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

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意涵(工商時報文稿)
邱達生

2014/05/21

一個國家的貿易依存度是其出口加上進口的總和除以GDP,以去年為例。日本的貿易依存度約為30%,中國大陸的依存度達64%,而韓國對外貿的倚賴則是98%。值得注意的是台灣在去年的貿易依存度高達124%,遠遠的超過其他東亞主要貿易夥伴對外需市場的倚賴。數據的意涵可以解讀為:如果台灣不能有效的提升貿易競爭力,未來的經濟成長遇到障礙瓶頸的可能性很高。

  國際貿易無非是一場比較利益的遊戲,所以我們在產品上具備優勢的比較利益,才有機會成為贏家;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對我國的意義只是確保比較利益的遊戲為一場公平的遊戲。例如當其他國家積極洽簽自由貿易協定,去除關稅障礙並解除法規限制;而台灣如果沒有機會加入協定,則意味著參與一場不公平的競賽遊戲。但是否積極加入區域經濟整合就保證會有繁榮的經濟發展呢?並不見得。

  以歐元區為例,歐元區是國際間區域經濟整合最為深化的案例,其整合程度早已超越自由貿易協定的範疇;歐元區應屬經濟同盟與貨幣同盟的階段。然而德國與義大利在加入歐元區之後,卻有不同的經濟表現。兩國同時在1999年1月1日成為歐元區的初始成員國,在1999年之前,德、義兩國之間的出口成長率是互有勝負的。然而1999年之後,德國的出口成長表現則是一路勝出,原因是德國在加入歐元區之前即為經濟強國,馬克本是強勢貨幣。而在1999年後,馬克計價的德國商品轉換為歐元計價,相當於獲得貶值的效果,進一步提升德國產品的比較利益。

  歐元區的例子告訴我們,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等於參加公平競賽的遊戲;但是公平的遊戲並不意味參與的玩家人人可以滿載而歸,具備競爭力的玩家才有機會勝出。那麼不參加這個遊戲可不可以?如果內需市場夠大,自成一個世界的話或許可以不參加自由貿易。然而即使是內需大國,如美國與中國大陸也沒有信心不參與比較利益競賽,要不然也不會分頭主導TPP與RCEP。1970年代,紐西蘭經貿政策從保守轉為開放,當時如大軍壓境般的廉價進口農產品讓以農立國的紐西蘭飽受衝擊。然而引進競爭之後,紐西蘭的農業改走精緻路線以提升競爭力。如今紐西蘭的產品平均關稅僅2.0%,農產品關稅更僅有1.4%,等於是擁有充足的本錢參與各種區域經濟整合談判。

  台灣沒有本錢不參與比較利益的競賽遊戲,而既然要參與的話,最好要保證那是一場公平的遊戲。公平的遊戲之下,台灣可能成為像德國那樣的贏家,但也可能會輸。紐西蘭的例子意味引進競爭有機會提升競爭力,頗值得台灣參考。

  至於TPP與RCEP成員國為何要歡迎台灣加入,台灣的參與對他們有什麼好處?台灣產業其實已經深深的整合在區域的價值供應鏈之中,由台灣出口產品超過70%為中間財是最好的證明。如果台灣沒有能夠加入亞太區域經濟整合,則未來TPP或RCEP的成員國便無法向台灣取得合理價格的中間財,而改向其他國家取得替代產品也意味著原先價值供應鏈的移轉。根據總體經濟理論,當供應鏈移轉是由經濟政策或貿易協定造成,而違背正常的供需原則之時,其所創造的經濟福利效益必然大為不如。所以讓台灣成為亞太經濟整合的一員,可以確保大家的利益不會短少。
2014-05-21╱工商時報╱第A6版╱政經八百╱邱達生■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副主任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