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

日本的「負利率」難盡如人意(聯合報)
林建甫

2016/02/05

上周五(一月廿九日)日本正式宣布進入負利率時代。自二月十六日起,未來日本銀行業者存入日本銀行的準備金利率,將降至負零.一%,也就是說,銀行業者將錢存在央行反而需要支付央行利息費用,但這並非是指普通民眾和企業在民間銀行的存款利率變為負數。

理論上來說,日本的「負利率」貨幣政策應能產生三大正面效果,第一,寬鬆貨幣環境,第二,刺激通貨膨脹,第三,讓日圓貶值。

因為雖然日本長期處於接近零利率的環境,銀行業者仍會將閒置的資金放於央行,但若一旦施行「負利率」貨幣政策,銀行業者存放在央行的資金就需要支付利息費用,因此銀行業勢必會將原本存放央行的資金,轉向民間企業融資或是購買有價證券,達成提供實體經濟更多貨幣的目標。

同時因為貨幣供給大量增加,對內有助通貨膨脹提升,打擊通縮,進而刺激消費成長;對外讓日圓有貶值空間,有利日本出口產業的發展,帶動出口擴張。

但除了這些正面效益,「負利率」政策當然也需承擔風險。首先,這將不利金融產業發展。特別是以賺取利率收入為主的銀行業,不僅會因利差變小,導致盈利縮減,更多閒置的資金必會強迫業者增加放款,結果恐將創造出更多的不良貸款,承擔更多風險。

其次,負利率將帶給市場更多資金,若沒合宜的投資工具,過多資金競逐有限商品,甚至大舉投資高風險性資產,這些都是背後潛在的問題。

歐洲行央行自二○一四年六月宣布執行「負利率政策」後,歐元確實如預期貶值,但經濟成長、通貨緊縮等問題未明顯改善,反而讓金融業出現嚴重虧損。例如迄今已讓義大利銀行業不良貸款餘額高達兩千億歐元。連經濟狀況不錯的德國,去年德意志銀行虧損達六十八億歐元,是二○○八年以來首見的赤字成績單。而其他歐元區的大型銀行股價更都有四到六成的跌幅。顯示負利率政策帶來的負面影響很大。

因此,對日本政府來說「負利率」是展現對抗「經濟、通縮困境」的決心,但是否真能紓解日本經濟盤根錯節的問題,相信並不樂觀。

問題根源在於,並不是日本的銀行不願意放款,而是企業沒有投資的機會,沒有借錢的需要,即使銀行提供不用成本的資金,企業也沒有貸款誘因。企業需要的不是錢,而是投資機會。這不是單靠貨幣政策就能決解,需要全面、整體的結構性改革。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