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

社會創新 好事跨界合作的契機(聯合報)
康廷嶽

2018/09/15

      大家總是說,「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觀察這幾年社會創新發展的參與者,從過去民間自主的企業與民眾積極付出,到現在官方的行政院跨部會組織及國會投入整合資源,都是讓台灣發生更多好事。

 

      今年可謂我國推動社會創新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包括跨黨派「社會創新國會」提供跨界對話;公司法增訂公司除以營利為目的外,並得採行「增進公益」的措施,明示企業社會責任(CSR)或社會企業的重要性。

 

      為何社會創新逐漸受到重視?主因隨著時代演進,社會、經濟與環境問題日趨複雜,難靠政府的力量解決問題。社會創新的核心概念是以嶄新的方法來解決社會、經濟與環境等問題,且更具效率或永續性,為整體社會而非單一個體創造價值,而且強調連結跨專業、跨部門資源的重要性。

 

      其中,「社會創新行動方案」特別廣納多元組織,強調社會創新組織光譜包含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企業社會責任、傳統營利企業等,整合各部會資源推動,提出「價值培育、資金取得、創新育成、法規調適、推動拓展、國際連結」等六大策略,強調科技元素的導入,期使社會創新概念在社會扎根、形成政府與民間共識,並藉跨域資金(如CSR相關方案)、業師等資源導入,輔以政府政策及法規彈性協處,促進地方形塑典範模式,進而形成國際級亮點案例。

 

      依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委託台經院進行的調查統計發現,社會創新企業多數屬微型新創、三年內成立、企業實收資本額五百萬元以下為多數,營運目的以食農創新、環境永續、社會關懷等議題為主。不過,目前我國亦有許多高成長、具發展性或成立已久已成典範的社會創新企業,如瑞德感知、慕渴(鮮乳坊)、喜憨兒等等。

 

      社創企業的營收及就業人數,近三年維持逐步攀升趨勢,且投入解決社會及環境問題之志工亦逐年增加,表示愈來愈多民眾開始關注社創企業並參與社會改造。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