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

供應鏈金融 促進新南向金融版圖擴張(工商時報)
林建甫

2017/08/10
東協目前整體GDP為2.43兆美元,是全球第七大經濟體。未來預測東協每年成長7%,2020年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將達4.7兆美元,並可能在2030年成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台商擅長在供應鏈中找到定位與商機,但資金卻是個大問題。目前政府積極鼓勵銀行至東南亞國家設點,提供金融服務。同時透過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農業信用保證基金及海外信用保證基金,匡列新台幣500億元保證融資,提供赴新南向國家投資之中小企業使用。這樣的作法或許能提供中小企業短期所需的資金,但長遠來看,政府無法每年都提供這樣金額的專案融資。有沒有其他辦法?

傳統銀行融資放款的模式主要是針對單一企業的徵信放款。具備競爭力的核心企業一般來說很容易得到資金支持。但上下游規模小的供應廠商常因抵押品不足、經營風險較大、抵禦經濟波動的能力低等對因素,銀行想多放也不敢,無形間局限了這些企業或是整個供應鏈的發展。

晚近發展的供應鏈金融(SUPPLY CHAIN FINANCE, SCF)就是以銀行、放款機構針對特定核心企業及其上下游企業提供金融產品、服務的一種融資模式,讓資金可以靈活的在供應鏈中流動,讓一些規模較小的企業,不會受到資金不足的限制,也有人將SCF翻譯成「供應鏈融資」。供應鏈金融與傳統信貸業務最大的差別在於,透過核心企業的信用能力評估,來分擔對中小型企業訊息不對稱所產生的風險,讓中小企業獲得的充裕資金,以利供應鏈的發展。

國際間已經有類似成功的案例,墨西哥國家金融發展銀行(NAFIN)連結美歐大型通路業者與其國內中小企業而成的融資平台是世界銀行所推崇的案例。NAFIN直接取得美歐大型通路業者的應付帳款資訊,並利用此資訊做為向國內中小企業收購應收帳款及提供貿易融資的依據。該平台是利用歐美大型通路業者的高信用,來降低小供應商的違約風險,是一個建構在大型通路業者(核心企業)和供應商之間跨國家的供應鏈金融平台。

近期國內也有專家、企業提出新南向融資平台的想法,以供應鏈金融為基礎,整合資金需求者、資金供應者及增值服務者三大業者。其中,資金需求者為新南向國家的台商;資金供應者包括國內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租賃公司、帳款管理商、PE、VC、券商…等金融機構,而增值服務則提供信用保證、信用保險、產物保險、證券服務、租稅規畫、外匯避險、工商顧問咨詢服務等服務。概念上與NAFIN相同,但涵蓋層面更廣。

除此之外,最近電子商務、互聯網、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的成熟,讓金流、物流相繼與網路平台連結,供應鏈金融因此也有新的發展。例如,今年3月鴻海集團旗下金融服務平台子公司「富金通」攜手中國網貸(P2P)平台「點融網」共同宣布,推出「鏈結金融」(CHAINED FINANCE)平台,率先搶進這個市場。透過區塊鏈、互聯網整合而成供應鏈金融平台,初期將業務鎖定於電子製造業、汽車業和服裝業等三大產業的中小企業。

傳統供應鏈金融僅能為15%供應鏈的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對比,加了區塊鏈技術的點融網,其營運模式是去中心及去中介化的區塊鏈,讓供應鏈上的每一筆交易,都更加透明和易於管理,能為供應鏈上85%的中小業者提供資金。且透過區塊鏈的技術,借貸雙方的金融業、核心企業更能確保整個供應鏈的安全穩定,同時又能保障為消費者提供完整的服務。

供應鏈金融是資金、企業、商品與資訊整合而成的平台,勢必將會是進入數位經濟時代的最大變革之一。新南向是新方向,結合新方法發展供應鏈金融,可以提升台灣金融版圖與實力。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