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

誰能帶台灣經濟走出隧道(中國時報)
孫明德

2015/12/21

總統候選人首場電視辯論會27日將登場,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喊話,希望候選人提出經濟硬指標。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日前也指出,台灣經濟已看到隧道口的光,但能否開出隧道則「要看開車的人」。顯見此次大選財經政見深受矚目。

檢視國民黨和民進黨總統候選人的財經政見,相同的部分包括研發創新、參與區域經濟整合、非核、多設社會住宅以及扭轉低薪等。不過在產業、貿易、能源及薪資議題的大方向及作法上,雙方還有差異。

以產業政策為例,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提出五大創新發展,包括綠能、亞洲矽谷、生物科技、國防與智慧機械等新產業,來帶動產業升級轉型。朱立倫陣營則主張用貿易自由化與產業4.0,搭配進口替代的「三弓四箭」,讓台灣由代工走向創新研發,生產走向服務化。

乍看之下,雙方提出的綠能、矽谷或產業4.0都與全球同步,但前者仍像星探選產業,兩兆雙星殷鑑不遠,而後者也是製造業微笑曲線重提,殊不知全球10年來最大的產業思維,在於營運模式的顛覆,而非傳統業態的結構重組。不管是阿里巴巴、支付寶,或是共享經濟的UBER及AIRBNB,都不是目前兩黨候選人政策所能預見或想要扶植的對象。看來候選人的產業政策仍需更創新。

在貿易政策部分,朱陣營表示無論TPP或RCEP,有就先加入,甚至紅色供應鏈也可以考慮與之合作;蔡陣營提出TPP優先。不過觀察這兩年的服貿、貨貿爭議,台灣加入區域整合最大的障礙反而是在內部,因此雙方陣營如何整合內部歧見,凝聚共識,避免前線作戰,後方失火的情況再度發生,可能比選擇加入TPP或RCEP更為重要。

在能源政策方面,雙方都提出要封核四、現有核電廠逐步除役,但在巴黎氣候會議後,全球環保意識更加高漲,傳統火力發電產能更難開出,此時朱陣營則要「節流」,從改善供電效率著手,蔡陣營提出要「開源」─開發替代能源,但這對企業界來說,恐怕並不能真正解決缺電問題。

至於扭轉低薪和財政問題,民進黨提出制訂「最低工資專法」,國民黨主張企業加薪抵稅,透過稅制改革,退稅給弱勢家庭及青年低薪族。經濟問題不外乎「興利」與「分配」,每當選舉時政黨就談公平正義與分配,但選後真要執行,還應該想想,台灣低薪問題真是因為分餅的規則不好,還是根本沒有餅可分呢?如果回想一下目前各方指責的證所稅,由何而來,為何終止,就不會再重演選前搶水喝,選後才知沒水喝的窘境。

今年台灣經濟面臨困境,原本提振經濟應是選戰重點,但由於國、民兩黨候選人的支持率差距較大,比賽似已提前進入垃圾時間,這種情況已讓各界感到憂心。期盼候選人能盡快提出具創意且切實可行的政策論述,透過辯論或與企業座談等多種形式,讓民眾與企業能確實看到隧道出口的光,而不是迎來拖吊車的車頭燈。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