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

由爾必達破產談起 ─看台灣產業政策制訂的思考原則(工商時報)
張建一

2012/03/06

  在228連續假期間,國際經濟情勢隨著希臘債務問題暫時平息,加上美國各項經濟數據呈現緩步復甦態勢下,全球市場氣氛也開始由悲觀保守逐漸轉向審慎樂觀。然而,全球市場占有率第三的DRAM日本製造公司「爾必達」卻在27日無預警地向東京地區法院聲請破產保護。由於爾必達是台灣DRAM製造主要技術來源廠商之一,爾必達此舉不僅影響到未來全球DRAM產業的發展,也使台灣面臨「當機立斷」或是「逆境求生」兩難的關鍵抉擇點。

  以台灣小型開放經濟體而言,由於內需市場規模有其限制,加上天然資源匱乏,產業政策往往是產業未來發展的決定性影響環節,而且政府對發展特定產業影響力也更為重要。例如民國78年時,就曾選定資訊工業、消費性電子業、自動工業及新材料工業等,作為未來發展重點;民國80年也在「國家建設六年計畫」中提出十大新興工業項目與發展策略。而這次事件主角的DRAM產業,則在民國91年政府「兩兆雙星」計畫中作為主力半導體產業中的重點項目。回顧過去,在政府強力的扶植之下,台灣的DRAM產業曾經寫下不錯的成績,在1997年至2006年之間,台灣廠商獲利約有新台幣1,200億元,不過由於資訊產業的轉型快速以及全球性的經濟不景氣,造成需求逐漸下滑,使得台灣的主要廠商自2008年至2011年合計虧損近4,000億元。如今,爾必達的事件更讓DRAM產業面臨雪上加霜的困境,也為台灣在產業發展政策推動上,提供了徹底反思的機會。

  當前全球經濟連結日趨緊密,經濟情勢變動幅度也更為劇烈,在這樣的環境下,欲規劃國家產業發展政策的同時,我們認為以下原則或可提供政府未來產業政策制訂之參考。首先,任何政策都必須考量「前瞻性」,但在產業政策部分並非只選定前瞻性的產業類別即可,而是整體做法上都必須具備前瞻的特性。例如過去「兩兆雙星」計畫中對於半導體產業以「產值」來做為計畫目標,就台灣當時以代工為主的產業特性而言,這樣的目標設定缺少對核心技術研發投入的誘因,加上政府主要以各種優惠措施與補助做為扶植手段,但對於國內廠商家數與投資方式並未多做限制,以半導體產業這樣重視高資本支出以及核心技術研發的產業而言,這樣的作法仍有不足,未來在政府選定重點發展產業之後,在目標設定以及施行的手段方面,應就技術研發和廠商家數與規模做整體考量,才有利於產業長遠發展。

  其次,既然一國的產業發展政策需具備前瞻性,那麼在前期規劃時,對於整體政策推動的「延續性」及停損點設置也自然必須加以考量,畢竟產業發展政策的推動除了牽涉到國內整體經濟資源的板塊移動之外,對於全體社會資源亦耗費甚鉅,若是無法掌握其延續性與可能的風險因子影響,當遇到市場變化或競爭者投入時,政策可能搖擺不定,如果未考慮停損及退場機制,仍一再投入資源希望逆境求生,其結果將可能造成國家資源浪費,整體產業發展也將出現空窗期,如此未來台灣在面對高強度的國際競爭時,必將陷入相當不利的局面。

  最後,由於產業發展政策所牽涉的層面甚廣,因此不論是規劃或是推行時都必須時時注意「整合性」。台灣本身內部經濟規模不足,資源不足以完全顧及各產業,因此如何發揮整合效果,使重點產業的發展能夠對其他各產業產生帶動效果,自然是產業發展政策必須考量到的重要因素,並且在規劃時就應設計相關的整合機制,讓產業發展的外溢效果發揮到極大,使整體經濟發展的腳步能夠可長可久。

  目前爾必達事件對台灣產業而言,短期影響不大,甚至可能因競爭者退出而獲利,但就如同歐債問題一樣,希臘本身經濟規模小,其違約風險對世界經濟衝擊實屬有限,但背後可能牽動的整體歐元區的系統性債務,才是令全球擔心的問題,爾必達事件背後可能導致未來全球半導體產業板塊將大者愈大,如何掌握此一關鍵時點,經由上述「前瞻性」、「持續性」與「整合性」的思考原則,釐清台灣產業未來走向,才是產業政策必須加以考量的關鍵。

2012-03-06 工商時報 第A6版╱政經八百 張建一■台灣經濟研究院研二所所長 】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