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

台巴斷交/經濟篇:邱達生》最高彈性維繫台巴經貿(中國時報)
邱達生

2017/06/14

與我國擁有百年外交關係的巴拿馬在6月13日宣布與我斷交,著實令政府與國人感到萬分沮喪。然而當今之計應當趕快盤點可行措施來止血,減少情緒性的外交措辭。在沉重的國際政治壓力與限制下,持續追求國家經濟利益的極大化。

首先,我們應該認清國際關係與人際關係的差異。國與國之間並沒有所謂的「情誼」,只有國家利益優先。不像人與人之間可以為了交情與道義,一定程度上放棄個人利益。認清這一層差異後,所謂控訴「巴拿馬背信忘義」或稱「北京刻意傷害區域穩定」等說法,在現實國際舞台上其實是於事無補的。我們應盡力避免因為台巴終止正式外交關係,而讓我國既有或潛在的經濟利益受到傷害。

《台巴自由貿易協定》是我國簽署的第1個自由貿易協定,雖然我國與巴拿馬的雙邊經貿關係並不特別顯著。但是當初為了這個協定,我國投入第一流的談判人才,在談判過程中努力保障國內產業競爭優勢。《台巴自貿協定》上路以來,我國也一直享有對巴拿馬的貿易順差,此外巴拿馬運河亦是台灣海運對外發展至為關鍵的渠道。

然而因為雙方簽署的協定正式名稱是《中華民國與巴拿馬共和國自由貿易協定》,各界擔心將來巴拿馬因為不承認中華民國,導致該協定恐怕失去效力。

事實上我國與主要的經貿夥伴都沒有正式邦交,換句話說,跟非邦交國建立並維持穩定的經貿關係是符合我國經濟利益的做法。所以台巴斷交後,我方最高策略應該是設法維繫台巴兩國的經貿合作,並以最高彈性原則來處理名稱問題,讓這個已經對WTO申報的自由貿易協定能夠持續生效。

台灣並不是一個經濟大國,除了做法要有小國應有的彈性之外,國際視野也該看得更廣。在最近一次的全球金融危機,大陸為了拉抬經濟成長投入鉅額的刺激措施,過度投資的結果導致產能過剩,如今北京可以隨時以援助新興國家提升基礎建設為由,一方面消化其內部過剩產能如鋼鐵與水泥,另一方面擴大其在新興市場,特別是拉丁美洲的影響力,來與美國抗衡。

現在大陸已經躍升巴拿馬運河的第2大用戶,僅次於美國。未來大陸持續主導尼加拉瓜運河動工的可能性也不會消減,亦即威脅到美國在拉美新興市場的影響力。我國的所有邦交國幾乎都是新興市場經濟體,因此只要是位處於大陸打通世界的戰略藍圖上,將來都可能轉向與北京建交。

對北京而言,與美國爭霸可能比起打壓台灣更加重要。再者,身為一個缺乏資源、外貿導向的小國,基本上也沒有能力與一個產能過剩的大國對抗。因此我們要有務實彈性的做法,認清經濟實力才是提升國際能見度的依據。意氣用事般的強硬對抗,恐怕只會讓前人辛苦建立的經貿連結與基礎,連同外交關係一起付諸流水。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