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

中時專欄:林建甫》學測後該想的事
林建甫

2017/01/28

今年的大學學科能力測驗(學測),全台報考只有12萬8760人,創16年新低。但爭取心目中的理想大學科系,僧多粥少總是不容易。今年過年早,要等到2月16日才寄發成績單,之後才是繁星推薦招生及個人申請入學。這一切都忙完,放榜都近5月了。如果沒有達到自己的理想,7月還要參加指定科目考試的選才。對考生來講,除非及早確定,不然過程都是很煎熬。但過了7月,屆時不管上了什麼系,都是大學的新鮮人。

很多考生收到成績單後,就煩惱選校或選系。其實不管讀什麼,最重要的是興趣,因為興趣是最重要的動力來源。雖然高中生可能還不清楚自己的性向,也感覺大家都差不多,但老天「一樣米養百樣人」,每個人與生俱來的稟賦都是不一樣。有些人數理好,有些人語文好,另外有人對自然或社會的議題敏感。如何判斷?這可以跟個人的直覺有關係?直覺是不思弗得,讓個人有最快的反應。直覺強,那個部分就是興趣。努力前行,就容易事半功倍。

如果進大學前還是無法判斷興趣所在,也不用急著確定。現在專家的看法,大學基本上還是基礎教育,要學到真正的專業,恐怕都要到研究所。所以大學也還有很多摸索的機會。而且現在大部分的系所,必修或必選都已經大幅減少,大學也開了很多不同領域的通識課程。學生都可以有機會去選想修習的科目,幫助自己成長。我一般給大一生的忠告是讀大學最重要是要認真,不要混,不要入寶山而空手返。

其實大學的英文University,就是要去學習宇宙知識(Universal Knowledge)而不是雕蟲小技的地方。

換句話說,大學生活不要把自己局限在某一個框框當中,應該是廣泛的學習,讓自己未來的人生更加豐富。

現在的社會不論是解決實際問題或創業,最需要的是跨領域的人才,就是要廣泛的學習。跨領域的雙專業就是P形人才,因為P的兩隻腳就代表不同的專業。另一種跨領域的講法是T型人才,因為T就是又有深入的專業知識,也有廣博的各方知識。

廣泛的學習也可以激發豐富的想像能力及培養敏銳的洞察能力,這兩者是高級人才必需的技能。想像力有利於接受大量的資訊與知識;想像力進一步又可以開拓思維方法及觀察的視野。因此想像力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帶動創造性和創新能力。

當有了廣泛的知識,經由比較,洞察能力就可以孕育而生。洞察就是看到別人所不能見的並且找到對的方向,以解決問題。社會上新的問題及解決之道都不見得在教科書上、在學校可以學到。反而是要培養基本功,遇到問題有洞察力來破解。這也是創新的前提,不能發現問題,創新無從著墨。

另外,不管如何,進入大學就是要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要人云亦云,而需深入地把問題想清楚,形成自己的觀點。現在是資訊氾濫的時代,無止盡的訊息排山倒海而來,要在龐大資訊中判斷邏輯與真偽,獨立思考就相當重要。

甚者,創新思維也是一種面對困難獨立思考,突破舊有巢臼的能力。

最後,為了就業,我會建議各科系的學生,都應該學習程式語言及程式設計。因為軟體對世界的影響愈來愈大,幾乎任何事物都離不開軟體。過去要與外國人溝通最重要的是要學會英語,而今日的社會,互聯網、物聯網除了硬體設備,都需要軟體來溝通;而生產製造、財務金融、購買消費、辦公文書、社群通訊都由軟體來協助,懂程式語言及程式設計在職場可以拔得先籌。學好這些,除了做好掌握數位生活的先機,還可以培養解決問題、創造、勇於嘗試錯誤等能力,一舉數得。

20年前也許HTML學得很好就不錯,但現在xml、java都已經很普遍。大一該學什麼程式語言?有人列了一堆,從C、Python、Java、Visual Basic,Ruby等,不一而足。我則建議以C為主,畢竟C語言邏輯與資料處理方式最接近機器碼,但是難度又不會太高,也比我們以前學的Fortran容易多了。

但不管學什麼,其實就是學邏輯,學除錯能力。而有了紮實的基礎,未來學任何新的程式語言,很快就能上手。

對於天生不喜歡與機器打交道的人,也不用氣餒。多讀一點人文的東西,有更強烈的人文素養,養成人文思想是另外的一條路。估計到2046年,人工智慧就勝過人類智慧,屆時機器就可以完全用人類的語言來溝通。我未來的文章會說分明。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