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

由「觀塘換深澳」看能源政策轉折之風險
郎若帆

2018/11/08

   猶記得今年314環評委員進行深澳燃煤電廠的「環差」投票,在正反平手情況下,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投下關鍵一票,全案宣告通過。爾後,深澳案及觀塘接收站爭吵紛擾數月。豈料到了108日,為保觀塘案過關及相關政治考量,行政院長賴清德宣布停建深澳燃煤電廠,隨後更加碼宣布2023年中火第一部天然氣機組順利上場,供電將以燃氣為主,中火14號燃煤機組可退場,僅留作緊急備用。「觀塘換深澳」不僅斲傷環評制度的公信力和專業性,也讓眾人對於「非核家園」能源政策抱持高度疑慮。
 

   據台電評估深澳電廠若不建,將少掉120萬瓩電力,擬延役興達3部燃氣機組2年,採南電北送過渡,彌補電力缺口。而觀塘第三接收站是增加燃氣發電結構的基礎,會影響供氣配比達50%調度安排,若無法趕工完成,影響大潭89號機燃氣機組分別如期於20222024年商轉供電,北部電力缺口將擴大,打亂長期供電計畫,使得2025年備用容量率僅為11.5%,備轉容量率僅6.5%

1 深澳和觀塘第三接收站興建與否之影響

深 澳

項 目

觀塘第三接收站

  1. 20252026各一部商轉

供電期程

  1. 2022供應大潭8號機組
  2. 2024供應大潭9號機組
  1. 60萬瓩×2

容量

  1. 100萬瓩×2
  1. 影響北部供電平衡
  2. 使2025年備用容量少於15

停建衝擊

  1. 2025非核家園目標跳票(燃氣配比無法達50)
  2. 2025年備轉容量低於7
  1. 延役興達舊機組,南電北送
  2. 觀塘三接需及時興建

替代方案

  1. 打亂長期供電方案
  2. 衝擊供電穩定及電力調度


   原先台灣能源轉型的大方向是以「非核家園、穩定供電、改善空污」為三大主軸。在非核家園目標方面,所有核能發電設備將於2025年全面停止運轉,如期除役;希望2019年起備用容量率維持15%、備轉容量維持10%,以證明台灣新能源結構可持續穩定供電;而能源轉型過程尤須注意區域空氣品質,逐步改善空污。
 

   由於未來燃氣機組及燃煤機組一增一減,原2025年非核家園目標之能源配比,天然氣占比50%、燃煤30%、再生能源20%將微幅調整,燃煤將會下修至2730%,其餘兩者則略高於原先預估值。針對此能源政策轉折更加深許多能源專家的疑慮,包括對於再生能源供電穩定性、能源供應安全及風險、氣候變遷、改善空氣污染等,真實原因是短期內台灣能源轉型是「以氣養綠」,其中隱藏許多風險。
 

  首要風險即為供電穩定性堪虞。在廢核減煤政策下,台灣此一無外援的獨立電網讓屬於基載電力的核能和燃煤機組退場,以偏高比例的燃氣機組及間歇性的再生能源因應,以天然氣安全存量最多兩周來看,將中載功能的燃氣機組當作基載運轉,可能造成供電不穩,未來缺電與跳電的地雷隨時可能引爆。
 

  次則是再生能源目標難以企及,更無法彌補廢核之電力供應缺口。德國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從1999年的5%提升至2011年的20%,共花了12年時間,更不包括相關產業和技術培植時間。而台灣再生能源發電裝置容量占比打算從2016年的5%提升至2025年之20%,在太陽光電可用土地面積不足及離岸風電技術與產業缺乏的限制條件下,我國再生能源進展時程何以超越德國?
 

   第三項風險則是國際間因應氣候變遷的「減排」壓力。縱使相關研究報告顯示,相較燃煤、燃油,燃氣發電的重金屬污染屬較可控制的火力發電,但石油、天然氣和燃煤同是溫室氣體排放的化石能源,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於今年108日發表「IPCC全球升溫1.5℃特別報告」,建議將全球暖化限制在1.5℃,舉凡土地、能源、工業、建築、交通和城市各方面都需進行「快速而深遠的轉型」,將203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到比2010年低45%,並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亦即大幅減少化石能源消耗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為當務之急。
 

   我國的能源政策捨棄核能,偏重燃氣、燃煤發電,再生能源比重最多僅有20%,但石油、天然氣和煤同是溫室氣體排放主要來源,國際間限制二氧化碳排放所帶來的可能衝擊不容忽視,其中包括發電成本增加造成電價上漲衝擊民生與經濟發展;此外,台灣天然氣高度仰賴進口,其儲運安全及安全存量達標具有頗高的不確定性。過度傾斜燃氣發電比重的能源政策不僅有違風險分散和能源多元化之原則,也和能源轉型中改善空污的方向背道而馳。「非核家園」雖已入法,但為長遠能源轉型計,考量空氣污染、未來產業發展、國際溫室氣體減排壓力等,我國的能源政策及電力供應結構實應重新檢視調整。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