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個別產業景氣

109年7月製造業景氣概況

(109年07月製造業個別產業景氣信號發布新聞稿)

Date:2020年8月31日

一、7月整體製造業景氣概況

儘管美、日及歐元區第二季經濟成長同步衰退,中國經濟成長表現亦明顯下滑,不過有鑑於各主要國家經濟重啟方向不變,經濟數據逐月改善。在國內製造業方面,全球需求持續回升,半導體高階需求依舊強勁,製造業廠商對當月景氣看法轉為樂觀,拉抬經營環境面指標,然全球疫情未見停歇,美中緊張關係再度升溫,全球經濟仍籠罩在不確定氛圍中,加上部份原物料生產受到工安事故與定期檢修影響,拖累原物料投入面指標表現,製造業景氣信號值由109年6月之9.87分,減少0.08分至7月之9.79分,燈號續維持在衰退的藍燈。。

表一 製造業景氣信號之燈號與信號值

就109年7月景氣信號各主要組成項目觀察,有3個項目分數增加、2項減少,經本院試算模型加權後,信號值減少0.08分,其中在分數減少方面,以原物料投入面減少0.27分幅度最多、成本面減少0.07分;在分數增加方面,以經營環境面增加0.18分幅度較大、而需求面與售價面則同步增加0.04分,燈號座落於代表景氣衰退的藍燈。

圖一 製造業景氣信號主要指標比較

◎7月衰退的藍燈比重約占6成3

就109年7月份不同燈號的消長觀察,呈現衰退的藍燈比重由109年6月的65.65%減少至7月的63.39%,低迷的黃藍燈由14.06%增加至24.87%,持平的綠燈由20.29%減少至10.14%,而代表揚升的黃紅燈比重為1.60%,本月無代表繁榮的紅燈。(參見表二)

表二 個別產業景氣信號之燈號占製造業產值比重 單位:%

二、類別產業

民生大類:

就產業類別加以分析(如附表一及附表二),在109年7月木竹製品業方面,儘管木質容器及工藝品等內銷市場遭受海外業者進行削價競爭,而且多層木質地板對北美市場外銷力道繼續受到疫情衝擊而處於疲弱局面,不過國內業者之多元木竹製品的技術轉型升級已見成效,且我國大型公共工程的施工進程轉趨順利,而使合板產品銷售動能持續增溫,加上六都房地產市場的交易熱度已有所回升,促使最後修整工程需求開始轉強,故故本月木竹製品業景氣燈號由衰退的藍燈轉為低迷的黃藍燈。

石化橡膠大類:

在化學材料業方面,部分石化原料報價仍面臨供給過剩壓力,且疫情影響部分石化產品需求尚未回復到去年同期水準,加上國內大廠部分工廠進行定檢,壓抑本產業整體銷售成長力道,令化學品外銷訂單、出口與化學原材料生產指數表現仍維持負成長,拖累需求面指標,故7月化學材料業景氣續維持衰退的藍燈;在石油及煤製品業方面,儘管國際油價走高,帶動油品內外銷價格上漲,然受到疫情影響,油品需求疲弱,加上國內大廠發生工安事故影響產出,各項油品同步減產,故本月石油及煤製品業景氣維持衰退的藍燈。

金屬機械大類:

在金屬基本業方面,雖然國際鐵礦砂及煤焦等煉鋼原料報價因供需失調疑慮而大幅走揚,帶動亞洲主要鋼廠報價調漲,然而下游用鋼產業用料需求仍受疫情影響,加上國內鋼鐵大廠部分產線進行歲修,相關產量明顯減少,致使該業生產指數年減幅度擴大,故本月金屬基本業景氣燈號仍較上月表現相同,皆維持在衰退的藍燈;在機械設備業方面,由於全球疫情依舊嚴峻,導致全球製造業投資低迷,加上美中緊張關係升溫,削弱廠商設備投資意願,致使機械產品出口與生產表現續呈負成長,故本月機械設備業續為衰退的藍燈。

電子電機大類:

在電子零組件產業方面,受惠於高效能運算領域對於先進製程的需求仍暢旺,以及終端應用市場新機的備貨效應,使得電子產品外銷訂單、電子零組件出口與生產表現續呈正成長,有助於拉抬需求面指標表現,故本產業景氣燈號為代表持平的綠燈。在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方面,受惠於Intel推出第10代處理器平台,促使國內廠商所屬晶片組主機板的出貨動能顯著提升,以及疫情蔓延全球促進宅經濟商機蓬勃發展,加上伺服器與資料中心仍具拉貨力道,故電腦產品與電腦組件業的景氣燈號續為持平的綠燈。

運輸大類:

在汽車及其零件業方面,受惠於部分車款改款與消費者需求升溫,車市買氣旺盛,7月新車掛牌數達到43,933輛,創下今年單月新高紀錄,然就年增率來看,由於去年同期適逢民俗月前之銷售旺季,比較基期偏高,年減幅度仍有9.28%。再者,加上低油價及疫情衝擊中東外銷市場,致小型轎車、汽車車燈、汽車電氣零組件等減產較多,汽車及其零件業生產指數與運輸工具出口年增率續呈雙位數衰退,故本月汽車及其零件業景氣燈號續維持衰退的藍燈。

109年07月製造業個別產景氣信號發布新聞稿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