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

台灣不該放棄石化業(中國時報)
林建甫

2017/09/05
近期鴻海的「飛鷹計畫」在美國投資100億美元,引起全世界注意。但其實台塑集團在美國的投資可能比鴻海更可觀,預計在路易斯安那州及德州投資達136億美元,凸顯台灣石油化學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也很強,走到先進國家一樣受歡迎。

民國51年我國石化產業產值占製造業的比重是36.1%,但隨著裂解工廠與石化中游工廠陸續完工,民國64年石化業產值比重已高達50.2%,是台灣經濟奇蹟的基礎。不過之後工資上漲、勞力密集產業外移、產業政策轉向資訊、電子產業發展等結構性因素,石化產業產值占全體製造業的比重逐年減少,但仍超過1/4。2014年石化業產值高達1兆8000多億元,但後來因油價下跌等因素,2016全年產值剩下不到1兆4000億元,但今年預測台灣石化產業產值年增率將恢復成長至7.5%左右。

近年來,由於環保意識抬頭,石化產業過去被視為高汙染的發展趨勢也逐漸向「綠色環保」與「高附加價值」目標靠攏,進行減少碳排放的「綠色製程」(GREEN PRODUCTION),或是回收再利用的「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

經濟部也成立石化高值化推動辦公室,目標是進行石化業轉型升級與產品差異化發展,希望引導石化產業走出過去偏重設備的高投資策略,轉向投入在技術、研究等方面,以做出真正的差異化。例如投入科專計畫資源,針對聚酯、橡膠、彈性體(TPE)及塑膠薄膜之材料及加工開發策略,協助高價值關鍵原料建立生產技術,以期加速高值化原料國產能力。

甚者,政府號召國內上中下游業者、工研院材化所、塑膠工業技術中心等產官學專家籌組新高值材料研發聯盟,發展高值化產品,創造更大利基;同時亦成立「化學產品化推動辦公室」、「A+粹煉計畫」、「新材料辦公室」等政策措施,鼓勵業者投入創新研發,透過上中下游業者量能的整合,產業鍵分工運作模式與國際大廠競爭。

業者如長春石化也與清大共同提出「以再生原料為基礎之新世代綠色化工技術」,該計畫透過將CO2排放及農業廢棄物轉換為再生原料,降低產品碳足跡,並減少低成本頁岩氣對台灣化工產業競爭力的影響,兼具「綠能環保」與「石化產品高值化」內涵,盼可提升台灣在綠色經濟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並開發新生質燃料(如生質航空油),希望建立從上中下游的綠色技術。

這些新的綠色化學技術,可消滅或減少對人類健康、社區安全、生態環境有危害的原料、觸媒和溶劑在生產過程中的使用,同時也盡量不產生有危害的副產物、廢棄物和產品。從科學研發來看,綠色化學是化學科學基礎內容與相關化工技術的更新;從環保觀點來看,它是從源頭上消除汙染,徹底解決環保疑慮;從經濟發展來看,它強調合理利用資源和能源,兼顧經濟與環保,符合永續發展的要求。

另外,綠色化學的生物化工技術甚至結合應用生命科學的知識轉換成商業產品,例如與身體直接接觸的仿真義肢、人造器官、生物醫療材料、化妝品等;或一般生活使用的環保型塑膠、數位印花、環保塗料、環保界面活性劑產品、電動車環保化學品、顯示器與半導體相關電子化學品,

都是前景特別看好的高附加商品,為產業界帶來了技術突破的激勵。

台灣的經濟正在轉型升級,石化產業不僅是台灣發展的立基,其產品更早已深入所有人的食衣住行之中。我們應善用完整厚實的產業鏈基礎,結合最新的綠色、循環經濟的趨勢,生產更多樣、更高值的綠色化學產品,讓石化產業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另一個支柱。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