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

兩岸新青年-深圳硬體創新給台灣的啟示(中時)
林士清

2016/04/20

1月16日台灣瀰漫大選的氣氛,筆者同一天在深圳,當時正舉辦一場硬體創新者的年度盛會──「Ware Are You Top 500 Hardware Friends 最硬五百2016深圳灣開年盛典」,該會主題包括無人機、智慧機器人、虛擬現實裝置、人工智慧、移動醫療、智慧可穿戴等領域的硬體創業者,在智慧硬體行業有著廣泛連線的工業設計團隊、方案設計企業、供應鏈企業、通路服務機構,以及媒體和投資人士,台灣和香港不少的創投團隊,齊聚深圳希爾頓南海酒店。

硬體創新模式成熟

深圳過往從硬體到軟體網路業的蓬勃,都充滿了山寨國外企業的痕跡,三折肱而成良醫慢慢出師,躋身為北上廣深的一線城市代表,新創產業發展甚至有引領珠三角經濟區的態勢。「硬體創新」在深圳營造的商業模式日漸成熟,即便大陸內部創新創業人士對深圳模式略有質疑,認為這只是零碎化的製造業,硬體製造的利潤遠不如軟體創新。

事實上,硬體創新領域結合製造和創投的獨特商業模式,過去看不上小量訂單的富士康,在面臨未來製造業利潤最大化的極限後,慢慢將注意力放在訂單量小,但具爆發力的新創團隊,目的就是尋找下一波新訂單源。暫且不論深圳的新創產業發展究竟是市場群聚造就的成果,抑或政府政策計畫有意扶植的繁榮,深圳這股新創現象仍會風潮一陣子。

親自走訪深圳,原先關內、關外的隔閡慢慢消弭,公共交通網絡日漸發達,公部門的政策資源大舉投入,筆者發現不僅是內陸省分,包含台灣及香港,甚至是國際性創投團隊大量進駐,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從事製造和創投,從研發、製造到投資的一條龍企業慢慢形成規模效應。

深圳引入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園區相結合的科技企業孵化載體建設,累積創新資源匯集的平台,營造適合創業的生態環境。深圳的南山智園便聚集高新技術產業、孵化創新型產業,並承接深圳大學城的研究能量及技術轉移成果,以園區、校區和社區3區融合的概念。

台灣創業環境惡劣

深圳是否能超越台灣成為硬體創新的重鎮?筆者認為深圳現階段的繁榮現象,仍不及台灣紮實,畢竟台灣是靠著硬體設備成為全球知名科技製造重地。事實上,台灣的硬體創新在全球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台灣在手機、電腦、主機板、伺服器、網路設備、LCD螢幕、PDA、IP Phone等硬體製造領先全球,在硬體創新的投資亦不斷增加。

事實上,建構IT系統必須更有彈性,硬體製造仍不脫軟體服務的加持,硬體創新勢必得走向軟體與服務結合。台灣硬體創新最大劣勢在於B2B模式太過強勢,而無法適時嗅出B2C的市場商機,尤其由PC世代轉向網路世代,能否在資金、人才、技術、市場的硬優勢能否勝出,仍是最大關鍵。

桃園和深圳的比較最近常在筆者心理構思,尤其政府近期大力倡導「亞洲矽谷計畫」,以桃園為中心發展智慧應用及物聯網供應鏈。

亞洲矽谷計畫設置在那個縣市並不是重點,政府必須設法理解,台灣許多優秀的新創團隊為何被迫離鄉背井?並非對岸新創市場環境有多好,而是國內創業的環境依然惡劣。是以,師法矽谷之餘,也要設法把流出去硬體創新團隊吸引回台,面對在地和朝向國際的策略能否奏效,繼續拭目以待。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