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論

2018下半年全球經濟情勢展望與風險 (今日合庫)
方俊德

2018/07/20
本文刊登於今日合庫,第523期
一、2018年上半年全球經濟回顧

全球經濟仍維持一定成長動能

2018年第一季全球經濟仍延續去年全面成長的好表現。就各主要經濟體來看,美國商務部於5月30日公布2018年第1季美國經濟成長率(GDP)達2.2%,儘管與上一次公佈的初次預估數據相比(2.3%)略有下滑,主要是在於個人消費開支、住宅類固定資產投資、私人庫存投資和出口成長數據皆略有下調,特別是在企業的庫存減少,削減了0.3個百分點的成長,不過庫存成長下滑也代表著企業在未來將有更多存貨空間可以使用,從而增加經濟成長率。

在美國就業市場方面,美國勞動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公布數據,美國於2018年5月的失業率為3.8%,失業率降至18年來的最低點,顯著復甦的就業市場,可望支撐美國經濟持續成長。而在通貨膨脹率方面,美國2018年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已達2.8%,為2012年2月以來最大漲幅。受到美國經濟擴張、就業市場達到充分就業水準、通膨逐漸增溫等因素影響,聯準會(Fed)於6月中旬決議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調整至1.75%至2%的範圍內,這也是自2015年12月底啟動升息周期開始以來的第7次升息,聯準會官員對於今年升息次數的預期也從原本的升息3次變為升息4次,顯示未來朝向貨幣政策正常化的方針不變。

歐盟統計局(Eurostat)公布2018年第一季歐盟28國(EU 28)與歐元區19國(EA 19)經濟成長年增率,分別為2.4%與2.5%。就經濟成長率的貢獻度來看,家庭最終消費支出對歐元區和歐盟28國的GDP成長有正向貢獻(分別為0.3和0.2個百分點),這兩個區域的固定資本形成總額貢獻也為正值,不過外需表現對於國內生產總額成長的貢獻對兩個區域都是負的,顯示內需帶動歐洲今年第1季的經濟成長表現至關重要。

歐洲前五大經濟體之中,在第一季以德國、法國、西班牙表現較佳,分別有2.3%、2.1%與2.9%的經濟成長率;英國與義大利成長率則分別只有1.2%與1.4%。此外,歐洲五大經濟體GDP成長率相較於去年同期,都出現逐季減緩現象;在就業市場表現方面,據歐盟統計局公布,經季節調整後,歐元區4月失業率按月微降至8.5%(3月略上修維持8.6%),為2008年12月以來最低,按年減0.7個百分點;至於物價方面,受到能源價格和未加工食品價格大幅上漲影響,歐元區CPI年增率在2018年5月為 1.9%,較4月份數值明顯上升0.7個百分點。因此,通膨加劇令市場對歐洲央行採取的超寬鬆貨幣政策立場再添質疑。不過,近日義大利政治危機引發金融市場動盪、美歐貿易摩擦升溫,都可能使歐洲央行的退場策略出現新的變數。

在台灣方面,受惠於外需穩健且內需轉熱,今年第1季經濟成長率續維持去年下半年以來的表現,第1季經濟成長率初步統計為3.02%(詳如表1所示)。就第1季GDP各組成項目之表現來看,在內需方面,儘管實質民間消費成長率較去年第4季略為減少,從3.03%下滑至2.73%,然實質固定資本形成則由負轉正,從-3.51%回升至0.55%,在投資與消費皆增溫情況下,整體內需貢獻度由上季0.28個百分點增加至2.01個百分點;外需方面,受惠於全球景氣穩健復甦及新興科技應用帶動,第1季實質輸出年增率從上季6.13%略增至6.69%,實質輸入則受到需求擴增與原物料價格走高影響,年增率大幅攀升至6.12%,使得外需貢獻度從上季3.14個百分點滑落至1.01個百分點,不過外需表現仍優於2月時所公布的預測。

整體來看,根據主計總處於2018年5月25日公布《國民所得統計及國內經濟情勢展望》,受惠於第1季經濟成長優於預期,且國際經濟表現穩健,有利於維持我國出口動能,所以將2018年經濟成長率上修0.18個百分點來到2.60%。

 
表1  2018年上半年台灣經濟成長表現
單位:%;百分點
註:p為初步統計值。括號中的數值為各因子的貢獻率;*代表1-5月數據
資料來源:主計總處新聞稿,2018/05/25;總體統計資料庫


二、2018年下半年全球經濟展望

未來全球經濟成長前景充滿挑戰

觀察近期國際預測機構對全球經濟成長的看法,如聯合國(UN)、IHS Markit、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所公布之更新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經濟成長穩健復甦,不過仍有若干不確定因素可能影響實際結果(詳如表2所示)。

據OECD於2018年5月所公布的《經濟展望》報告,預期今明兩年的全球經濟成長率分別為3.8%與3.9%。報告中指出在歷經漫長的經濟成長乏力後,世界經濟終於恢復成長至接近4%左右,這是過去幾十年的歷史平均水準,經濟成長動能有部分是來自於投資與貿易的反彈。投資的復甦尤其值得強調,因為後續擴張的態勢將高度依賴於投資表現,儘管目前的投資回溫仍然較過去的擴張時期為弱。事實上,全球貿易也是如此,除非貿易緊張局勢突然升高,否則預計全球貿易將持續溫和成長。然而,與過去成長表現不同之處,在於全球經濟成長近4%並不是因為生產率提高或全面結構改變,這次圍繞在經濟成長主要是受惠於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支持。

多年來,貨幣寬鬆政策是各國唯一的武器,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各國央行積極降息,為經濟注入活力並以創紀錄的速度購買資產,進一步刺激經濟。相反地,大多數國家的財政政策依然謹慎或甚至變得緊縮。然而,低利率替政府提供了可利用的財政空間來幫助促進經濟成長的機會。因此,隨著經濟形勢的改善,許多政府已開始進行額外的財政寬鬆政策。由於貨幣政策開始走向正常化,各國政府正在加緊提供財政政策支持。報告中指出有3/4的OECD國家正在實施財政寬鬆政策,這次財政寬鬆政策對世界經濟將產生重要影響。短期來看,將會刺激經濟成長。然而,經歷較長時間的經濟擴張國家可能會發現,此一財政刺激措施也會在中期內增加通貨膨脹壓力。

就IMF於2018年4月的《世界經濟展望》來看,報告中指出已開發國家今明兩年將繼續超過潛在成長率的速度擴張,隨後經濟成長將面臨減速,而新興市場和開發中國家的經濟成長將加快,隨後趨於穩定。對於多數國家來說,當前有利的經濟成長速度不會一直持續下去。政策制定者應抓住這次的機會,使經濟成長更具可持續性,並加強政府因應下次景氣衰退的能力。

IMF預期今明兩年的全球經濟成長率將達到3.9%,明顯優於去年10月所做的預測。報告中指出,促使經濟成長加速的原因,在於歐元區、日本、中國和美國經濟成長加快,它們去年的成長率都超過預期,另外,大宗商品出口國亦有所復甦。除中國外,其他幾個新興市場和開發中國家今年的經濟表現也將優於之前的預測,這些國家包括巴西、墨西哥和歐洲新興經濟體。然而,在這些國家的總體經濟表現改善的同時,其他一些受內亂影響的國家,經濟成長表現將不如預期,特別是利比亞、委內瑞拉和葉門。整體來說,與OECD看法一致,貿易和投資成長仍是推動全球經濟回溫的重要因素。

報告中指出,未來的經濟成長前景仍然充滿挑戰。在已開發國家中,由於人口高齡化和全要素生產率預期成長率下降,平均家庭收入成長速度已經很難回到危機前水準。另外,貿易限制和報復的升級是一個風險,各國貿易摩擦衝突不斷,如果美國的財政政策導致其貿易逆差進一步擴大,歐洲和亞洲若不縮減順差,那麼衝突可能加劇。基於規則的多邊貿易體系需要進一步加強,這一貿易體系是在二戰之後發展起來,並促進世界經濟實現了前所未有的成長,但目前卻面臨著崩潰的危機。

再者,國家主義政策再度盛行,這是金融危機的另一個後果,並將長期存在。已開發經濟體的家庭收入成長前景減弱,就業和收入出現兩級分化加劇的趨勢,導致對傳統政策模式出現廣泛的政治抵制。如果政策制定者掉以輕心,不能應對加強長期成長的挑戰,那麼政治風險可能加劇,迄今為止在經濟改革和一體化方面取得的進展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出現逆轉。

此外,就主要國家近期的經濟展望表現來看,美國今年5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8.7點,較4月上升1.4個百分點,優於外界預期。其中,受惠於需求依然強勁,新訂單指數連續第13個月維持在60點以上,而客戶庫存指數則維持在非常低的水準(指庫存量處於低水位);價格指數是自2011年4月(82.6點)以來的最高水準,連續第27個月高於50。另外,ISM公佈的2018年5月非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NMI)為58.6點,亦較4月高出1.8個百分點,這意味著非製造業部門的持續成長速度將加快,報告中亦指出大部分的受訪者對商業條件和整體經濟維持樂觀態度,但是人們仍然擔心關稅、貿易協議以及對銷售商品成本等不確定因素。整體來看,PMI與NMI雙雙顯著高於50點榮枯線之上,顯示美國經濟擴張態勢明確。

在歐洲方面,IHS Markit歐元區5月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終值為54.1,較4月終值55.1下滑,創下18個月新低,5月服務業PMI終值為53.8,也低於4月終值54.7,創下16個月新低。5月份歐元區經濟成長速度降至近一年半的低點,自今年1月高點以來,歐元區經濟成長速度持續放緩,顯示該地區正處於2016年以來最糟糕的時期。該調查顯示,第二季GDP成長率為0.4~0.5%,但未來幾個月的成長速度是否會繼續減緩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與今年年初時相比,需求有所減弱,無論是製造業還是服務業,新訂單流入量和對未來業務活動的預期均下降至18個月以來的新低點,這意味著員工招聘將縮減,定價能力也隨著需求成長疲弱而下滑。隨著歐洲政治不確定性加劇的同時,經濟指標出現反轉,顯示歐元區前景明顯變暗,後續需持續關注。

在日本經濟方面,5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下降至52.8點,雖然仍高於50分界線上,但該指數已經是近7個月以來的最低點。其中,新訂單指數上升幅度有限,而出口指數自今年1月份以來首次上升,顯示國外對日本商品需求依然強勁,然而5月份的擴張速度仍明顯低於日圓升值前的年初,整體新增銷售成長率走弱顯示國內經濟出現疲軟;此外,5月份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從4月份的52.5降至51.0點,受到消費者在公用事業、汽車、國內旅遊和休閒方面的花費減少,使得家庭支出下滑,由於民間消費占日本國內生產總值的一半以上,支出減少顯示經濟處於弱勢,破壞了日本政府為實現可持續成長和通貨膨脹所做的努力。服務業PMI報告指出,5月份新訂單成長率為2016年9月以來最低,進一步表明第二季經濟正在失去動力。

在中國方面,據國家統計局公布5月中國製造業PMI為51.9,較上月高出0.5個百分點,優於市場預期,創下2017年10月以來新高。就構成製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來看,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高於臨界點,原材料庫存指數和從業人員指數低於臨界點,整體來看,製造業總體擴張有所加快;非製造業PMI則為54.9,比上月上升0.1個百分點,為近4個月高點,也是該指數連續第三個月回升,顯示非製造業整體繼續保持成長態勢,擴張步伐有所加快。

 
表2  主要預測機構對經濟成長率預測
單位:%
註:括號內為各機構公佈其預測之月份
資料來源:IMF、IHS Markit、EIU、OECD、UN、臺經院整理,2018年5月。


台灣2018年下半年經濟動能仍存
展望未來,就台灣經濟表現來看,內需仍是支撐2018年景氣的主力,在民間消費方面,國內景氣回溫,台股交易投資仍持續熱絡,民眾所得水平與消費能力亦有所提升,今年第1季零售業營業額成長率明顯優於去年各月表現;在投資方面,國內半導體大廠在台設廠投資,激勵相關供應鏈廠商加速在台布局,且全球知名企業亦來台投資設立研發中心,加以政府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落實各項產業創新發展計畫;在對外貿易方面,全球經濟穩健復甦,新興應用趨勢增溫,加以國際原油價格穩定走強,帶動大宗商品價格,使得今年第1季出口與GDP表現優於預期。

展望未來,就台灣經濟表現來看,內需仍是支撐2018年景氣的主力,在民間消費方面,國內景氣回溫,台股交易投資仍持續熱絡,民眾所得水平與消費能力亦有所提升,今年第1季零售業營業額成長率明顯優於去年各月表現;在投資方面,國內半導體大廠在台設廠投資,激勵相關供應鏈廠商加速在台布局,且全球知名企業亦來台投資設立研發中心,加以政府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落實各項產業創新發展計畫;在對外貿易方面,全球經濟穩健復甦,新興應用趨勢增溫,加以國際原油價格穩定走強,帶動大宗商品價格,使得今年第1季出口與GDP表現優於預期。

在物價方面,隨著國際原物料價格上揚,多項重要民生物資反應價格調漲,加以菸稅調升效應延續,今年第1季CPI年增率已由上季0.4%上升至1.5%,近期物價上漲壓力仍存。預期2018年CPI成長率為1.34%。在雙率的部分,儘管美國聯準會如市場預期升息,美元指數逐步轉強,然中美貿易摩擦升溫,可能加速全球資金移動,造成金融市場波動加劇,利率的部分將視國內外景氣變化、國內通貨膨脹與台美利差等因素做動態調整。

 
表3 台灣經濟研究院2018年經濟預測
單位:%
資料來源:台灣經濟研究院,2018.04.25。

三、2018年下半年影響全球經濟之可能風險

在影響今年下半年全球景氣復甦的可能風險方面,首先為貿易衝突升溫風險。雖然,貿易保護主義再起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事實上,自2007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G20國家已實施了1,200多項新的貿易限制措施。然而,現在的世界經濟已較過去更為一體化和相互連結,貿易緊張局勢的進一步升級可能會嚴重影響經濟擴張並破壞重要的全球價值鏈。

近期中美貿易爭端未見完全消弭,中美貿易第三輪談判結束,但雙方沒有發表
聯合聲明,外界一般認為中美貿易談判再陷僵局,先前美國宣佈將於6月15日之前公佈500億美元進口商品的關稅清單,而中國方面表示若美方針對中方實施任何的貿易制裁措施,則雙方談判所達成的經貿成果都將不會生效。不僅如此,美國宣布自6月1日開始,決定給予加拿大、墨西哥以及歐盟的暫時性鋼鋁關稅豁免待遇不再延長,此外5月中也提出將課徵進口汽車關稅的想法,幾乎所有主要國家都在美國貿易制裁的名單中。儘管美國川普總統的政策善變靈活,未來也有可能不會發動大規模的貿易戰爭,只是一種逼迫對手坐上談判桌的手段,但變與不變之間,不但增加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不確定性,倘若真的貿易戰開打,也有可能拖累全球對外投資表現(注)
 
第二個可能風險為歐洲政局動盪,義大利親歐總統馬達雷拉(Sergio Mattarella)接受由極右派「聯盟黨」(The League)與民粹政黨「五星運動」(Five Star Movement,M5S)聯合組成的內閣名單,使義大利出現有史以來第一個反歐盟政府,由於義大利反歐政府主張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外界擔心債務負擔將繼續攀升,破產風險亦將隨之增加;其次,西班牙首相拉霍伊(Mariano Rajoy)所屬執政黨,近年來深陷貪腐醜聞影響,使得首相於6月初的不信任投票中失利,成為西班牙民主史上第一個被國會推翻的首相,後續將被社會黨領導人桑切斯(Pedro Sanchez)所取代,恐讓西班牙陷入政治僵局,因為社會黨僅控制著不到1/4的議會席位,未來可能無法通過重要的立法。整體而言,義大利與西班牙分別屬於歐元區第三大與第四大經濟體,兩國的政治變革,將加深歐洲的政治不穩定感。

最後為原物料價格走勢,過去一年國際原油(WTI)從2017年6月8日47.73美元/桶上漲至2018年6月7日65.95美元/桶,國際油價漲幅近50%,油價持續走高將推升通貨膨脹壓力,並會加劇許多國家的外部失衡。據台灣主計總處近期公佈5月躉售
物價指數年增5.61%,創下近79個月以來最大增幅,若國際原物料價格持續上漲,將使得進貨成本增加,恐將壓縮產業獲利空間,也會對廠商營運產生價格調整的壓力,值得關注。

最後為原物料價格走勢,過去一年國際原油(WTI)從2017年6月8日47.73美元/桶上漲至2018年6月7日65.95美元/桶,國際油價漲幅近50%,油價持續走高將推升通貨膨脹壓力,並會加劇許多國家的外部失衡。據台灣主計總處近期公佈5月躉售
物價指數年增5.61%,創下近79個月以來最大增幅,若國際原物料價格持續上漲,將使得進貨成本增加,恐將壓縮產業獲利空間,也會對廠商營運產生價格調整的壓力,值得關注。

注:根據聯合國最新《世界投資報告》(World Investment Report)中表示,全球外商直接投資(FDI)2017年下滑23%,預計今年受到貿易緊張局勢和地緣政治風險升級,今年FDI成長將很脆弱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