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

引導台商增加對台投資 因應中美貿易戰(中國時報)
陳曉卿

2018/03/26

      美國總統川普自競選以來就將1年7000多億美元的逆差作為貿易政策主軸,今年以來,隨著洗衣機、太陽能、鋼及鋁產品的無差別關稅課徵,貿易戰序幕逐步展開,23日更簽署備忘錄,計畫對中國近600億美元的商品課徵進口關稅,讓美中貿易煙硝味更加濃厚。

      川普指出,600億的數字才剛開始,針對智慧財產權的行動才是美國的未來。目前雖然美方尚未公布具體清單,採用措施也未說明,外界猜測從勞力密集產品到高科技產品都有可能,未來美方還將就中國企業投資及留學生等問題發難。

      而中方也可能透過轉向巴西及俄羅斯購買大豆,向法國購買空中巴士客機取代原美國波音訂單,或是影響美商在中國營運等事項上開刀,美商可能成為繼韓商後的下一波受害者。

      美中貿易戰乍看之下會是兩大國間的摩擦,但深究其中,美國的貿易戰其實不只針對中國,而是對整個東亞供應鏈都有影響。川普演講中就特別提到「日本安倍首相的笑臉,好像是沒想到可以占美國這麼久的便宜」。東亞供應鏈最上游是日本,中間是台、韓,最下游則是大陸及香港組裝出貨。

      例如蘋果手機,大陸可能只負責最後10%到20%的附加價值,問題是最下游的出海口被堵住,上游的日、台、南韓也會受到影響。央行總裁楊金龍就提醒,美中貿易戰台灣受創的可能性要高於南韓。

      就此次美國貿易戰的主要目標高科技產品來看,台灣1年出口3000億美元中,其中1/3的電子零組件就受到影響。其次,大陸是台灣最大出口市場,1年有40%、約1200多億元的商品銷往大陸,作為直接或間接出口使用,除了零組件外,石化及機械設備等產品也可能受到波及。且因美方針對的是大陸,因此台灣派員赴美協商或至WTO申訴的做法都不適合。

      不過,美中貿易戰也可能是台灣的機會。回顧歷史,1950及60年代的韓戰、越戰,都曾讓台灣成為重要的戰略樞紐,如果美中貿易戰持續延燒,不僅範圍擴大且時間拖長,台商必須尋求新的據點來生產出貨,此時轉赴東南亞及美國投資都緩不濟急。考慮兩岸電子分工密切,台灣原本就是電子業設廠的基地,基礎建設及相關生產要素一應俱全,此時引導台商回台設廠,不僅可減少美中貿易戰對台商營運的干擾,更可增加台灣的投資機會;雖出口受到短期影響,但民間投資若增加,對整體經濟衝擊仍可有效降低。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