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

日歐EPA 對全球經貿整合的影響(工商時報)
邱達生

2018/02/01

        2017年年底,除了美國國會通過川普稅改案,另一件可能產生外溢效果的國際事件便是日歐「經濟夥伴關係協定」(EPA)談判達成協議。如果將時間拉前,則在2011年日本與歐盟舉行雙邊高峰會中,雙方領袖便已經同意針對EPA開始進行架構研擬,之後於2014年起啟動談判。2017年7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以及歐盟執委會主席容克完成雙邊領袖會談後,宣告達成日歐EPA架構協議初步共識。由於公開宣佈結果的時間比原先預定時間提早了半年以上,所以一般認為是日、歐領袖向美國川普總統的反全球化動作挑戰。

        2017年初,川普在上任後馬上發布行政命令,退出歐巴馬執政期間積極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因為川普認為多邊協定不利美國的貿易競爭力,而雙邊談判則可以確保美國經貿利益。川普違反自由化的舉措,使美國不再是全球化的領導者。日、歐都是當今世界的主要經濟體;日歐EPA的經貿顯著性毋庸置疑。而其架構內容也堪稱為高標準自貿協定,且日本與歐盟雙方為了加速完成談判,各自做出積極的開放承諾。在反全球化疑慮升高的當下,日歐EPA比原訂達成共識時間提早完成,向反全球化與保護主義的支持者傳達一個重要訊息,那就是日、歐仍將共同堅守經貿自由化的原則與信念,並積極以行動來證明經濟合作才能創造更大的福利效果。

        相較於境內規範,關稅比較容易用來衡量各國市場的保護程度,參考世貿組織(WTO)成員國現行關稅幅度,日本對國外進口農產品課徵平均高達12.9%的關稅,而歐盟也對進口農產品課徵關稅則達10.7%。是以日、歐雙方在最敏感的農業部門,保護程度都很高,亦即能夠達成日歐EPA的共識,談判雙方都做出了大幅的妥協與讓步。自從美國退出TPP後,其實表示主要的需求方已經退出,其他的11個經濟體在規模上都無法彌補美國在TPP的位置。因為原先美國前總統歐巴馬任內主導的TPP,涵蓋產業供應鏈上、中、下游與需求市場,美國退出後,TPP供應鏈缺乏順利運轉的動機。以日歐EPA來部分替代TPP,也應是向來保護農業不遺餘力的日本願意妥協的原因。

        缺乏需求方的TPP落實的不確定性升高後,中國大陸在內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追求高標準與盡快上路的壓力可謂大幅下滑。TPP供應鏈伴隨高比例原產地規定,原將對亞太的非成員國產生衝擊;而亞太區域貿易最主要是中間財貿易,是以TPP原產地規定將會對深深整合在亞太供應鏈的中國大陸產生排擠效果,因此RCEP完全是針對因應TPP衝擊影響而來的。

        雖然日本想要填補美國在TPP遺缺,企圖主導TPP生效,但是其高度保護的農業部門,要領導市場幾已完全開放的紐、澳、星等國恐欠缺說服力。日歐EPA協定,日本大幅開放農產品進口,如果仍將在沒有美國的TPP比照辦理,則有助於TPP早日啟動。如果TPP順利啟動,對非成員國壓力升高,則RCEP亦將出現積極完成談判的動機。日本也是RCEP成員,RCEP成員的保護程度普遍高於TPP,日本的日歐EPA經驗有助於RCEP追求高標準與高品質目標,且是與中國大陸競爭RCEP主導權的重要籌碼。

        至於歐盟,其實歐盟的整體產業保護程度相對於美國是比較高的,因此「跨大西洋貿易及投資夥伴協議」(TTIP)對美國的出口相對有利。美國觀察日歐EPA的福利創造效果後,也有可能引發完成TTIP談判的動機。因此日歐EPA將可望成為TPP、RCEP與TTIP未來發展的指標,對全球經貿整合產生關鍵性的影響。在2017年11月APEC會議期間,TPP的11個會員國同意改名為「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日本的主導地位已然成形。加上外媒報導英國在脫歐後可能將申請加入CPTPP,歐亞進一步整合機會浮現。

        日、中、台都屬於亞太供應鏈的一環,日歐EPA落實的當下,其貿易移轉效果可能會衝擊中國大陸與台灣經濟。但是該協定的長期效果,卻具有推動其他經貿整合程序進展的可能。所以只要積極參與整合,原就有限的衝擊不但會減少,而且會有正面效應。但是最重要關鍵還是-我國必須要很努力成為區域經濟整合的一員,因此在洽簽協定前,積極整合國內共識並研擬市場開放後的因應方案應盡早啟動。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