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

地方創生政策應避免從零開始(工商時報)
康廷嶽

2018/12/20

      「北漂」議題成為2018年高雄市長選戰最重要的議題之一,而行政院早於今 2018 5月宣布把2019年定位為台灣「地方創生元年」,顯示青年人口回流、城鄉發展失衡已成為台灣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回顧「地方創生」(旨在振興地方經濟)之緣起,乃日本在2014年「日本創成會議」指出人口減少問題應即刻正視,推估在2040年日本將消失896個約占全國一半的市町村,並透過調查推估2060年人口將減少4,000萬人、以及2015年日本國土交通省預測205060%地區的人口將減少一半以上,進而面臨國家人口總數減少和城鄉人口差距日益擴大危機,以及日本整體產業結構及發展受到衝擊,包含地方經濟發展困難、勞動力不足、GDP成長緩慢、高齡化社會、文化傳承不易等問題,因而引起各界極大關注。基此,日本安倍政府已於2014年將地方創生計畫提高為國家戰略層級,同年公佈「町、人才、工作創生法」做為政策推動依據,並宣布2015年為「地方創生元年」,並在同年提出制定「城鎮、人才、工作創生總合策略」。

 

      日本的「地方創生」策略以20502060年為國家願景,輔以「創造工作與人的良性循環」和「支撐良性循環的城鎮活化性」為目標,展開2015-2019年為期五年的總合策略,並由中央支援地方的操作方式,擴大地方創生政策效益,中央支援包括三支箭,第一為「情報支援」,將政府與民間地域經濟情報透過地域經濟分析系統 REGIONALECONOMY SOCIETY ANALYZING SYSTEM, RESAS),就人口、產業、人流、醫療與財政等各項地方大數據進行可視化的彙整,協助發現地區問題及解決方案。地域情報內容則包括人口、地區經濟環境、產業結構、企業活動、觀光、地域再生、人力僱用、醫療與社會福利以及地方財政等8大類。其次為「人力支援」,建立地域活化傳道師、地方創生守門人,並成立地方創生學院,與推動人才戰略、人才支援等。最後為「財政支援」,除中央政府提供補助款給地方政府,亦實施「企業故鄉納稅」以鼓勵企業捐款予地方政府導入地方創生。

 

      我國近年亦面臨人口減少、高齡少子化、人口過度集中大都市,以及鄉村發展失衡等問題,國家發展委員會(簡稱國發會)已參採日本做法,提出「我國地方創生國家戰略初步構想」,行政院並於20185月成立「地方創生會報」,由中央部會、地方政府以及關心地方創生領域的民間產業負責人與學者專家組成,並由國發會負責統籌及協調整合部會地方創生相關資源,落實推動地方創生工作。國發會以「企業投資故鄉」、「科技導入」、「整合部會資源」、「社會參與創生」、「品牌建立」五支箭,推動「地方創生國家戰略計畫」,並以2030年總生育率達1.4%、未來維持總人口數不低於2,000萬人為願景,並以「均衡台灣」作為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國發會依據各鄉鎮之社會經濟人口資料分析,規劃優先選定人口外流嚴重、地方經濟急需振興的134個鄉鎮市作為主要輔導對象,且區分為農山漁村、中介城鎮、原民鄉鎮等三類。此外,國發會不僅整合多部會政府資源支持地方創生提案,包含農委會農村再生計畫、文化部社區營造、高教深耕計畫的大學社會責任 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 等,亦推動企業透過其擁有的資金、技術、管理人才等資源來投資故鄉,並結合已經長久在地方深耕之民間組織能量。

 

      儘管地方創生政策看似美好,日本地方創生聯盟(AREA INNOVATION ALLIANCE)代表理事木下齊卻是不斷強調,政府補助是毒藥,創造商業價值,讓地方富起來才是重點。而我國更有不少人認為地方創生是過去社區營造的2.0版,對於地方創生政策如何帶動地方成為長期經濟成長能量仍懷存疑。主要的關鍵在於,發展地方創生需要深入針對地、產、人三大核心要素去盤點挖掘在地商機價值,且透過有志一同的人長期累積推動才行,而非短期的補助或是設計包裝就可以達成,以及應思考如何整合目前民間已有累積串連的資源才是關鍵。

 

      此外,我國的「地方創生」政策乃以人口稀少的地區為目標來強化政府與企業資源,然而可能易陷入日本政府協助地方創生的窘境,當補助計畫結束後而又無法持續營運,因為所謂「地方創生」應該亦兼顧民眾在地發展的發展性、工作條件、生活條件,甚至是養育後代的教育資源等,因而較適切的選擇可能是接近核心都市的衛星都市作為首要發展地區,透過逐步擴散的方式將人口導引至人口流失嚴重的地區,讓地方創生能夠避免從零開始,或是政府計畫結束後又一切歸零。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