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

配合美國優先 促進台商回流(中時電子報)
邱達生

2019/05/09
      美國川普總統為實現「美國優先」的理想,啟動美中貿易戰。美國優先目標首重為美國人創造就業機會,而川普在競選總統期間曾提出要將工作從中國帶回美國的口號。美國企業的海外代工自80年代初,為因應美國越來越昂貴的藍領工資,而將產品低階、組裝製程大量外移,也剛好與中國大陸改革開放的時間點巧妙結合,是以相關的工作由美國移往中國是海外生產布局的結果。

      由於中國是美國海外代工供應鏈的最下游,所以很多美國品牌的產品都變成中國製。這些產品包括智慧型手機、電腦、服飾、運動鞋等大量出口到美國,皆算為中國對美國出口;在不考量產品所有製程附加價值的情況下,中國對美國擁有巨額的貿易順差。例如美國在2018年對外商品貿易赤字達6210億美元,中國就占了4190億美元。美國工人的工作機會跑到中國,且美國人跟中國人做生意都是賠錢─買多、賣少,中國理所當然成為川普追求美國優先目標時,必須打擊的主要對手。

      此次兵推情境之一為國外媒體披露,由於台灣也對美國享有鉅額貿易順差,恐將被白宮列為優先檢討對象。其實這部分不必太過擔心,因為被美國政府盯上的前10大貿易夥伴之中,台灣對美的順差規模最小,在去年僅達160億美元。且這10大貿易夥伴中,僅有日本、印度、南韓與台灣,相較於前年有效的縮減了對美國順差金額。此外台灣主要以出口中間財、零組件為主,美國市場亦少見台灣製產品,所以不會被貼上搶走美國人飯碗的標籤。

      兩岸供應鏈關係密切是不爭的事實,去年中國市場占台灣出口構成比達41.2%,是以美中貿易戰確實會衝擊台灣出口至中國的零組件與半成品,一則是美國築高關稅壁壘、企圖壓縮對中國產品需求;再則是中國所處的下游對美供給成本升高,所以對台灣產業所在的中上游進行進口替代。然而,美中貿易戰除了關稅戰之外,還有非關稅貿易戰。關稅戰的目的是美國想要弱化海外代工動機,將完整的製造供應鏈移回美國,創造更多就業機會。非關稅貿易戰則是因美中兩強的高科技競爭,特別是5G主導權的爭霸。

      另一兵推情境之美中5G爭霸,全球各國將被迫做出選邊發展。其實美國國會在2018年繼《外商投資風險評估更新法案》後,已經在《國防授權法》項下,進一步通過《出口管制改革法案》,目的是為嚴格管制對美國國家安全具有重要性的新興與基礎科技出口。台灣跟其他處於跨國供應鏈一環的國家處境一樣,在這場美中科技爭霸,基本上沒有選邊站的權力,甚至沒有遊走兩邊的自由,唯有充分配合白宮的政策。因此運籌2019的最適決策,即是配合美國優先政策,以此鞏固台美經貿關係。

      貿易戰的結果是跨國供應鏈產生位移,供應鏈位移對台灣經濟的負面影響是衝擊出口;但是正面影響則是大陸台商回流挹注民間投資,積極促進台商回流也是國內朝野雙方少有的共識。經濟部在上個月即已經公布台商回流投資金額至少可達2000億台幣,惟當時美中談判似乎進展順利,預期雙方很快達成協議,因此部分打算回流台商難免抱持觀望態度。

      然而川普近日在推特抱怨談判進度太慢,打算對中國總值2000億美元進口品關稅由10%提高至25%,更揚言將對其他325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品課徵25%的懲罰性關稅。消息一出,台商撤出中國的態勢將會更加確定。至此地步,政府推出的「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必須加快落實腳步;5缺問題的解決也必須見到實際成效。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