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論

2018台灣經濟與產業趨勢前瞻 (兩岸經貿)
孫明德

2018/01/01

本文刊登於兩岸經貿,第313期

一、2017年台灣經濟回顧
台灣出口表現在2017年續創佳績,累計前11個月出口值2,879億美元,年增率高達13.1%;進口累計2,361億美元,年增率12.6%,順差金額為517億美元,較2016年增加69億美元。分析本波出口成長,依產品結構可歸納三個因素,首先,國際原油及原物料價格自2016年初低點上揚,帶動約占台灣出口三成的原物料相關產品需求,其次國際通訊產品大廠於2017年推出旗艦機種,對台灣電子零組件需求也隨之增加,由於電子零組件及資通訊產品占台灣出口四成以上,這部分需求增加對台灣出口產生相當明顯的助益。第三個重要因素是國際景氣回溫,企業投資開始增加,推升其對設備相關商品需求,也讓占台灣20%的機械、電機、運輸,以及光學等設備類商品出口表現優於預期。

貿易數據帶動台灣工業生產表現,累計前10月工業生產指數較2016年同期成長3.28%,其中製造業增幅4.29%,高於整體工業水準。在相關產業投資部分,2017年前3季固定資本形成成長率分別為4.8%、0.8%,及-3.7%,不只表現差異較大,同時自第2季開始投資熱度減退,例如與台灣製造業表現高度相關的半導體設備進口,前4月成長率都在40%以上,4月甚至高達81%,但5月起進口金額開始衰退,7月及8月甚至衰退47.6%及46.3%,9月衰退幅度縮減至17.8%,影響了第3季的投資表現。

在消費方面,2017年前3季民間消費成長率分別為1.8%、2.1%及2.7%,表面上看呈逐步上揚走勢,但若就零售表現觀察,前10月營業額3.4兆新台幣,僅較2016年同期微增0.6%,且其中2月、6月及7月單月都較上年同期減少,使得累計前10月零售數據表現疲弱。至於物價方面,2017上半年國際能源及大宗物資價格跌多漲少,雖然第3季國際原物料價格上漲幅度較大,但累計影響並不明顯,累計前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及躉售物價指數(WPI)年增率分別較2016年同期上漲0.57%與0.95%。在金融市場部分,由於物價穩定,截至2017年9月底止央行利率並未改變,整體市場資金依舊寬裕。至於匯率方面,2017年前11月由於國際資金流入加速,帶動新台幣名目匯率累計升值6%,但若以實質有效匯率來看,由於國際貨幣升貶不一,新台幣匯率並無明顯變化。不過,外部資金流入對股市仍產生效果,台灣加權平均指數由2016年底的9,254點升至萬點,主要漲幅也集中在上半年,第3季起漲幅較為縮減。


二、展望
展望2018年國際情勢,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經濟學人(EIU)及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三機構預測結果顯示(表一),全球經濟情勢與2017年大致持平,其中IMF及OECD認為全球經濟成長率將略高於2017年,EIU則認為中國大陸經濟有下滑風險,使其預測全球成長率不如2017年。在主要經濟體中,IMF及OECD認為美國經濟將較2017年為佳,EIU則認為2018年美國將與2017年持平為2.2%,至於歐、日、中等大型經濟體,主要預測機構均認為將較2017年為低。至於貿易方面,2018年國際原物料預測價格將維持在平穩區間內,商品貿易不易再有大幅成長,而美國川普總統的保護主義,也將可能成為2018年貿易成長的限制。因此,全球貿易表現將較2017年降低,2018年成長率為3.5~4.1%水準。
 


擺脫近年景氣低潮,全球與台灣經濟在2017年都有超出預期的表現。在外部,國際經濟全面恢復成長,國際經合組織(OECD)45個成員國中有33個高成長、12個低成長,為2007年以來首度無衰退國家。在台灣內部,全球資通訊大廠相繼推出旗艦級產品,加上國際油價維持穩定,及景氣復甦帶動投資需求,分別帶動電子零組件、原物料及設備三大類產品出口表現。在內需部分,國際資金湧入帶動股市及新台幣匯率上揚,帶動民間消費信心及相關指標表現,使得台灣經濟表現較預期為佳。不過,展望2018年,全球景氣仍存在不確定因素。以下先就2017年台灣重要經濟數據進行回顧與分析,並結合國際預測機構展望,進行2018年台灣經濟情勢預測,並分析可能的不確定因素。
 

表一 主要機構對全球經貿成長預測

單位:%

 

注:e為估計值;f為預測值。

資料來源:IMF、EIU、OECD、台經院整理,2017年12月。

雖然全球景氣可望維持穩定,但主要國家或經濟體表現有所差異,因此2018年台灣經濟2018表現也受到影響,在經濟成長率部分,根據台經院2017年11月公布預測結果,2018年GDP成長率為2.30%,較2017年更新後2.50%減少0.20個百分點。在民間消費部分,國際經濟回溫,推升2017年貿易表現,不僅帶動國內經濟成長力道,也帶動企業獲利及薪資水準,加上國際金融環境仍屬寬鬆,通膨適中,民眾實質購買力提升,帶動民間消費表現,預測2018年民間消費成長率為2.10%,較2017年修正後成長率1.96%提高0.14個百分點。在投資方面,2018年,國內半導體大廠新廠投資加速,民間投資持續擴張,加上政府推動前瞻基礎建設,擴增公共建設支出與國、公營事業投資,使得整體固定資本形成動能可望較2017年提高,預測2018年成長率為2.95%,較2017年修正後成長率1.20%提高1.75個百分點。

在貿易部分,2018年儘管全球經濟持續成長,然在基期較高的情況下,加以國際原物料預測價格將維持在平穩區間內,使得商品貿易不易再有大幅成長。據此,預測2018年輸出與輸入成長率分別為3.26%及3.11%,較2017年降低3.19及2.04個百分點。在物價及貨幣政策部分,2018年方面,儘管國內經濟表現持續回溫,然預期國際原物料價格維持平穩,國內物價大幅上漲不易,預測2018年CPI成長率為0.80%。在金融市場部分,在內部物價溫和,外部資金仍然寬鬆的前提下,上半年利率尚不致有太大變動,預期台灣央行貨幣政策將持續維持動態穩定,以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可能變化與衝擊。

在台灣主要產業對2018年景氣看法方面,根據台經院於2017年8~9月所做調查結果(表二)。多數受訪業者對2018年景氣看法樂觀,其中整體製造、不動產、非金融服務,及銀行業看好比率分別為40.7%、30.0%、34.9%及71.4%。在製造業個別產業中,通訊產品、電力設備、資訊工業及醫療器材及設備等產業最為看好,比率都超過50.0%,分別有65.0%、55.0%、54.2%及53.9%,受訪企業認為需求升溫及新產品推出是支持其看好2018年景氣的重要因素,而看壞比率較高的汽車及其零件、機械設備及食品則認為匯率波動、原物料價格及國內人工成本上漲,是讓這些產業擔憂的主要因素。

 

表二 台灣主要產業對2018年景氣看法

單位: %

 

注:調查期間為2017年8/3~9/8。

資料來源:台經院調查。

在不動產業方面,看好2018年景氣因素,主要是利率仍低、新建案降價推升市況、台灣經濟展望仍佳,以及政府稅賦政策不致趨緊等。在非金融服務業中,由於國際經濟仍然看好,海運業看好2018年比率高達83.3%,為本次受訪產業中最高者。另外電信業看好及持平各半,企業認為物聯網技術新興應用發展為其2018年景氣亮點。至於觀光旅遊及綜合商品零售業,其看好比率則較其他非金融服務業低,看壞比率較高,主因與2017年相近,外有陸客減少,內有人事成本上升壓力。至於銀行業,看好比率也高達71.4%,主要理由是國內外經濟前景仍佳,有助該產業業務發展。


三、2018年經濟不確定因素
觀察國際機構對2018年看法,多認為全球經濟成長幅度與2017年相近,而台灣也可望維持一定的動能而不致失速,不過仍有不確定因素,可能對2018年全球及台灣經濟產生影響,值得特別加以關注。首先,是美國聯準會(Fed)貨幣政策收縮速度。依其未來計畫,將在2018年底升至2%,由於美國此次搭配了縮減資產負債表的行動,使得兩項政策並行的交互效果讓外界擔心。甚至其他國家如歐洲央行的後續跟進,都可能使金融市場變化速度快於預期,成為2018年景氣的首要觀察重點。

第二個可能影響因素是美、中「新政」。美國總統川普首年任內,力推減稅、金融鬆綁、基礎建設,以及重新協商已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等政策,未來可能在減稅及金融鬆綁激勵下,帶動一波赴美投資或資金移動的熱潮。至於中國大陸,2017年底新一屆領導階層就任,未來將會提出新的具體政策,來面對外部日益複雜的全球貿易、美中關係,及其高層力推的「一帶一路」政策。

最後,歐洲分離主義與地緣政治的緊張衝突。英國脫離歐盟談判過程為期兩年至2019年,2018年為其中關鍵一年,不僅談判過程中可能隨時引發摩擦爭議,造成金融市場的波動。而西班牙及英國內部區域也有獨立聲浪,分離主義是否進一步蔓延,引發更多政治不確定性,值得加以關注。此外,中東為全球原油重要產區,南北韓所在的東亞則為重要製造供應鏈所在,倘若2018年對立升高,不僅對全球經濟及金融產生重大影響,更進而衝擊2018年台灣表現。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