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

台灣製造業群聚 需數位轉型加持(工商時報)
林欣吾

2019/06/10

        最近在談製造業數位轉型時,還是有先進會問:企業資訊化、自動化都已經談這麼多年了,為什麼還要談數位轉型?事實上,數位轉型並不單純為了數位化,也不是為了趕流行,而是這波科技典範下,帶動整個產業鏈的演化過程,如果業者不回應、不轉變,則將有著被淘汰的危機!

 

        過去幾十年來,台灣產業參與了全球許多產品的供應鏈,且以優質生產製造的定位自居,特別供應了許多關鍵產業的重要零組件;歷年來,許多新興產品或服務應用的推陳出新,大廠或品牌商多將台灣的優質製造視為為全球首選。優質製造是台灣產業發展非常重要根基。

 

        不過,在這波數位轉型的趨勢下,全球許多設備供應商,都已經開始將設備與製程朝數位轉型與整合的方向調整,而且這些設備的目標客戶,並不僅僅是台灣,必然也涵蓋其他地區產品供應鏈生產製造業者。

 

工廠的數位轉型,將可以協助其他地區製造商持續降低成本、節省能源材料及快速提高良率等,在這種情形下,台灣過往的優質生產製造定位,將會面臨相當多來自其他國家願意加速數位轉型競爭對手及潛在競爭對手的挑戰。

 

        另外,由於台灣在許多產業的生產製造供應,大都仍以垂直分工模式運行,產業供應鏈分工相當細膩,歷年來也藉著透過群聚及相互競合,得以在全球競爭力評比中名列前茅。對此一狀態,如何導入在垂直供應鏈上數位轉型關鍵功能,並且發揮效果,將會是個相當大的挑戰!

 

        製造業者進行數位轉型的初期,或許可以將工廠作為數位轉型為範圍,引進感測器自動檢測,做品質控制…等等,重點在於降低成本、提高良率與品質,而主要的工作在於將幾個數位關鍵功能,如連結、數據模擬分析及自主回應等,融入到生產過程的不同層次決策議題與營運循環中,這些關鍵功能的融合運用,執行時可作為生產製程精實管理的一環,以持續優化生產的運作效能。

 

        然而,單一工廠的數位化並不足夠:因為,如果國際設備供應商不但提供完整數位化的設備給其他國家製造業者,同時其他國家製造業者也引進精實製造,台灣的製造業還留下哪些競爭優勢!?這恐怕是在業者在思考數位轉型策略的關鍵問題!

 

        再者,在產業供應鏈中的廠商採垂直分工模式時,設備與製程並非都在同一企業或工廠內,上下游跨業者間前後相關數據的串接與回饋,必須要有規格與格式的溝通協調;同時,數據模擬分析也難有全產品的思維,難以對產品生命週期與全生產過程中可能改善精進的作為。這些,相對於其他國家垂直整合業者能做全面性回饋分析與重新調整改善而言,將是個非常關鍵的劣勢。

 

        所以,台灣應在產業聚落及垂直分工的基礎上,鼓勵台灣各垂直產業生態系創造出幾家單純提供上下游資料串接,協助磨合的專業服務業者,同時可以設計機制蒐集垂直生產鏈的相關數據,並協助做產品生命週期及全生產過程精進的建議與諮詢。

 

        這樣的專業服務業者,除了有機會協助台灣各個垂直產業生態系發揮原本垂直分工的優勢,同時也有機會透過垂直生態系的數據模擬分析,協助垂直分工的業者們持續精進改善,甚至累積更完整的供應鏈知識。

 

        如果這樣的專業服務業者真的出現,它們除了有機會依相關垂直生態系向前、向後延伸,例如向前延伸到產品設計、或材料供應,向後延伸到各類通路服務,以擴大持續精進改善的生態系範圍,也有機會對其他地區類似的垂直生態系提供類似的專業服務,形成專業服務的輸出,同時吸收其他地區的經驗與知識。

 

        如果台灣製造業群聚可以發展到這番情景,不但將可以再大幅提升台灣產業聚落的競爭力,同時也協助台灣製造業者延伸優質製造的定位到提供製造服務。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