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

更大商機,更大危害?當電子菸爆發成長,台灣應如何管理?(風傳媒)
黃敬翔

2019/06/20

              隨著Juul快速成為獨角獸,電子煙這個領域再次擄獲眾人的好奇心,基於全球吸菸人口這個潛在市場,更甚至包含非吸菸人口因電子煙的特殊性進而改變偏好,在道德、法律、健康、利益等多方對抗下,這場大戰正式掀起序幕。

            吸菸有害身體健康,本研究僅以探索新興科技領域變化之緣由,觀察、統計並介紹電子煙相關企業、產品等資訊,並無鼓勵、建議等之意圖。

              一、什麼是電子煙?

              吸菸有害身體健康,本研究僅以探索新興科技領域變化之緣由,觀察、統計並介紹電子煙相關企業、產品等資訊,並無鼓勵、建議等之意圖。很重要,所以寫第二遍。

             當你發現路上越來越多人對著筆、隨身碟、對講機、蛋狀不明物體、條狀不明物體等吸了幾口後大吐煙霧,不要懷疑,不是世界崩壞,你看到的應該是電子煙。電子煙無論在味道、使用方式以及組成成分上,都與傳統紙菸有所差距,電子煙透過霧化器蒸發煙油(也被稱為果汁等)進而模擬出如燃燒紙菸的效果,而煙油的組成成分包含VG(蔬菜甘油)PG(丙二醇)、香精以及尼古丁(非必要),因此種蒸氣運作模式,也常被稱為電子蒸氣;此外,還有一類產品是被稱為加熱菸的商品,這類產品目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公告並不屬於電子煙,該產品與傳統紙菸更接近些,最具代表性的產品為IQOS,透過高溫加熱特製的菸草(例如特製菸草棒),進而模擬如燃燒紙菸的效果。無論何者,都因透過加熱替代了傳統紙菸的燃燒,降低了焦油的產生(電子煙更是無焦油產生),因此常被視為替代傳統紙菸時的好處。

               然而持反對論者認為這類產品與傳統紙菸的差異正好適得其反,不僅無法使原吸菸者戒菸,更因相對具備香氣的電子煙使得原非吸菸者產生興趣,進而使得更多人接觸菸品。且在電子煙方面不具有大量的臨床試驗數據,還有待更多的研究以及現在「vaper」們(吸食電子煙者)的「人體鍊成」,因此在這種不確定更高的狀態下,反對者更難以接受電子煙的存在。

             在台灣的法令上,依據電子煙的組成,主要區分為機具設備以及補充液體,無論何者,若產品包含尼古丁,在台灣需視藥事法處理,販賣須主管機關的許可證,但目前並未發出任何販賣含尼古丁液體的上市許可證,因此在國內販售含尼古丁之相關產品是違法的。(詳見藥事法第82條與第83),因此市面上可“公開”買到的電子煙補充用液體產品,皆標榜不含尼古丁成分,另基於菸害防制法第5條、第6條,販售上多數以香氛產品出售,並註記吸食為使用者個人行為;另在電子煙機具設備的輸入、販售與生產上,須注意菸害防制法第14條,但目前電子煙造型多變(更何況還可能是舔太快而冒煙的棒棒糖),因此仍有許多爭議。

              二、電子煙的熱門程度

電子煙在這些年來持續受到世人的關注,以最能代表電子煙的單字「Vape」而言,這個單字為英國牛津英語辭典票選出來2014年的年度字彙,此單字的意思是「人抽電子香菸或類似裝置,所產生的蒸氣」,另在Google Trends上,這個字眼可是持續向上攀爬。

             在電子煙具代表性的企業中,Juul可說是一個指標了,一家成立不到兩年(雖然產品是在2015年推出,JuulPax Labs底下的產品名稱進而拆分獨立成為一家公司)2018年年終獎金高達20億美元(平均每位員工130萬美元)、占據全美電子煙市場的68%、估值已達380億美元並高於AirbnbCB Insights所公告全球獨角獸排行榜第五名(在他前面的老大哥分別是今日頭條、Uber、滴滴、WeWork)、讓奧馳亞直接出手買下35%的股權。 

              但Juul也可說是一個特例,極度集中市場眼光、資金以及市占率,原因除了設備使用的方便性、推銷手段,更重要的是該公司的專利之一,更易吸收的尼古丁鹽,相對於過去電子煙產品中所內含的游離尼古丁,這類尼古丁鹽讓使用者血液中的尼古丁變化跟吸食紙菸的情況非常接近,使得尼古丁上癮者更容易透過該商品獲得滿足,然而就全球的企業熱門程度而言,在電子煙設備的生產上真正規模化、被投資人關注到的地方反而是在中國。依據中國國家菸草專賣局官網顯示,電子煙於2003年在中國問世,之後生產廠商迅速成長,中國目前已成電子煙最大的生產地,2018年製造的電子煙占全球總量的90%以上,但80%以上都出口至其他國家;全球最大的電子煙展,正是在中國深圳舉辦的IECIE

              電子煙究竟是不是一個真正的風口,在2018年後多次被提上檯面討論。根據2018國際電子煙產業高峰論壇上公佈的「2018年全球電子煙產業發展報告」,2018全球電子煙(不含加熱菸草型)預估產值160億美元,相較於2017年,全球產值成長1.3倍,相較2012年,全球產值成長7.6倍。

              此外,在早期投資市場方面,本研究透過關鍵字於Crunchbase以及IT桔子等資料庫中蒐集,企業的選取範圍,包含提供電子煙器材、煙油、相關產品服務、相關產品零售等之企業,也包含大麻類吸食器材、醫療級配備之企業(因設備具有一定程度可互通性以及技術可延伸性),不包含電子零組件、代工廠商、原料(如香精)等企業。

               經本研究整理,自2012年起共有公開揭露的電子煙企業獲投件數為116件,已揭露總金額達147.25億美元(包含Juul獲得的128億美元)2018年明顯出現分水嶺,即使排除Juul 128億美元的鉅額投資,2018年揭露的總獲投金額也有8.78億美元,是2017年的數倍,而2019年至本研究最終統計時間58日,也有5.76億美元,全年獲投金額極有可能突破2018年。當然,堪用的電子煙技術含量不高,因此也有許多小型企業甚至個體戶,在目前各國的法律可行範圍下,提供各種使用設備以及調製煙油出售,加上傳統香菸大廠也逐步布局,是否會再創造出下一個Juul,應頗為困難,但衝擊傳統菸廠,使這塊全球大餅重分配,應該是可預見之情勢,未來無論是設備或煙油的獨特性與品牌建立,將是最主要的廝殺戰場。

      三、結語

              疏導優於防堵,兩害相權取其輕,若立論在於希望降低吸菸者人數(包含任一型式的菸品),那麼最直接的做法是包含傳統紙菸、電子煙等完全禁止販售與使用,然而你知我知獨眼龍也知,某些大人的因素,這個方式達成的可能性極低;反之,若是希望降低二手煙對環境的危害(特別指已經無從反駁的焦油之類二手菸有害物質),若搭配合宜的配套措施,降低原非吸菸者使用此類產品,另使得原吸菸者轉移使用電子煙,不外乎也是一種疏通的方式。

      電子煙仍持續在進化中,目前像是Juul這類,台灣稱為小煙的產品(Juul為封閉式煙彈,另還有可注油煙彈產品),或是老玩家、追求口感的大煙,更或是像IQOS這類加熱菸草型的商品,持續以季至年的迭代速度在更新。

       在各方立場、觀點、收入的交織下,一個最好的交集點,應該就是降低菸品對吸菸者與其他人的傷害、增進國民健康、增加國家稅收、促進產業發展等,電子煙會不會是這個可能性,還有待全球充滿智慧的政府與人民,找出一個最好的解方。吸菸有害身體健康,本研究僅以探索新興科技領域變化之緣由,觀察、統計並介紹電子煙相關企業、產品等資訊,並無鼓勵、建議等之意圖。很重要,所以講三遍。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