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

專論 人民幣納入SDR對全世界都有影響(臺灣時報)
林建甫

2015/11/27

國際貨幣基金(IMF)的特別提款權 (SDR) 每五年修正一次。目前其計價標準籃是由美元、歐元、英鎊及日圓構成。二○一○年進行最新修正時尚未將人民幣納入。今年人民幣則已經被討論是否應該被納入。十一月卅日就會有最後的結果。

中國大陸自一九七八年實施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高速成長,並擴大對外貿易,從一九七八年出口金額佔GDP不到五%迅速上升到一九九七年的二十%,由於鉅額的貿易順差讓中國大陸累積了龐大的美元資產。自此中國大陸外匯存款一路攀升,二○○六年底更超越世界第二的日本達八五三六億美元,此後連續八年高居世界第一。截至二○一五年九月底前中國大陸持有三.五六兆美元外匯存底,占全球外匯儲備總量的三分之一,比第二名日本高約三倍。

然而,自二○○八年美國爆發金融危機之後,中國大陸意識到擁有以美金計價的外匯存款存在許多風險。例如中國大陸用國內低廉的勞動力辛苦賺取的外匯存款,在美國實施QE政策後,遭受美元的貶值與通貨膨脹等購買力減損的威脅,更讓中國大陸開始思考人民幣國際化的必要性。

二○○九年三月二十三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發表《關於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思考》一文,表示應該重建IMF特別提款權SDR的地位,取代美元作為超主權國際準備貨幣的建議,才能從根本上維護全球經濟金融穩定。雖然他沒有明確點出中國政府想要以人民幣取代美元的意圖,然而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從經貿角度與投資角度來看,人民幣國際化之後。使用人民幣報價及結算的誘因將大大提升,大量降低交易成本與匯兌風險,擴大並提升中國大陸對外經貿規模、帶動經濟成長。再者,因長期升值的趨勢,吸引國際資金流入中國市場,推升中國金融資產價格,有助活絡金融市場。

對於企業而言,在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下,將逼迫以出口導向型的企業升級轉型、提高經營績效,長期而言對企業的永續方展是有正面意義。相較於企業,人民幣國際化將提供民眾更多元的投資管道,相關人民幣的衍生金融商品亦有助於人民從事金融投資活動。

然而,人民幣可否順利國際化,亦必須評估內部許多結構上的問題,例如超額貨幣供給是否阻礙人民幣國際化之路。截至二○一四年底,中國大陸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為一二二.八兆元,同一時間國內生產總值(GDP)為人民幣六十三.六兆元。這表示中國大陸M2餘額已經達到中國GDP的近二○○%,遠高於美國規定貨幣發行量不超過GDP的七十%之標準。

不同於美元、日圓、歐元及英鎊是世界儲蓄貨幣,他們可以在全世界流動,這些國家若實施增加貨幣政策,可以將通膨壓力釋放到全世界。然而中國大陸人民幣國際化正在進行中,尚不可在國際市場上自由兌換,所以超額的貨幣供給留在國內結果將帶來通貨膨脹、資金氾濫等問題,不僅容易引發金融風暴,也將稀釋人民幣的貨幣購買力,不利於人民幣國際化。

另一方面,理論上貨幣超發應該要貶值,但是人民幣非但沒有貶值,反而自二○○五年開始,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一路從一:八升值到二○一四年一:六左右。造成更多的中國大陸人民瘋狂到處去買其他國家的房地產,到世界各地大搖大擺的旅遊。但是這些卻帶來負面的國際形象。這些將是人民幣國際化所必須要面臨的問題。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