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

台灣新創 有武藝缺舞台(旺報)
林士清

2017/09/08
2015年春天,阿里巴巴主席馬雲曾經旋風來台大演講,演講主旨乃這世界現在是最佳創業時機,並當場宣布投資百億資金支持台灣青年創業,震撼全台大體育館現場。馬雲這個百億伴手禮究竟是言之鑿鑿?抑或信口開河?當時亦引發不小爭論。爾後,謎底揭曉,阿里巴巴欲在台灣成立規模百億元的創業者基金,並由中華開發及中經合兩家台灣老牌創投集團來挑選投資標的。

近期在台北主辦的「2017阿里巴巴台灣創業者基金論壇」中,選中包含跨境電商、電競服務、生物醫藥、人工智慧、區塊鏈技術、物聯網、大數據分析及醫療服務等11家台灣新創業者,該場論壇彷彿有點石成金之勢,確實讓台灣新創圈驚艷。阿里究竟要怎麼玩這場遊戲?恐怕得從了解BAT體系著手。

在中國互聯網公司呈現三巨頭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的態勢,三巨頭各自擁有自身的戰略布局,過去幾年三巨頭共投資了30家已上市公司和幾百家未上市公司,BAT所呈現巨型網際網路企業,未來將形塑中國互聯網事業的格局。

相較百度與騰訊,阿里來台灣淘寶的戰略意圖更為明顯,在阿里巴巴集團目前側重於構築完善的電子商務,覆蓋物流、數據服務、交易支付等生態體系下,可以送這些雀屏中選的台灣新創業者走多遠,成為台灣新創業者關注的焦點。

馬雲大手筆的承諾兌現,亦引起台灣內部的正反面評價,贊成者認為阿里的新創基金給予台灣新創業者西進的契機,出自新創業者擴張市場的期待;反對者卻始終質疑此舉為對岸搶奪人才及技術的伎倆,這來自政府管制的防衛心態。

尤其2016年台灣經歷政黨輪替,阿里投資台灣受到新政府的檢視致使投資計畫一度延宕。

然而,阿里巴巴集團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零售交易平台,該平台旗下的業務和服務,逐漸取得經營商業系統上的支援,儼然已從供應鏈走向價值鏈、生態鏈的趨勢,新創業者想在中國市場發展繞不開阿里體系。

嚴格來說,台灣新創並非缺乏資金或資源,而是缺乏實際連結國際市場的能見度,給予新創者團隊們大展武藝的機會。

近年來台灣各界推動新創產業蓬勃,早已形成政府與市場的共識,不過在極大化政策資源及預算分配的思維下,產官學研各界陸續成立加速器中心等軟硬體設施,甚至高喊亞洲矽谷推動方案,但真正挹注到實質投資的層面上仍非常粗糙。

台灣新創茁壯發展究竟是需要政策驅動抑或市場驅動,恐怕有更多的辯論空間。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