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

投資未來 才有未來(經濟日報)
龔明鑫

2016/01/29

經濟這麼差,新政府怎麼辦呢?這是我本月27日在民進黨中常會報告的主題。德國可以作為一面鏡子,十年前的德國情況很糟,比現在的台灣還慘,靠「投資」改變命運。

刺激消費就像放煙火,一下子就沒有了,只有投資未來、才有未來。現在就需要開始規畫,520新政府上任後啟動。

2003年,德國財政困難,當年財政赤字占國內生產毛額(GDP)超過3%,政府負債占GDP超過60%,雙雙突破馬斯垂克條約的限制;產業面臨空洞化,那時歐盟東擴,產業紛紛外移東歐,失業率高達8.8%。台灣現在是低薪嚴重,德國那時是失業人口多。

根據德國Ifo經濟研究院分析,1996至2005年間,德國經濟累計成長14.6%,遠低於歐盟15國(東擴前舊會員國)的24.0%、美國的39.9%、以及全世界的45.6%。德國的每人GDP陸續被其他會員國趕過,英國在2000年超過德國,2003年法國、芬蘭、荷蘭、奧地利也接著超過德國,尤其,連30年前算是歐洲貧民的愛爾蘭也超過德國。

2003年,Ifo經濟研究院院長H.W. Sinn公開稱德國為「歐洲經濟病夫(sick man of Europe)」。也就在同年,德國開始推動「2010 議程(Agenda 2010)」經濟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政府帶頭進行投資。

2006年後,德國總理梅克爾新政府加碼改革,新政府認為,創新與投資為促進成長與就業的兩大關鍵要素,於2006年至2009年間,由政府投資高達250億歐元(以現在的匯率換算,約新台幣9,100億元),其中包括推動「德國高科技戰略(High-Tech-Strategie Deutschland)」方案,通過新的產業群聚政策(Cluster politik)等,如今,德國已重回經濟強國。

回頭盤點台灣情況,今年中國製造業不會好,台灣很難靠出口帶動經濟成長,只能從內需著墨。內需分消費和投資兩大部分,可以動用的工具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我不贊成動用補助刺激消費,那像放煙火,一下子就沒了,2009年,政府拿了800多億元發消費券,那800多億元應該用在投資,像德國一樣。

去年央行降息兩次,超額準備逾300億元,台灣爛頭寸多,貨幣政策已用到極限了。財政政策部分,蔡主席(蔡英文)已經講過不準備提高政府舉債上限,也不會借錢來投資。

盤點之後,選擇很清楚,就是「投資」這條路。雖然政府不出大錢,仍然扮演重要角色,要出面點火。首先要指出投資的方向,新政府要推動五大新產業,這就是方向;其次,要組成專業性的團隊擬定投資計畫,包含國際的團隊,一旦政府帶頭投入,民間的創投也會有興趣跟進。

什麼樣的投資計畫?舉例而言,大家都在談物聯網,但就基礎環境,台灣輸日、韓很多,日本在2020年奧運就要運用5G,台灣還不知何時可以。既然非做不可,政府可以帶頭投資網路、寬頻的主幹線設施。

又如新政府要推動綠能產業,台電就必須把智慧電網做好。去年台電大賺,一部分錢可以回饋到電價上,大部分的盈餘可以用來投資。其實回饋到電價,每戶只分到一點點,民眾應該會同意用它來發展綠能產業。 (本文由台灣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龔明鑫口述,記者徐碧華、何孟奎記錄整理)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