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經社論

善用歲收盈餘以促進內需成長動能
台經院

2019/03/08

      2019年蔡英文總統發表新年的元旦談話中,提到因政府歲收有盈餘,將和經濟弱勢與低薪者分享「經濟紅利」,以落實2016年競選時的政策。然而在部分媒體捕風捉影或是過度解讀的報導下,一度謠傳為政府將對於月薪新台幣三萬元以下、60萬中低收入戶,將採取一次性、現金發放方式,於農曆年前給予補助,預估總經費約為386億元、約300萬人受惠,平均每人可拿到一萬多元。

 

      當時一度遭外界解讀為「政策買票」,甚至遭到部分網路媒體質疑,拿民眾溢交的稅金去補助弱勢,也促使行政院緊急召開記者會來澄清,包括:歲計賸餘的由來、運用正當性、政府注重財政紀律,以及未來使用歲計賸餘的途徑,將從長計議,而過去的歲計賸餘均是依法課徵,包括:景氣回溫、稅制調整讓歲收比預期好、國營事業獲利的非稅課收入,以及政府歲出節流等,並非部分人士誤解的「非法超徵」。同時,行政院也確立這386億元歲計賸餘的運用途徑需回到預算規劃,無論是納入2020年度預算、2019年度的追加預算,或是編列特別預算,都會經過立法程序、符合預算法規,並規劃三大方向來執行,包含:進一步促進經濟發展;照顧弱勢,扶老攜幼;為非洲豬瘟預防預留經費,並預計於2020年度實施。

 
      由於我國屬於小型開放的經濟體系,過去長期仰賴出口來帶動經濟成長,國外淨需求(輸出減掉輸入)對GDP成長均維持一定程度的貢獻,但近年來國際環境變化日益快速,像是區域經濟整合的興起(如:CPTPPRCEP)、美中貿易戰、中國產業持續的進口替代、科技應用的創新(如:AIIoT運用)等,均造成產業的國際競爭日益劇烈。因此,就主計總處公布的資料來看,近幾年國外淨需求對GDP的貢獻度有下滑的現象,2015年與2016年甚至出現負值,於是國內需求的部分,就成為維持經濟成長的重要力道來源。因此,當國際環境的變化不是我們所能掌握時,如何提振內需以維持經濟成長,即成為重要的課題,這也是為何2019年年初以來,各界不斷把焦點關注在386億元的歲收盈餘,討論要如何有效率使用的原因之一。

 

      從經濟成長要素之貢獻度來看,國內需求的部分可區分為消費與投資,因此386億元的歲收盈餘如何有效率的運用在這兩個部分,一方面要符合照顧弱勢的宗旨;一方面期望能創造經濟成長動能,而且又要避免被批評為政策買票,資源使用的方式就是政府必須審慎思考的問題。

 

      就擴大消費層面而言,以台灣五等分位組之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來看,2000年以後增加最多的是所得最高的第5等分,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已超過新台幣200萬元,然而低所得的第1等分、第2等分,從2000~2016年這16年來增加的幅度相當有限,第1等分只增加14,228元,第2等分增加45,249元。這些群體的邊際消費傾向較高,因此當政府不管是以現金、或是以補貼甚至是發放消費券的方式來照顧低所得族群,這些金額最終都會全部被消費掉,也達成促進經濟的目的,而政府也可因此而增加部分的營業所得稅。

 

      若是歲收盈餘也考量照顧中產階級時,以現金的方式就易被中產階級儲蓄起來,較難達到促進消費的目的,這時反而是有特定時效或用途的消費券,才能強迫中產階級進行消費。另外,若是運用在補助特定族群、特定項目來推動福利政策的話,如:補助幼兒托育津貼、補助高齡者與行動不便者計程車資,一樣也可以達成促進經濟的目的,但對補助項目的選取以及是否設下排富條款,又將考驗執政者的智慧。事實上富人每年納稅的金額已高於一般民眾,若在享受社會福利上反被排擠,就某程度上來說,也對富人不盡公平。

 

      此外,就擴大投資層面而言,過去政府的投資在近年來未能顯著成長,因此投資對經濟成長的貢獻度還是以民間企業為主。而政府投資讓人擔憂的主要是在投資標的上的選擇,若選擇錯了,不但無法帶動經濟,甚至可能蓋出一座座讓民眾詬病的蚊子館。因此,在投資的項目上,就必需選擇能夠帶動經濟效益、具產業關聯乘數效果大的項目來執行,這樣不僅能直接刺激內需成長,也間接透過產業關聯效果來帶動上下游相關產業一併成長。

 

      日前行政院特別提到,2018年的歲收盈餘一部分將用於非洲豬瘟的防疫工作,我們當然不願見到台灣發生非洲豬瘟的疫情,萬一不幸疫情防堵出現破口,不但對我國養豬產業造成嚴重的經濟衝擊,更是大大的影響民眾生活所需,故歲收盈餘絕對值得提前投入非洲豬瘟的防疫工作,但未來應有更細緻的規劃,以避免運用效率不佳的情況發生。

 

      本次386億元的歲收盈餘對我國政府財政而言,雖然不是一筆大數目,但若運用得當,仍可協助不少需要幫助的弱勢團體,或是創造一些擴大內需的機會。然而不管是以哪種形式來運用這次的歲收盈餘,都一定無法面面俱到,若能更細緻的規劃使用方式、更具體的落實執行,相信多數民眾也會感受到政府政策的美意。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