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

2016年台灣經濟挑戰與展望(ABB)
孫明德

2016/04/20

回顧2015年,受到美國緊縮貨幣政策與全球商品價格走跌等因素影響,新興市場經濟活動減速,連帶使全球經濟成長不如預期。但因美國歐盟等主要經濟體的經濟穩定復甦,使得2015年全球經濟呈現溫和成長。由於全球經濟復甦力道不如預期,以對外貿易作為成長動力的台灣經濟表現也相對疲弱,出口年增率從2015年2月起連續出現衰退,全年出口總值較2014年下跌了10.6%,也是自2001年網路泡沫與2009年金融海嘯以來,出口第三度的嚴重衰退,進而衝擊到國內的消費、生產與投資活動,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的資料,2015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僅0.75%。

台灣出口衰退主因

進入2016年後,台灣出口仍舊持續衰退,不僅已經連十三個月衰退,且自2015年六月以來,出口年增率已連續九個月出現兩位數的衰退。造成台灣出口嚴重衰退的原因有四:國際能源價格走跌,石化相關產品外銷表現不佳;電子產業缺乏創新產品,無法拉抬台灣電子零組件的出口;新興市場對台灣貿易需求減少,特別是中國與東協;最後是中國大陸紅色供應鏈的崛起。其中,國際能源價格屬於短期影響因素,待價格回復平穩即可逐漸消除衝擊,後三者則是反映出台灣經濟長久以來缺乏關鍵零組件與技術能力的產業發展結構,以及區域經貿整合不足等問題。

適逢國內政局改朝換代,自2016年開春以來黑天鵝頻現,國際經濟前景不明,新政府欲帶領台灣走出經濟成長停滯、薪資倒退經濟困局,將面臨巨大的挑戰。

對外策略-區域經貿整合

首先,對外要展現參與區域經貿整合的決心與行動,擺脫被邊緣化的命運。近期台灣貿易表現低迷,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在區域經貿整合潮流中脫隊,嚴重衝擊台灣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相較於韓、星等貿易競爭對手國積極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台灣的進度遠遠落後,從FTA的覆蓋率來看,韓國為43%,新加坡為76%,而台灣僅約10%。台灣要急起直追的方式就是盡速爭取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等大型的FTA,若能加入TPP或RCEP等同於一次與多國簽署FTA。

觀諸目前全球經濟發展態勢,歐美經濟成為主要成長動能,因此應以歐美主導的TPP為首要。然而TPP標榜為高品質及高標準的自由貿易協定,議題範圍納入超出傳統自由貿易協定之新興議題,如食安、農業、勞工、貧富及環境等,對台灣產業與經濟的衝擊評估、相關的法規調整,以及對弱勢產業的衝擊因應措施等,都需要積極進行,方有機會加入TPP的第二輪談判。更重要的是凝聚國內共識,彌平國內各種反對聲音,這也是新政府相當大的挑戰。

對內策略-產業結構調整

對內的部分,產業結構的調整是另外一項挑戰。長久以來,台灣產業扮演全球製造業供應鏈的中間角色,缺乏上游的關鍵零組件與技術能力,追求的是生產效率的提昇及生產成本的降低。隨著中國大陸與東協國家的興起,挾著低廉的勞動成本,以及國家政策扶植,逐漸建立了自主供應鏈,對台灣產業的倚重程度自然下降。此外,中國大陸與東協國家積極布局區域貿易整合,相關的原產地規則破壞了台灣原本的貿易型態,逼迫上遊產業也必須進一步外移,對台灣的產業鏈形同連根拔起,不但衝擊台灣的出口表現,連帶的也使投資受到影響。從2015年台灣對中國、東協的出口分別衰退10.6%與14.6%來看,台灣產業面臨到迫切轉型的壓力。因此,台灣經濟的另一項挑戰是要調整台灣的產業結構,除了前述加入區域經濟整合外,在製造業方面要走向高值化,更要強化研發並掌握關鍵技術,朝向全球供應鏈的上游發展;在服務業方面則是要推動商業模式創新,取代傳統低生產力、低附加價值的服務業。

展望2016

展望2016年,在新興國家成長動能不足下,全球經濟復甦緩慢,台灣經濟表現恐怕也無法樂觀,仍否脫離谷底有待觀察,國內經濟預測機構對今年的經濟成長預測多在1.5%上下。儘管如此,若能趁此形成壓力,促進產業升級轉型,並且凝聚國內共識,積極透入區域經貿整合,則台灣經濟方有機會脫胎換骨、浴火重生。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