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

南向、西進與TPP外的第四個選擇─北上(蘋果日報)
陳冠瑜

2016/11/29

自1949年以來,我國在面臨不同的國際政治環境下,依序在整體經濟政策上與美國、日本、東協與中國大陸有過重點合作。在政策邏輯上,西進政策的目的是讓台灣的代工產業得以在對陸貿易的比較利益下獲取利潤,進而促進產業轉型,南向政策透過鼓勵部分業者到東南亞地區投資並開發市場,避免台灣的產業與市場過度倚賴單一市場,而爭取加入TPP,則是為了突破近年來因為我特殊國際定位而遲遲未有進展的自由貿易協定問題。
今次於秘魯舉辦的APEC會議,會議中各國最關心的議題普遍圍繞在「反保護主義」上。川普在最近一次的發言中提到,在他正式上任後美國將會退出TPP。倘若這個政策真的實現,那接下來亞太地區取而代之的,應是中國大陸正在努力推行的RCEP、一帶一路、亞投行與FTAAP。然而,當前以台灣的國際定位與國內情勢來看,在過去兩岸關係仍然熱絡的時代,台灣加入大陸主導的亞投行都有相當大的困難了,而當前兩岸關係也並未持續升溫,可以預見我方加入任一大陸主導的協定與組織應該都是有相當大的難度的。
當今世界的格局,吾人常以「一超多強」來形容,「超」指的是超級大國美國,而「強」指的則是歐盟、日本、金磚五國與東協……等國家、組織。以總體實力來說,大陸是多強中最能比及美國的一方,但其他國家與大陸的差距也不是太遠,在部分領域中甚至比大陸來的更有優勢。
九零年代以來,我國的產業升級速度趨緩,許多學者主張應將具競爭力的代工產業外移至人力、資源成本較為低廉的大陸、東南亞、印度與南美洲等地,一方面能獲得比較利益上的紅利,二來也能及早在這一大片尚未完全開發的市場上及早插旗布局。以經濟學理論來說這樣的安排確實是有道理的,但在政治上卻有所疑慮:這些國家與我關係並不穩定。
雖然北方的歐盟與日本是相對已開發的國家,乍看之下市場似乎已經飽和且各項生產成本都相對高昂,然而這對我國而言卻是一大轉機。從政治方面來看,這些國家與我皆為長期、穩定的合作夥伴,關係不易因外部因素而生變。而經濟上這些國家的平均消費力都強過開發中市場。在我國能確切落實產業升級與技術持續精進的前提下,制定與北方國家更密切的合作機制與相關投資、經濟政策,在當前的亞太情勢來看會是一個值得考量的選擇。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