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

台灣創新系統升級 工研院邁出第一步(工商時報文稿)
林欣吾

2014/11/14

       在支持台灣經濟發展的創新系統中,早期矽谷緊密連結、科學園區群聚及研究機構等因素都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不過,在促產條例最後十年,源於台灣的產業部門逐漸成為主要研發經費投入與執行者,使研究機構單純扮演協助業者快速追趕的定位,開始不易發揮效果。研究機構如何在當前台灣創新系統中發揮應有的新定位,為當前重要的議題。

  相對於全球許多國家,台灣創新系統中研究機構的角色,其實是相當獨特的。多數的國家,都是以高等教育的科技研發當作後盾,協助業界的創新與升級當作主力,即便是早期的韓國也是如此。在台灣,則是由法人研究機構快速地引進外來新進技術到產業,在上個世紀末持續協助台灣產業升級,

  依科技部的調查統計,近十年台灣產業部門的研發投入已達國家整體研發的七成,規模已為世紀初的3倍,研發人力為2.5倍,幾乎所有製造業部門在美國獲得的專利數均呈現成長趨勢。這些訊息,顯示出產業也開始有能力進行技術的學習與開發,甚至有能力占在世界的前沿。

  從各類創新成功案例看來,除了一般的資源投入、技術研發能耐以外,有3個要件已成為創新成功關鍵因素:商業營運模式、領導協調與智財布局等。需要營運模式是因為任何創新都需要提供顧客一定的價值,並能說服顧客埋單,否則研發成果也僅是技術、專利或創意;需要領導協調是因為在營運模式成形的過程中,必須妥適地協調各利害關係人間的利益配置,否則無法讓期待的價值真正實現;至於智財布局,則是為了建立權利,以確保營運模式成功達成價值創造,不因競爭、模仿而耗損。

  更為重要的是:這5個成功要件的落實,其實非常難分先後,它們必須在研發規劃開始,一直到研發成果真正商業化成功都必須一直共同前進。

  日前,工研院的研發成果又再次在美國百大科技獎(R & D 100AWARDS)獲獎,這已經是工研院連續第7年獲獎,但是今年的獲獎,卻有相當大的不同。

  過去幾次的獲獎,工研院都是強調其研發的發想過程及發明成果的「潛在」可能應用。後來,在各界的期許下,才由工研院設計機制協助當初的獲獎團隊進行商業化與創業的嘗試。這次的獲獎,則是強調國內已有兩家業者的直接埋單。台泥董事長辜成允更明確表示:該創新成果可以進一步創造出比水泥更高附加價值的成果。這當中顯現與過去的差異,即在於這兩項獲獎成果,已經不再僅是有「潛在」應用,更有了可行的商業營運模式。

  過往的經濟發展,研究機構單純的技術供應,確實協助了台灣產業進入國際市場,但台灣產業已經累積一定水準的技術研發能力,同時台灣業者在國際市場所面臨的競爭要素更為全面化,品質、設計、營運模式與智財等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要件。在此趨勢下,台灣的研究機構,已經不能再僅僅重視技術,除了下世代科技的開發與引進外,如何融合國內多元的創新要件與能耐,挹注到台灣的產業,以完整的的創新功能協助台灣產業增進競爭力。

  此次工研院有益於過往在美國百大科技獎的獲獎經驗,可以作為研究機構發揮新定位功能的起點。

2014-11-14╱工商時報╱第A6版╱政經八百╱林欣吾■台經院研三所所長

reasons people cheat redirect why men cheat
signs of a cheater how many men have affairs dating site for married people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