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經社論

殷切期盼新政府的智慧作為
台經院

2016/05/10

小英新政府即將於5月20日正式上任,在國內外嚴峻的經濟情勢以及兩岸關係錯綜複雜的環境下,新政府上台後所面臨的課題,經緯萬端,充滿挑戰,往後四年的施政作為,攸關我國國際競爭優勢之維繫至巨,殷切期盼新政府的智慧作為可以真正落實「數位國家、智慧島嶼」的政策構想,確保我國經濟永續發展。

觀察IMF的人均GDP統計可知,1994年我國是中國的25.8倍;2004年大幅縮小為10.3倍;2014年更縮小到3.0倍,預測2020年僅為中國的2.3倍。又,觀察其他先進國家對中國人均GDP的倍數變化,亦呈現相同的、大幅度地向右下方傾斜的收斂發展趨勢。

解讀此現象的原因,或可以「要素價格均等化定理」說明。「要素價格均等化定理」原來只是貿易理論的一種假說,主要的概念是指不同國家的生產技術相同時,使用該技術所生產的產品,在自由貿易下,包含土地、勞動等生產要素價格會達到均等的狀態。

中國在1990年代中期以降工業化上軌後,挾其要素價格優勢,已然成為世界工廠;前述人均所得對中國倍數變化的轉折點正是WTO成立的1995年,若按IMF的預測值計,則美日兩國2020年對中國的人均所得倍數變化將分別大幅縮小到5.5倍與3.2倍,此與原來只是貿易理論上的假說定理不無關係。換言之,在此定理的概念下,傳統工業時代的生產模式或產業政策,已難與所謂的「紅色供應鏈」相抗衡。

另一方面,從個體經濟的觀點,比較蘋果與鴻海的受僱員工每人平均營業額(2014年度)可知,蘋果高達198萬美元,是鴻海13萬美元的15倍。蘋果自2007年推出首款智慧型手機後,不僅取得市場競爭優勢,對於行動數據服務之普及應用亦有重大貢獻,影響深遠,可謂網路時代「0 to 1」創新生產模式的典範;相對於此,鴻海以代工為主的生產模式則是工業時代「1 to N」大量生產的典範,兩者生產力之差異,高下立見,顯示唯有提升生產力,進行產業結構的改革,才能拉大國際競爭優勢,推升經濟發展。

網際網路和蒸汽機、電力同樣是典型的泛用技術,可有效提升生產力。1995年微軟推出Window 95作業系統後,開啟了網際網路發展新契機;2007年蘋果推出智慧型手機後,帶動了App乃至於OTT的發展契機;但更重要的是固網寬頻與行動寬頻的技術進步,提供了網際網路服務品質的保證。

1997年全球網際網路訊務量每小時僅約100GB (Giga Byte),至2014年大幅成長到每秒16,144GB,大數據創新服務應運而生;由於行動寬頻網路的普及發達,改變了傳統以人為主體的通訊模式,所有的實體裝置皆有可能藉由無線網路實現互連互通,從物聯網(M2M/IoT)到萬物聯網(IoE),未來行動寬頻網路將實現物聯網的價值創造,Cisco預測2013~2020年全球物聯網市場將締造高達14.4兆美元規模的經濟效益。

從終端、網路、平台以及內容的網路生態觀點來看,物聯網屬於終端層,既已連網實亦等同網際網路,同屬泛用技術,因此發展物聯網的意義在於可有效提升生產力;物聯網之所以可有效提升生產力的因素,實在於上位層大數據內容的分析應用;發展物聯網的推動主體在於企業,也就是基於市場機制形成物聯網生態系統,政策介入空間相對有限;物聯網時代的政府功能當在於頻譜資源之確保以及配合創新應用服務之制度設計。

依據國際電信聯盟(ITU)的頻譜需求模型推估,2020年我國頻譜需求規模為1,625MHz頻寬,而目前釋出的商用頻寬約625MHz,尚有1,000MHz頻寬缺口,顯示我國頻譜政策存在加速規劃整備之努力空間。而在配合創新應用服務的制度設計方面,由於網路經濟具有網路外部性、數位財邊際成本幾近於零以及多邊市場(multi-sided market)等特徵,其商業模式顛覆了傳統工業時代獲利模式的策略思維,不僅挑戰既有的實體企業,甚或挑戰既有的法制規範,就此意義而言,所謂的制度設計等同結構改革,工程浩大。

我們解讀小英政府「數位國家、智慧島嶼」的政策內涵,就是藉由數位匯流實現寬頻網路上的創新應用服務,不僅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質,更有效提升生產力,改善產業結構,定位為翻轉經濟新契機最重要的國家發展戰略之一,符合數位經濟時代的宏觀策略需求,甚表贊同。但要特別提醒呼籲的是,落實「數位國家、智慧島嶼」政策的當務之急,應先從打造智慧政府著手,運用資通訊科技武裝政府行政效能,並以數位經濟時代的創新治理思維,突破既有框架包袱,全方位引領社會經濟文化等各面向之提升;如此由上而下的示範作為,當可加速政策目標的實現,為新時代的國家競爭優勢奠立穩健的基礎。

不同於工業時代的生產三要素,數位經濟時代的三要素則是創意、速度與執行力。創新應用服務固然需要創意,更需要有效率的執行速度與實現能力,不獨企業如此,政府亦然。因此,我們殷切期盼小英智慧政府的智慧作為,尤其是加快腳步健全數位經濟發展環境的結構改革。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