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論

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對中國大陸經濟路線之影響 (產業雜誌)
譚瑾瑜

2016/12/01

本文刊登於產業雜誌,第561期

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於今(2016)102427日於北京召開,主題圍繞全面從嚴治黨等議題,並通過《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關於召開黨的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決議》等文件。六中全會中所探討的主題雖然不若五中全會內容以未來五年經濟政策為主軸,然而會議中強調確立以習為核心的基調,在當前中國大陸經濟邁入新常態之際,將可能進一步影響十三五規劃之推動及中共第十九屆全國代表大會(以下簡稱十九大)的人事權力移轉。基於此重要性,本文先簡介六中全會之內容重點,再就中國大陸當前新常態所引發的政經路線做進一步分析,以此提出未來中國大陸經濟政策走勢及觀察重點。

 

習核心是十八屆六中全會重點

十八屆六中全會議程主要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研究全面從嚴治黨重大問題、審議《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及修訂《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等四大部分,並依此議程通過《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關於召開黨的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決議》等文件。十八屆六中全會公報顯示,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為其主軸,並強調「黨的基本路線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注1、堅持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因此,戮力「堅持黨的領導」,以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及文化」,成為此次六中全會積極討論的重點,透過提出全面從嚴治黨、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完善黨內監督,達成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的目標,並在公報文末昭示十九大將於2017年下半年於北京召開。

在《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方面,以建設廉潔政治為主要任務,規範黨組織對黨員進行教育管理監督的重要形式,基本上是以規範基本黨員為主,其內容分成序言、分論及結語三大部分,序言為總論,闡述當前問題及面臨的形勢,點出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的目標;分論中圍繞堅定理想信念、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嚴明黨的政治紀律、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發揚黨內民主和保障黨員權利、堅持正確選人用人導向、嚴格黨的組織生活制度、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保持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等12個面相提出具體規定;結語則再次呼籲領導帶頭示範。注2

另在《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部分,內容包括「確保黨章、黨規、黨紀在全黨有效執行,以維護黨的團結統一;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持黨的幹部標準,廉潔自律、秉公用權,完成黨中央和上級黨組織部署的任務等情況」,以規範較高階領導幹部為主。其內容共計八章、47條條文,第一章是總則,以9條條文列出立規目的和依據;第二章至第五章則為主體內容,就黨的中央組織、黨委(黨組)、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這四類監督主體的監督職責以及相應監督制度作出規定;第六章至第八章為第三部分,共計11條,分別就黨內監督和外部監督相結合、整改和保障、附則等作出規定。注3

《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及《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均以黨章為根本依據,針對黨內政治生活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規定,並強調此一規範係以繼承過往思想,進一步因應新形勢及新任務所提出,透過要求高級幹部做好示範(表一)

表一 十八屆六中全會重點整理

資料來源:自行整理。

 

六中全會提出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的想法,並制定《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及修訂《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事實上是進一步確立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想法。在六中全會公報中提到:「全會高度評價全面從嚴治黨取得的成就,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身體力行、率先垂範,堅定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集中整飭黨風,嚴厲懲治腐敗,淨化黨內政治生態,黨內政治生活展現新氣象,贏得了黨心民心,為開創黨和國家事業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證」。注4明確點出習核心的想法,為此次六中全會中最重要的結論。

在六中全會點出習核心的想法,配合明(2017)年下半年十九大的召開,七中全會作為下屆中共全國代表大會的最後準備工作(表二),在此之際藉由六中全會,習近平總書記希望確認自身在十九大召開之前的定位與角色,此共識的確立與否,亦牽動中國大陸未來政治及經濟之發展藍圖走向。換言之,依據過往歷史歷程的經驗,以鄧小平為例,鄧小平的「鄧核心」推動改革開放,讓中國大陸從鎖國轉為面向全球,此次「習核心」透過反貪腐及樹立黨紀之後,是否能完全掌握執行政策的權利,並打破自江朱時期以來,經濟政策制定權在國務院總理的不成文慣例,在面對中國大陸新常態及實踐全面小康社會之關鍵時期,將是觀察十九大習核心是否能帶領中國大陸走向下一個里程碑的重點。

表二 十八大以來歷次全體會議之主題

資料來源:自行整理。

 

十八屆六中全會與經濟路線之爭

歷屆六中全會並不討論經濟議題,此次亦然,十四屆六中全會提出「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十七屆六中全會則提出「推進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然而六中全會召開前,中國大陸已體認到經濟發展已邁入新常態、調結構的關鍵期,倘若未來五年經濟未達6.5%2020年希望達成全面推進小康社會的目標將無法達成。因此,雖然在十三五規劃中,未來五年的經濟成長速度已轉從高速轉向中速,並以結構調整為優先,強調十三五時期中國大陸的發展,既要看速度,更要看增量與質量,在十九大前夕的關鍵時刻,確保經濟成長緩降趨穩,將是重要工作。

中國大陸在2015113日公布《十三五規劃建議稿》時,雖然提及調結構及產業創新,然而尚未提及供給側改革,爾後20151110日習近平總書記隨即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中,首次提出供給側改革,強調「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緊接著20151111日,李克強總理仍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提出「以消費升級促進產業升級,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以擴大內需」,直至20151117日,李克強總理在十三五規劃綱要編制工作會議中,才提出「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力促進產業邁向中高端」的想法,稍加貼近習總書記之想法,隔日(1118)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在APEC會議中提及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最後終在十三五規劃中正式提出其內容。

在十三五規劃中,供給側改革出現在第五章的發展主線以及第五篇優化現在產業體系的前言中。第五章發展主線內容之中,強調「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必須以提高供給體系的品質和效率為目標,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加快培育新的發展動能,改造提升傳統比較優勢,夯實實體經濟根基,推動社會生產力水準整體改善。」而第五篇優化現代產業體系前言中亦提到「圍繞結構深度調整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表三)

中國大陸處於新常態、調結構的關鍵期,要完成化解產能過剩、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創新驅動發展等轉型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在十三五規劃中,實現目標的主要想法,圍繞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及共享等五個發展理念,其中又以創新為先。李克強總理2014年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亦列入十三五規劃之中,希望借重市場機制,以開放的思維,讓各地方彼此觀摩並競爭,透過中央政策鼓勵及支持,最後營造出一個適合創客發展的空間,改善創業環境,促進創新蓬勃發展,透過大眾創新落實以創新驅動成長模式(表三)

從十三五規劃中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及供給側改革之內容可以發現李克強總理及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路線上的差異。李克強經濟學強調以創新驅動發展方式擴大內需,達到推升經濟成長的目的;習近平經濟學則是強調結構改革經濟轉型,以提高競爭力和生產力。雖然十三五規劃中供給側改革涵蓋於內,然而就篇幅及內容上,創新驅動發展策略位於第二篇,並涵蓋第六章至第十章的內容,五個章節提出強化科技創新引領作用、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構建激勵創新的體制機制、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及拓展發展動力新空間等五個章節具體內容,較供給側改革的內容更為具體(表三)

習、李在經濟路線的歧異,與中國大陸經濟成長走緩進入新常態有直接關係。李克強總理為達成經濟目標,在戮力推動創新驅動的同時,仍然推動許多振興經濟的寬鬆貨幣及財政政策,包括信貸擴張、拉抬股市、緩和房市泡沫等,對應供給側改革希望去化過剩產能及清除僵屍企業,政策效果恰好抵銷,使得經濟路線衝突日升。

在李克強總理力拼創新驅動策略之後,中國大陸今(2016)年經濟成長率勉強達到6.5%以上的經濟目標,然而十九大緊接在後,習近平總書記及李克強總理的經濟路線之爭,將在六中全會之後,於緊接的今(2016)12月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躍上檯面。

表三 十三五規劃中創新驅動、擴大內需與供給側改革內容

資料來源:自行整理。

 

結語: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習核心是否貫徹的觀察重點

有鑑於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之間經濟路線的歧異,即將於201612月召開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是判斷六中全會所建立的習核心是否能貫徹的憑據。

過往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提出的重點工作任務,將是隔年政策風向的一個重要指標,也是每年級別最高的經濟工作會議,以往按照慣例,亦由總理決定其經濟政策方向。倘若六中全會之後,習核心真正成形,供給側改革之具體方案將是其經濟政策重點,並成為2017年經濟政策主軸。

供給側改革是否能實踐,基本上與國企改革息息相關,無論是台灣國營企業民營化的經驗,或是中國大陸以往國退民進政策的推動,都可以看出必須經歷經濟結構轉型的陣痛,此考驗執政者的決心、魄力與執行力,若能整合李克強總理所提出創新驅動政策,運用寬鬆政策鼓勵發展並壯大民營企業,或可加快民營企業趕上國有企業步伐,成為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的新動力,並提高供給側改革的成功機率。

習核心之建立,增加習總書記對於十九大的人事主導權和其對政經路線的決策權,也因此會使習近平總書記在推動對台工作及採取對台政策時,有更大的空間。此外,若習核心確立並進而掌握決定經濟政策的權力,可以預見供給側改革力道將會加強,供給側改革主要在強調去除過剩產能,透過結構性改革,優化產業結構體系,並逐步走向國退民進的方向。因此,供給側改革無可避免地會因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的調整結構過程中,使得中國大陸經濟發展會有陣痛期,若創新驅動、寬鬆貨幣及財政政策等十三五規劃中有關的擴大內需政策力道同步下降時,各界須防範中國大陸景氣將可能進一步疲軟。然而若能成功地加大市場化改革力度,並調整各類扭曲的政策和制度安排,建置更加完善的公平競爭市場機制,對於長期改善台商及外商在中國大陸經營環境將有所助益。

 

 

 

 


1 四項基本原則是1979330日時任中共中委會副主席鄧小平所提出,必須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人民民主專政、中共領導,以及馬克斯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並於198710月十三大中寫入「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2 新華社,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全文)內容。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1/02/c_1119838382.htm

3 新華社,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全文),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1/02/c_1119838242.htm

 

4 六中全會閉幕習核心正式確立,http://china.dwnews.com/news/2016-10-27/59778069.html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