當選後並未如市場所擔心,在貿易與財政政策上出現過多意料之外的舉動外,貨幣政策同樣沒有加快緊縮腳步,進而導致市場過度恐慌,也是美國經濟回穩的關鍵因素。當初Fed為挽救金融危機而推出的多次量化寬鬆政策作法(Quantitative easing, QE),已於2014年10月完全退場,但其間Fed不僅將聯邦利率降至接近零的水準,其資產負債表規模也由危機前約9,000億美元增加制約4.5兆美元。而QE退場後,Fed至2015年12月才進行第一次後金融危機時代的升息措施,2016年12月進行第二次升息動作,2017年至12月雖三次升息,但進度仍在市場預料之中。除升息之外,Fed緊縮貨幣政策做法尚有縮減資產負債表,但此動作至2017年10月才開始正式展開,且根據Fed相關研究報告指出,若縮表幅度在2019年達到6,750億美元的水準,對市場的影響力約相當於升息0.25%,因此影響有限。

歐元區方面,區域內前兩大經濟體—德、法兩國表現穩健,且油價回升也成為歐元區擺脫通縮陰霾的助力,使歐元區成員國經濟與物價在2017年可望全數回到正成長,整體歐元區景氣優於預期,2017年第三季經濟成長率來到2.5%,GI、IMF與EIU在一年之內分別調升全年經濟成長率預測0.6-0.8個百分點,2017年全年有機會達到2.2%,亦為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的最佳。
表二  GI、IMF與EIU對2017年美、歐、日、中經濟成長率預測變化
資料來源:GI、IMF、EIU,2016年10月、2017年10月。

由個別國家情況觀察,2017年歐元區國家的內需表現提供了較多經濟成長動能。由EIU估計數據顯示,在民間投資與消費方面對經濟成長率的貢獻均為正值,而在政府消費方面,僅希臘受到撙節限制導致政府消費攻陷度為負,其餘國家亦皆為正面貢獻,顯示歐元區確實逐漸由過去多國出現債務危機的情況中,回到復甦的軌道之上。另一項重要的復甦指標失業率方面,2017年10月歐元區失業率來到8.8%,較9月減少0.1個百分點,較2016年底減少1個百分點,此情況已經回到歐債危機前的水準。不過,相較於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約7.5%至7.6%的失業率仍屬偏高,加上歐元區內各國在就業市場方面表現差計較大,貨幣政策對經濟的刺激尚屬必要,因此,雖然歐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 ECB)已開始檢討QE措施的減碼與退場機制,不過短期內歐元區內貨幣寬鬆的環境仍不會有太大改變。

在亞洲方面,日本在安倍經濟學成效不如預期的情況下,原先市場預期2017年經濟成長在1%之下,不過受惠於國際經濟回溫帶動日本出口回到正成長,以及勞動市場改善推升民間消費,加上2020年東京奧運建設需求拉抬國內投資,不僅日本內閣府2017年9月公布的《日本經濟現況》中表明,日本景氣有機會自2012年12月以來連續58個月呈現回復態勢,擠下「伊耶那岐景氣」成為二次大戰後第二長的景氣復甦時期(注2),一年內GI、IMF與EIU也分別上修2017年日本經濟成長率0.9-1.0個百分點。

就經濟成長的結構來看,日本2016年第一季經濟由政府消費、對外貿易來支撐,進入第二季之後,民間消費、民間投資逐漸回溫,加入經濟成長貢獻行列,GDP成長率也在2016年第四季來到該年高點1.5%。進入2017年之後,民間消費、民間投資、對外貿易三方面持續引領經濟成長,前三季經濟成長率分別為1.5%、1.6%、2.1%,不僅呈現逐季走高的趨勢,第三季成長率為2.1%,也是近兩年來首次單季經濟成長率突破2.0%。顯示雖然日本政府部分指標成長動能相對較弱,但在民間消費投資以及對外貿易的加持下,日本經濟的復甦仍在持續當中。

中國的部份,年初各機構對於中國經濟在調控政策影響下,經濟成長可能難以達到官方設定6.5%的目標,但期間中國政府透過各種金融與財政措施進行配套,2017年前三季經濟成長率達到6.9%,高出全年目標0.4個百分點,也使得各機構紛紛上調中國2017年經濟成長的預測數值。另一方面,中國「十三五計畫」在2017年進入第二年,其政策主要方向在於經濟結構調整,將外貿導向的經濟轉為內需導向,把國家投資為主的成長動能轉化為民間消費與投資為主,而經濟成長幅度方面則以「穩中求進」為原則。由2017年前三季經濟成長結構面觀察,相較於農業與工業,服務業部門持續快速成長;就成長貢獻度來看,前3季消費支出對經濟成長貢獻約4.4個百分點,資本形成對經濟成長貢獻約2.2個百分點,對外貿易對經濟成長貢獻0.2個百分點,以內需及服務業為主的成長結構,也顯示中國大陸的經濟結構調整目標已逐步完成。

其他亞洲國家的部分,IMF自從2016年10月以來,儘管對2017年和2018年全球總體經濟成長的預測變動較小,但是對各經濟體和個別國家的預測出現了較大的變化。其中對於新興市場和開發中國家的經濟成長率看法方面,雖然相較於2016年仍有望回升,但是一些大型國家的經濟活動則不如預期,導致了部分國家於2017年的經濟成長率有小幅下調的情況。亞洲新興市場和其他開發中國家的經濟成長率下修,主要是因為若干大型經濟體、尤其是拉丁美洲和東亞地區的大型經濟體的成長前景減弱,這反映了這些國家對近年來貿易條件惡化狀況的持續調整,以及石油減產與其他因素所導致。俄羅斯亦是如此,但因為該國的經濟活動似乎已經觸底反彈,而油價上漲亦推動了產油國家經濟的復甦。

另依據亞洲開發銀行預測,2017年整體亞洲(不含日本)之經濟成長率估計為5.9%,較2016年上修0.1個百分點。然而其中的東亞地區,由於中國仍持續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刻意減緩經濟成長速度,因此東亞經濟成長率估計維持在6.2%;而南亞與東南亞地區,ADB估計2017年的經濟成長率將由2016年的6.7%與4.6%,南亞略減為6.5%,而東南亞亦向上調整至5.2%,顯示景氣較2016年來得好一些;至於中亞地區2017年估計的經濟成長率為3.6%,而太平洋地區的經濟成長率則由2016年的2.4%上調至2.9%。至於IMF預測,不含日本及亞洲四小龍的亞洲開發中國家,2017年其整體經濟成長率為5.5%,較2016年上修0.2個百分點,大致而言,整體亞洲市場的景氣持續復甦中。


(二)、我國經濟回顧
在全球經濟持續復甦的情況下,我國出口金額在2017年前三季成長率均維持在兩位數之上。其中第三季在去年基期相對較高的情況下,出口金額成長率仍能達到17.5%。這不僅是自2011年第一季以來的新高水準,也是拉抬國外淨需求對經濟成長的貢獻度在第三季提升到3.7個百分點的主要原因,成為台灣經濟成長主要動能(如表3所示)。而外貿的好表現也適時的抵銷內需投資自第二季開始由停滯逐漸轉為衰退,以及民間消費對經濟成長率貢獻徘迴在1%左右,遲遲無法有效擴張的困境。
表三    2017年前三季台灣經濟成長與各因子貢獻度
單位:%;百分點
注:第三季為概估值。
資料來源:主計總處新聞稿,2017年11月24日。


在整體2017年國內景氣預估方面,11月主計總處公佈最新經濟預測結果,上修今年經濟成長率為2.6%,且IMF與EIU於年中同步上修今年全球經濟與貿易成長率預測,整體國際情勢偏向樂觀。而國內經濟在全球經濟展望優於原先預期的情況下,不僅對外貿易表現表現亮眼,民間消費信心也受到部分拉抬。因此,台經院也在最新預測結果中(如表4所示),將2017年國內實質GDP成長率上修為2.5%,較7月預測上修0.4個百分點,但惟仍較主計處預測值低0.1個百分點。
 

 台灣經濟研究院2017年經濟預測結果表四   
資料來源: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新聞稿,2017年11月15日。

三、全球景氣展望

根據GI、IMF與EIU對2018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變動情形來看(如表5所示),其中GI對2018年經濟成長率看法由2016年10月的3.1%,至2017年7月上修0.1個百分點;IMF看法自2017年1月以來均維持3.6%的預測,至10月上修為3.7%;EIU維持2.4%的預測直到自2017年7月才上修0.2個百分點來到2.6%,10月再上調0.1個百分點至2.7%。整體來看,國際預測機構對於2018年經濟成長率看法變動幅度不大,與2017年相比,全球景氣復甦可望維持相去不遠的表現。
 
表五 GI、IMF與EIU對2018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變化
單位:%
資料來源:GI、IMF、EIU,2016年10月、2017年1月、4月、7月、10月。

雖然目前看來2018年全球整體景氣不至於有太大變化,不過各主要經濟體與區域之間情況有所不同,全球貿易情勢也同步受到影響。另一方面,國際上仍存在不確定因素可能影響全球復甦腳步,亦值得後續持續關注。

(一)、主要國家地區展望
2017年美國經濟在能源投資回溫,以及川普總統製造業回流等刺激政策帶動下,內需市場提供經濟主要成長動能。而美國2018年景濟也可望在內需市場穩定的情況下延續復甦腳步。其中在民間消費方面,由於失業率在2017年持續改善,以2017年10月勞動市場數據為例,除了新增工作26.1萬人之外,單月失業率4.1%也是17年以來最低水準,且工資漲幅維持在2.5%左右,這樣的情況將延續至2018年,為美國內需成長帶來正面助益。

投資方面,原油價格自2016年觸底回升之後,2017年緩步走高,近期在中東政局不穩的情況下漲幅更為明顯,根據美國能源資訊署(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EIA)的預估,2018年西德州與布蘭特油價將分別上漲2.7%與4.9%,提供了美國境內能源投資持續成長的環境條件。此外,川普製造業回流政策持續推動,並在稅改方面提供企業更好的稅制環境,也將為美國帶來更多外來投資機會。

在歐元區展望的部分,目前GI、IMF與EIU等機構對歐元區2018年景氣看法均不如2017年,經濟成長率約在1.9%至2.0%之間,較2017年預估值下降0.2至0.3個百分點。就其經濟結構觀察,歐元區在高度經貿與金融整合的情況下,各國對外貿易中約有62%為區域內貿易,內需總和占區域內GDP超過90%,故整體而言,經濟成長表現仍需視內需市場表現而定。其中歐元區失業率改善的趨勢在2017年開始逐漸停滯,且區域內各國情況差異仍大,以2017年9月數據為例,德國失業率在4%以下,西班牙、義大利失業率則超過兩位數,這樣的情況成為阻礙內需消費復甦的重要因素。

此外,針對2018年歐元區各國經濟表現的看法方面,根據EIU的預期指出,2018年歐元區成員國經濟成長率有機會全數出現正成長,當中即便是財政狀況相對較差的希臘經濟成長率亦可望成長1.8%,是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以來的新高水準。

日本的展望方面,面對全球景氣穩健復甦,日本央行對國內經濟成長看法也愈趨樂觀,自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間連續上修2018年經濟成長率預測,累計上修幅度亦為0.5個百分點(如表5所示),不過相較於2017年仍下降0.5個百分點。顯示外部環境穩定的情況下,雖然2018年景氣將延續回溫腳步,但成長力道稍微減弱。

 
表六    日本銀行對2017年與2018年GDP成長率走勢預測
單位:%
注:數值以多數政策委員看法扣除最大及最小之極端值後取中位數。
資料來源:
<経済・物価情勢の展望> ,日本銀行,2017年1月、4月、7月、10月。

究其原因,可以從幾個面向來觀察。首先目前日本景氣回溫力道似乎仍不足以推升國內物價成長在2018年到達2.0%的官方政策目標,日本銀行對物價的看法則仍顯保守,對2018年通膨預測由年初1.7%持續下修至1.4%,顯示國內需求仍相對疲弱。其中一項對消費成長的制約來自於人口持續減少,根據最新高齡社會白書數據顯示,日本人口自2016年起逐年下滑,尤以工作年齡人口減幅最為明顯,將導致國內需求出現根本上的減少。

此外,即便根據日本銀行《2020年東京奧林匹克的經濟效果》(注3)所預估,2018年是奧運相關建設投資最多的一年,金額超過3兆日圓。但10月公布的《短觀》報告中,2017年民間投資成長動能主要集中於上半年,民間投資在2017年下半年已逐漸轉為保守,對照作為民間投資先行指標的國內機械設備訂單,業者預估2017年第三季訂單金額年增率為14.2%,其中來自外銷訂單成長30.9%,民間需求僅成長4.4%,製造業成長1.6%,也再次佐證2017年第四季之後日本國內投資動能並不強勁。

中國方面,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十九大會議上報告強調,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並繼續著重一帶一路、供給側改革之路線發展。顯示在權力進一步鞏固之後,中國政府對於國內經濟的考量將更重視質的轉變而非量的增加,更聚焦於緩和貧富差距、環境汙染、房市泡沫及負債激增等問題,並持續深化經濟結構改革。

在政府負債問題以及房地產泡沫的背景之下,中國政府的財政以及貨幣政策空間被限縮的程度可能加大,使得持續進行的供給測調控以及金融面改革將進一步使國內經濟成長速度減緩。根據EIU的報告(注4)指出,在穩固政治權力後,習近平將會專注在過去5年無法完整處理的問題之上,特別是有關金融面的風險,並預測2018年中國經濟成長率為5.8%,較2017年(估計值)的6.8%減少1個百分點。

全球的經濟成長持續恢復成長,但仍存在景氣下行的風險,尤其是在中期內,普遍存在政策的不確定性,過去產能過剩造成的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也讓過去經濟快速成長的亞洲開發中國家,帶來一定程度的經濟成長壓力;而中國推動的供給側改革,也對亞洲景氣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另外,像是美國川普傾向實行保護主義的趨勢,導致全球經濟成長因貿易和跨境投資減少而放緩;美國調整升息步伐,可能導致全球金融更快收緊,美元的升值亦將對經濟體造成不利影響。新興市場經濟體的金融收緊,其原因很可能是中國金融體系中,信貸快速成長的脆弱性不斷增加,以及其他新興市場資產負債表薄弱依然存在,最後是一些非經濟因素,包括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國內政治分歧、極端天氣事件,以及恐怖主義和安全問題,均是影響亞洲經濟成長的因素,這些都將加深景氣變化不確定性,也讓2018年亞洲的經濟成長產生更多的變數。因此,整體而言,IMF預估2018年整體亞洲經濟成長將維持在5.4%左右的水準。此外IMF預測,不含日本及亞洲四小龍的亞洲開發中國家,2018年其整體經濟成長率為6.5%,維持在2017年相同的水準,其中,中國與印度兩大國家之經濟成長率,中國下修至6.5%,印度則是提高至7.4%。

此外,觀察ADB預測結果顯示,2018年整體亞洲(不含日本)之經濟成長率為5.8%(如表7所示),較2017年下滑0.1個百分點。然而其中的東亞地區,由於ADB預測2018年東亞各國的出口表現均不如預期,加上持續受到中國進口替代政策,以及美國川普貿易保護政策的影響下,因此預測2018年東亞整體經濟成長率為5.8%,較2017年減少0.4個百分點;但南亞與東南亞地區和歐美市場的直接連結性相對東亞較小,受歐美景氣的影響較小,且在各國政府推出諸多新政策的支持,並持續吸引由中國轉移至東南亞投資的外資企業,故南亞與東南亞經濟成長率預測將由2017年的6.5%與5.2%,分別提高至7.0%與5.3%;至於中亞地區2018年的經濟成長率則提高至3.9%,而太平洋地區則是由2017年的2.9%提升至3.2%。

 
表七  ADB對亞洲經濟體2016~2018年重要經濟指標預測
單位:%
注:1.亞洲不包括日本。
2.包括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烏茲別克、土庫曼等國。
3.包括庫克群島、斐濟、吉里巴斯、馬紹爾、巴布亞紐幾內亞、所羅門群島等國。

4.e為估計值;f為預測值。
資料來源:ADBAsia Development Outlook 2017 Update,2017年9月;Asian Development Outlook Supplement,2017年12月。

(二)、台灣景氣展望
雖然國際經濟可望持續2017年表現,但主要經濟體表現略有差異。其中美國展望較佳,歐元區、日本以及中國經濟成長率則較2017年略為下滑,可能坡及全球貿易表現,進而影響台灣出口及民間投資,使得兩項指標難持續2017年前3季兩位數成長表現。不過,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項目率續推出,帶動公部門投資成長向上,再加上勞動市場數據如失業率、薪資等持續改善,有利消費成長,使得2018全年景氣與2017年相比約略持平。根據台經院2017年11月公布的最新預測資料,2018年GDP成長率為2.3%(如表8所示),較2017年的2.5%減少0.2個百分點。
 
表八    台灣經濟研究院2018年經濟預測
單位:%
資料來源:台灣經濟研究院。

在民間消費部分,國際經濟回溫,推升2017年貿易表現,不僅帶動台灣國內經濟成長力道,也帶動企業獲利及薪資水準,加上國際金融環境仍屬寬鬆水準,台灣利率也不致快速大幅提升,而影響國內消費信心與購買能力,且通膨偏低,預期民眾實質購買力提升,帶動民間消費表現,預測2018年民間消費成長率為2.10%,較2017年修正後成長率1.96%提高0.14個百分點。
 

在固定資本形成方面,受到國際景氣回溫,國外需求帶動投資動能,2017上半年半導體廠商積極擴張先進製程,然下半年資本設備擴增步調漸緩。不過,展望2018年,國內半導體大廠新廠投資加速,民間投資持續擴張,加上政府推動前瞻基礎建設,擴增公共建設支出與國、公營事業投資,使得整體固定資本形成動能可望較2017年提高,預測2018年成長率為2.95%,較2017年修正後成長率1.20%提高1.75個百分點,其中民間投資2018年為1.90%,較2017年增加1.30個百分點。


在貿易部分,美國、歐元區經濟持續復甦,中國2017年GDP成長率可望優於官方預期,各主要預測機構亦多次上調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顯示全球景氣穩健成長。而在2018年方面,儘管全球經濟持續成長,然在基期較高的情況下,加以國際原物料預測價格將維持在平穩區間內,使得商品貿易不易再有大幅成長。據此,預估2018年輸出與輸入成長率分別為3.26%及3.11%,較2017年降低3.19及2.04個百分點。
 

在物價及貨幣政策部分,2018年方面,儘管國內經濟表現持續回溫,然預期國際原物料價格維持平穩,國內物價大幅上漲不易,預測2018年CPI成長率為0.80%。在金融市場部分,雖然美國自2017年加速升息頻率,也在2017年第4季起展開縮減資產負債表行動,但歐、日、中三大央行並未跟進收縮資金,且新興市場國家仍有寬鬆貨幣空間,使得台灣在內部物價溫和,外部資金仍然寬鬆的前提下,利率不致有太大變動,預期台灣央行貨幣政策預期將持續維持動態穩定,以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可能變化與衝擊。
 
 
(三)、影響景氣之不確定因素
雖然目前多數看法認為2018年全球景氣可望延續2017年的復甦態勢,不過在國內外仍有若干不確定因素,可能在2018年對國際經濟帶來動盪。
 

首先,美國貿易政策仍是影響全球貿易成長的重要變數之一,尤其總統川普已簽署一份總統備忘錄,決定是否應調查中國的法律、貿易規範與行為傷害美國智慧財產權及科技。一旦美國貿易代表署決定展開調查,將運用特別301條款在內的工具,美國國會和部分企業都支持川普的行動。川普總統的大動作,使得中美貿易關係再度趨於緊張,事實上中美之間一些根本問題及認知歧異一直沒有化解,使得貿易爭端層出不窮。由這次川普考慮對中國啟動調查,顯見對中國過去的改善措施並不滿意,未來爆發貿易戰的風險也因而升高。
 

美國政府確實可以藉由啟動301調查,來迫使中國處理及改善其國內不公平的法規及制度,亦有助於降低台灣及其他亞洲國家在中國面對智財權之障礙。換言之,美國對中國進行301調查對亞洲國家之影響,尚需視美方的最後調查結果及處理方式才能進一步判斷,未來的發展情勢,也將對全球景氣的變化造成影響。
 

其次,歐元區最大變數仍為英國脫歐。目前英國與歐盟已經進入為期兩年的談判階段,過程中雖然英國與歐盟在2017年12月8日發表聲明,英國將向歐盟支付介乎350億至390億英鎊的「分手費」,亦稱保障公民權利及愛爾蘭邊界取得突破,雙方將進入談判貿易協議的階段,而歐洲議會也在同月13日通過議案,認為英國與歐盟談判取得足夠進展,促請歐盟成員國領袖展開第二階段脫歐談判。不過同日英國國會便以309:305通過1項修正案,規定英國政府在與歐盟簽訂任何脫歐協議前,須經英國國會投票同意,此修正案勢必將影響英國在2019年3月離開歐盟的行程。
 

事實上,不論兩年內談判的進度與內容為何,都將對歐盟經濟造成的影響。如果英國取得好的脫歐條件,未來恐怕成為其他國家脫歐勢力的論述依據,造成歐元區更加動盪;若英國無法取得好的脫歐條件,而導致國內經濟受到嚴重衝擊,對其他鄰近英國的歐元區國家來說也將出現負面影響。
 

而在日本方面,雖然首相安倍所屬自民黨在解散國會後的選舉勝出,但目前日本經濟所面臨的挑戰已非昔日安倍經濟學所能夠因應。對此,日本近期積極推動參與國際區域經濟整合,希望藉由國際市場來補足國內日漸萎縮的內需。如日本與歐盟已經完成了日歐經濟夥伴協定(Economic PartnershipAgreement, EPA)的談判,雙方將廢除逾9成品項的關稅壁壘,計劃在2019年創造一個占世界經濟四分之一以上的經濟圈;跨太平經濟夥伴協定(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在美國決定退出之後,原先市場認為其進程將停滯,不過在主要經濟體日本及澳洲的主導下,於2017年11月11日越南改組為「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CPTPP),並預計在2018年完成談判。面對高齡人口增加以及少子化形成的經濟基本面衝擊,日本希望透過在國際經濟整合上的進展,藉由高品質的貿易協定來解決日本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劣勢,突顯其商品品質上的優勢,並加速日本具備相對競爭力的產業普及,擴大國際市場規模。因此,未來相關區域經濟整合的進展狀況,也將決定日本國內經濟成長動能。
 

最後在台灣的部分,政府為了強化民間投資動能,並帶動台灣經濟成長潛力,推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由政府帶頭興建完善的基礎設施,不僅作為國內投資的先鋒,帶動民間跟進。雖然目前立法院通過的計劃規模及內容與行政院版本相比稍有變動,不過新增的3項大計畫經費規模與子計畫數量相對較小,加上政府對於推動此計畫展現出的決心與態度,即便部分的爭議並未完全解決,未來依計畫內容時程逐項實施的可能性相當高。而在計畫經費方面,第一期4年規劃高達4,200億元(若第二期通過則為8年8,400億元)仍是近期來最大的政府投資建設計畫,計畫目標當中最重要的便是希望帶動民間參與投資。因此,對民間企業而言,如何從前瞻基礎建設規劃中找到可參與之商機方向,也將是企業創造穩定營收以及獲利成長的重要關鍵。
 

根據各大項計畫內容觀察,短期內主要硬體商機在於興建各種軌道建物與場域建築(營造、建築原料),以及雲端與數據傳輸所需之硬體設備(儲存設備、電線電纜、通訊設備、電子零組件、電腦及周邊設備),再加上離岸風電設備。而軟體方面搭配硬體需設置智慧、雲端系統,以及各類資訊軟體。長期下,硬體的部分主要在於使用軌道建物之運輸工具製造,與太陽能發電技術提升後帶來的電力設備商機。軟體方面則是在各種環境整備完成後產生的外溢效果,如觀光、文創藝術、金融與教育服務業等商機。
 

注1《全球主要經濟體10年來首次實現同步增長》,華爾街日報中文網,2017/08/24
注2
「いざなぎ景気」,指日本在196511月至1970年7月呈現連續57個月景氣向上的時期。
注32020年東京オリンピックの経済効果》,日本銀行,2015/12
注4Strong leader, tough decisions What China’s party congress means for economic policy》,2017/09。

 
 
一、前言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