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

小心再來的經濟寒冬,需趕緊提振內需(工商時報)
林建甫

2018/12/17

      日前主計總處同步下修了第三季及明年的GDP成長率,雖然政府認為目前來看只是經濟成長動能放緩,景氣仍未進入衰退,但成長率逐季走降,明年經濟成長率將會比今年來的低,也幾乎是專家學者的共識。最近還有些壞消息來的又快又急,國內產業紛傳裁員與放無薪假的新聞。許多家庭恐怕盼不到一個好年,如何因應即將來襲的經濟寒流,是當前最重的課題。

 

      觀察當前全球經濟情勢,真的不樂觀。美國第三季GDP成長3.5%,維持不錯的成長力,但其他國家都紛紛出現動能衰退的情況。歐元區第三季GDP成長率僅1.7%,去年底以來經濟成長率逐季下滑,其中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已出現衰退跡象,第三季GDP較第二季下滑0.2%,為2015年以來首見下滑。日本經濟更不好,第三季GDP季成長率年化後為負的1.2%,且9月核心機械訂單大跌18.3%,不僅是有史以來最差的表現,跌幅更是市場預估的一倍以上。

 

      同時,新興市場風險與日俱增。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大陸,面臨內憂外患,內有債務、資金、新創泡沫等危機,外部又面臨美國的緊迫釘人,處境較今年更加危險。其他新興市場國家雖然動能還在,但美元及再來的歐元升息與升值,造成全球資金版圖開始移轉。體質較差的阿根廷、南非、巴基斯坦、埃及、土耳其及烏克蘭等國家都出現匯率危機,另外巴西、保加利亞、印尼、哈薩克、秘魯、菲律賓及和泰國也被視為高風險國家。

 

      國際貨幣基金(IMF)10月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也下修了今、明兩年的全球成長預估。這是逾兩年來首次調降經濟預估,再加上美中大戰由貿易爭端演變成全面性的對抗,2019年全球經濟的逆風將更加明顯,台灣出口面對的挑戰更大。

 

      長期以來,出口是推動台灣經濟成長最重要的引擎,幫助台商製造業在全球供應鏈中取得重要地位,更成為國際眼中高科技國家。但出口某種程度而言,不是操之在己,而是決定於其他國家的需求。因此需要加大內需的引擎,才能力挽狂瀾。

 

      內需的決定按照凱因斯的有效需求理論就是消費、投資與政府支出。可惜的是近年來台灣消費逐步弱化。我們看消費的一體兩面:儲蓄,尤其超額儲蓄,即國民儲蓄毛額減掉國內投資毛額,也指出相同的窘境。主計總處預估台灣今年超額儲蓄將連續第五年突破新台幣2兆大關,達到22810億元。過去我國的儲蓄有六、七成來自家庭部門,並經由銀行貸放給企業投資,在設備更新後企業生產力得以提升,進入「高儲蓄、高投資及高成長」的正向循環,但這個正向循環已於九十年代畫下休止符,近年台灣更已進入「高儲蓄、低投資、低成長」的負向循環,超額儲蓄反而轉為游資潛入房市、股市,加劇了經濟發展的風險。

 

      當前受美中貿易戰影響,的確有看到台商回流。切要記取教訓,將其資金引導入生產性事業,不要如2009年金融海嘯時投入房地產。這樣才能促進經濟發展。政府的前瞻基礎建設及公營事業投資錢要趕快檢討,花在有意義的投資刀口上讓人民有感。但提振消費恐怕是當務之急。

 

      如何提振消費?要讓有錢的人肯在台灣消費,讓有儲蓄的老人肯消費,讓弱勢團體有錢消費,如此透過乘數效果來拉動經濟。弱勢團體怎會有錢?近年政府的稅收超乎預期,4年來稅收超徵5千億元。要善用這些錢,而不是只繳國庫。給弱勢團體發消費券,甚至將政府各項的補貼、津貼改採消費券的形式發放,讓這些資金都能再回流至消費市場,而不是存起來,讓消費帶動投資,讓經濟成長的正面循環再度啟動,台灣經濟才能擺脫未來的困境。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