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

讓就業機會跟著無人機起飛(中國時報)
林建甫

2016/09/21

政府大力推動的「5+2」創新政策中,國防產業中選定航太工業、船艦工業及資安產業為三大重心,希望建立國防自主產業,發展軍民兩用技術。其實當前正是無人機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正提供台灣一個大好機會。

無人機的存在其實已經很多年。只要是沒人員在機內操作的飛行器,都可稱之為無人飛機(Unmanned Aircraft),簡稱無人機(Drone)。一般又可以分成兩大類,一是具備自動導航系統(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也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無人飛行載具;另一種則是未安裝自動導航設備,透過遠端遙控系統控制的遠端遙控飛行器(Remote Pilot Vehicle,RPV)。

無人機的研究最早是當作攻擊的武器。例如,飛行員啟動自動飛行裝置之後,跳傘成為無人機去撞擊目標。50年代後開始應用於靶機、偵察機。1980年之後,隨著電腦、資訊通訊、硬體材料、航太科技等快速發展,民間無人機領域逐漸拓展,並開始應用於專業導向的生產,例如:資源探勘、農業生產等。2000年之後,資通、電子、材料等技術突飛猛進,生產成本大幅降低,且功能愈來愈多元,除了空拍,還可以防止偷獵、快遞食物商品、穿戴視頻錄影等。

被視為揭露全球消費性電子產業最新發展趨勢的美國消費電子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 CES),這兩年最夯產品莫過於無人機。今年展出的無人機機種更多樣化,包括能夠自動駕駛載人低空飛行的Ehang 184;能夠手持拋飛,具備防水功能,可以進行跟蹤飛行、航拍的Lily;可連接第一人稱視角(FPV)的Disco等等,民用無人機發展進入黃金時代。我國因為資通訊技術(ICT)優異,有助於無人機改良。目前國內開發的4旋翼無人機,已可採用Android 4.4開放作業系統,結合客戶可自行開發App更新應用,能在室內起飛,停懸在空中進行自動拍照。

然而目前在美國商業無人機的使用仍屬違法,並且有許多人反對。諸多原因,第一,無人機很有可能成為監控設備,讓政府或是不法人士方便監控你的生活,竊取個人隱私,甚至如果無人機裝備武器,將會危害人民的生命安全。美國民權聯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就要求加入保護公民隱私的條款,包括:使用無人機監控必須要有搜查令、資料和圖像必須嚴格管制,以及無人機不可攜帶武器。

第二,無人機的安全性仍受質疑,自2001年來,已有超過400架大型軍用無人機在全球各地墜毀,雖然未造成身亡,但若無人機被廣泛使用,恐怕會引起更多的事故。此外,無人機險撞民航機事故接二連三發生,歐洲多國航空協會忍無可忍聯合發表聲明,呼籲規定所有小型無人機必須登記,一方面加強安全管制,另一方面要負起發生事故的責任。

第三,無人機成為非法走私的工具,目前在北美無人機已經取代傳統的交通工具,成為販毒集團最愛的毒品運送管道。英國媒體報導指出,去年一整年有超過2000件違禁品透過無人機被走私到監獄內,包括毒品和手機,過去半年更查獲730件違禁刀械。

面對這些問題,美國決定要立法管制無人機,因此白宮讓美國太空總署(NASA)與Google的母公司Alphabet合作,開發一套低級空管系統,以便在無人機過度擁擠時維持秩序。經過試驗,讓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收集無人機的技術和安全及現場數據,用於釐清適合的規管措施。但是政府監管的作法未獲得無人機產業人士的支持,多數人認為FAA辦事效率差、阻礙創新,並且打壓、妨礙創新型小企業的發展。因此,看來即便在創新領域發展最先進的國家,無人機政策的爭議也十分大。

令人振奮的是全球單只小型無人機市場規模去年就有10.3億美元,到2020年年複合成長率(CAGR)估計高達32%。而無人機發燒,供應鏈也跟著起飛,像晶片設計、散熱模組廠商、鏡頭、太陽能廠都跟著受惠。

台灣無人機的發展已具備一定基礎,現在又與「國防航太」政策不謀而合,如能結合政府與民間的量能,投入於無人機的技術研發,就可帶動產業發展,拿到國際訂單,創造大量就業機會。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