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

川普時代的亞太經濟整合趨勢(工商時報)
邱達生

2016/12/09

2016年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由川普當選,川普的背景是企業出身,商場上的決策其實是一連串的動態最適化分析過程。因此川普競選期間的激進言論,不盡然會完全成為選後的政策。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川普的選前言論,若屬於政策承諾,還是會設法兌現,否則無法對選民交代。

開票當晚的川普勝選感言有三個關鍵:更新基礎建設、公平對待經貿夥伴、減稅。川普勝選感言首先提到的基礎建設,在創造就業機會方面要比製造業回流更加可行。且川普提及要公平對待經貿夥伴,則可以程度上解讀為未來將會尊重比較利益原則的市場機制。如此一來透過基建提升美國的需求,再經由市場機制運作,亞太供應鏈國家皆有機會提供具有價格競爭優勢的原物料與設備,進而參與美國國內建設。惟擴張性財政政策當會影響預算赤字,但川普卻在此時提出減稅來鼓勵投資,未來如何平衡美國財政條件將是個難題。
 
 
美國上調關稅、高舉保護主義旗幟的可能性不高,因為美國經濟結構是倚賴進口消費財提供國內消費;亦即民間消費提供美國經濟成長主要動能。貿然推動保護主義會招致輸入型通膨,不利美國經濟復甦。但是退出TPP屬川普的主要政見,勢在必行。而且川普已在日前宣布,在就職第一天就要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而美國如果退出TPP,則RCEP在2016年年底完成談判的壓力大幅降低。因為TPP上路後,其高標準的原產地原則將使既有的亞太供應鏈發生移轉,進而影響中國大陸的出口,是以中國大陸結合東協國家推出RCEP加以反制。少了美國的TPP最後可能由日本主導,但是包括其他11個國家是否願意接受先前由美國主導下的TPP高標準要求,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

如果TPP不再堅持高標準,則RCEP也沒有追求高標準的反制動機。所以最樂觀的情境一是少了美國的TPP成員國國會皆於2018年2月前的兩年期限前通過同意TPP,而TPP依規定於2018年4月生效。情境二是TPP未能在2018年2月前獲得通過,但最後得到6個以上成員通過,且因日本國會已經通過TPP,而達到85%的加總GDP權重要求,最後TPP終究生效。最悲觀的是情境三:包括日本在內的11名成員國認為缺少美國的TPP不具意義,選擇終結TPP。

至於RCEP則可以好整以暇,根據TPP的不同情境發展,慢慢調整其進度與內容。總之,川普表示退出TPP,一來將TPP主導權拱手讓給日本,再則將亞太經貿制訂權拱手讓給中國大陸。中國大陸可望藉由RCEP鞏固其東亞供應鏈,此外我國的新南向政策鎖定的是東南亞、南亞與大洋洲國家,所以如果能夠加入涵蓋東協、紐澳與印度的RCEP將有助於新南向政策達成目標。

然而參加RCEP談判必須是東協成員國,或者取得「東協自貿夥伴」身份。我國並不具以上兩種身份,因此要加入RCEP的另一方式是在RCEP談判完成後,申請並獲得16個成員國認可的「外部經濟夥伴」資格。

只要情境三不發生,我國未來仍有機會加入TPP。但美國退出TPP必然會讓亞太區域整合步調放慢,當此之際我國可以積極參與並支持推動WTO架構下的部門別自由化。另外,可以既有的「台星」、「台紐」經濟合作協定為基礎,推動與RCEP成員的雙邊協定,努力爭取「外部經濟夥伴」身份加入RCEP。畢竟新南向政策若有RCEP加持,預期的效果將更加顯著。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