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

大陸新零售產業有待連上全球(旺報)
林士清

2017/11/23
零售向來是直接面對消費者的商品交易模式,而零售商業者的出現,便是要介入買賣之間的迂回交換,降低供需雙方於產品、時間、地點、數量等方面的交易成本,同時降低了流通費用,提高了流通效率,以更大優勢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零售產業在中國大陸的發展頗值得各界重視,中國十三億消費者因多樣化需求大規模興起漸成主流,乃促成新零售商業模式的基礎,尤其中國大陸的人均GDP已破8000美元大關,消費主體個性化亦使消費者,更加注重商品和服務的品質及品牌,中國大陸消費結構已進入了快速升級階段,特徵乃積極引導消費者使用電子支付,消費行為提升大資料分析能力,幫助消費者轉變傳統消費觀念,將信用消費行為演化為習慣。

若從「消費驅動」與「技術驅動」的結合來看,零售產業發展可謂歷經了四個階段的發展:最初階段是將POS系統引入店鋪,使店鋪獲得基礎數據,並以此基礎之上發展會員制度,零售商依賴於數據塑造與顧客之間的互動;第二階段利用互聯網的發展,通過移動端和社交媒體獲取有效的消費者資訊,並通過資訊技術向顧客深度參與。

到了第三階段,伴隨近場感應終端、應用場景定位、虛擬試衣鏡、傳感器、大數據、移動終端等科技,完善商戶線下應用場景,實現設備與人員之間的互聯互動;第四階段,通過遠程無線技術搭建物聯網,並通過物聯網將資訊實時傳輸給有關系統和終端用戶,使得無論消費者身在何方,都處於智慧設備訪問範圍之中,使零售商能夠從互聯網的零售設備中蒐集數據。

中國大陸零售業發展普遍處於第二階段,但不少互聯網企業已進入第三階段,通過場景服務店家提供整套互聯網+的解決方案,實現WI-FI覆蓋和I-BEACON應用進行場景定位,並通過近場感應終端、傳感器等科技,展現對消費者購物軌跡的全流程追跡。

當然,從雙11節購物熱潮之後,零售業對科技的應用將進入第四階段,亦即物聯網+零售,零售行業的服務邊界進一步擴展。

此外,透過大數據、人工智慧等互聯網科技能力,連結品牌商、供應商、分銷商、服務商等零售業生態夥伴,向著雲端化、自助化、智能化等趨勢發展。

事實上,在雲(雲計算、大數據)、網(互聯網、物聯網)、端(電腦終端、移動終端、智慧穿戴、感測器等)構建起互聯網的架構下,為中國大陸新零售開啟了騰飛的年代。

新零售其實有助於打通線上、線下數據,商品流通各環節數據得以有效融合,大數據分析可在極大降低商品交易成本的當下,又能全面分析掌握貨品的流通情報。

職此,新零售可謂是以消費者為核心,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為目的,以技術創新為驅動力量,全面革新進化的商品交易方式。

不過,筆者更傾心阿里巴巴研究院倡議「以人為本」為新零售的特徵,意即滿足需求、降低成本,無限逼近消費者內心,而企業內部與企業間流通損耗無限逼近於零,重新塑造產業價值鏈,大陸新零售產業方能避免內部閉門造軍,而能大開大闔與全球零售市場互聯互通。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