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類 別
|
經濟叢書
|
出版品名稱
|
投入產出分析:理論與實務 (修訂版)
|
專題/叢書名
|
|
作 者
|
王塗發,楊浩彥,林幸君,賴金端
|
語 文
|
中文,
|
總頁數
|
664
|
定 價
|
1,000
|
優惠價
|
|
優 惠 期 間
|
|
內容摘要
|
本書為修訂版,相關請見下方【修訂版序】。
-----
投入產出架構代表整個經濟體系內產業間相互關聯的縮影,而投入產出分析則著重於各產業或部門間的相互依存性,故又被稱為產業關聯分析,是經濟分析的重要工具。
本書是台灣第一本完整介紹投入產出分析的大學與研究所參考用書,內容豐富,兼顧理論與實務。不僅能引領初學者入門投入產出分析領域,更能為日後從事相關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除了可作為政府擬定經建計畫之依據,並提供學者專家研究分析及企業擬定經營投資計畫之參考。
|
序
|
【修訂版序】
本書初版於2020年2月發行,今為了使其更臻完善,基於下列幾點理由,我們決定重新修訂:
一、本書因趕在原本預定期限內倉促出版,當初付梓之前未能詳細校對,而在編寫時有關章節的安排又幾經更動,致有不少誤植或疏漏之處,需予修正。特別是在第十四章,於簡化社會會計矩陣及討論社會會計矩陣的乘數分析之時,疏漏了一些必要的假設前提之說明,需予以補正。
二、基於傳統的李昂鐵夫(Leontief )投入產出模型是一個實質(real)數量模型,且為需求驅動(或需求面)模型,隱含假設價格為固定不變,而投入產出價格模型是屬於供給面模型,在基礎的投入產出分析階段(第一至六章)則可省略不予討論。因此,我們將第二章內的投入產出價格模型及其相關的投入產出價格-產出系統之實證研究,挪移到進階的第十三章供給面投入產出模型之後,並將第十三章的內容予以適度的調整修正,使其較為連貫一致。
三、為了節省篇幅,我們將原本置於各章的參考文獻匯集於全書內容之後。
四、有關索引部分,本書係採用「主題索引」,而非單純依筆劃順序排列的一般名詞索引。惟初版的「主題索引」與一般的名詞索引似有些混淆,我們乃重新檢索釐清,使主題的層次更為明確完整。另外,同樣為了節省篇幅,我們將原本功能較少的英文主題索引(Subject Index)予以刪除。
王塗發、楊浩彥、林幸君、賴金端 謹識 2022年2月18 日
|
目錄
|
推薦序一 投入產出分析對經濟學理論與應用的重要性—總統府資政、前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 吳榮義序 I 推薦序二 投入產出分析是經濟實證研究的重要分析工具—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 張建一序 III 自 序 V 修訂版序 VII 目 次 VIII 表 次 XVIII 圖 次 XXII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前 言 1 第二節 投入產出分析發展沿革 3 第三節 台灣產業關聯表的編製發展歷程 9 第四節 投入產出分析在計畫經濟與非計畫經濟的應用 12 一、非計畫經濟體系下的投入產出分析 12 二、部分計畫經濟體系下的投入產出分析 12 三、完全計畫經濟體系下的投入產出分析 15 第五節 本書的架構 21
第二章 投入產出分析之理論基礎 25 第一節 前 言 25 第二節 投入產出分析之基本模型 27 一、基本假設 27 二、交易表 28 三、技術係數表 31 四、產業關聯程度表(李昂鐵夫逆矩陣) 32 五、台灣實例分析 35 六、開放模型與封閉模型 38 第三節 商品對產業投入產出模型 42 一、使用表與製造表 42 二、商品技術假說與產業技術假說 43 第四節 投入產出分析的特性與定理 47 一、投入產出分析的特性 47 二、投入產出分析的相關定理 48 第五節 結 論 54
第三章 投入產出模型基本資料 55 第一節 投入產出表與國民經濟會計體系 55 第二節 投入產出表資料內容之基本架構 57 一、使用表(Use Table)與製造表(Make Table) 57 二、供給使用表(SUT)之架構 57 三、投入產出表(IOT)之架構 58 第三節 臺灣產業關聯表之編製 61 一、編製原則 61 二、編製流程 65 三、編製內容 68
第四章 產業關聯效果分析 81 第一節 前 言 81 第二節 產業關聯效果簡介 83 一、向後關聯與向前關聯 84 二、影響度與感應度 86 三、事前與事後關聯效果 86 第三節 產業關聯效果之測定方法 89 一、傳統測定法 89 二、假想剔除法(Hypothetical Extraction Method) 89 三、?出法(Output Approach) 90 四、供給法(Supply Approach) 93 第四節 跨期間實現的關聯效果之衡量法 96 第五節 實例分析 99 一、供給法與?出法之比較 99 二、供給法與假想剔除法之比較 103 三、台灣實證研究之應用 105 第六節 結 論 110
第五章 區域與區域間投入產出分析 113 第一節 前 言 113 第二節 單一區域模型(Single-Region Models) 116 一、以全國係數推估區域係數 116 二、以普查資料計算區域係數 117 三、家計部門內生化的封閉區域模型 121 第三節 多數區域模型(Many-Region Models) 124 一、區域間分析法(The Interregional Approach) 125 二、多區域分析法(The Multiregional Approach) 134 第四節 台灣的實證研究 147 一、研究方法 147 二、實證結果分析 149 第五節 結 論 153
第六章 乘數效果分析 155 第一節 前 言 155 第二節 產量乘數 157 一、簡單產量乘數 157 二、總產量乘數 158 三、截尾式總產量乘數 160 四、狹義的產量乘數 160 第三節 所得乘數 162 一、所得效果或家計所得乘數 162 二、第一型與第二型所得乘數 163 三、第一型與第二型所得乘數的關係 165 四、該用那個乘數 165 五、實例說明 166 第四節 就業乘數 169 一、就業效果 169 二、第一型與第二型就業乘數 169 三、截尾式第二型就業乘數 169 第五節 台灣實證研究之應用 171 一、台灣運輸與通訊建設之經濟效果分析 171 二、台灣觀光事業之經濟效果分析與評估 173 第六節 區域乘數 174 一、單區域投入產出乘數 174 二、區域間投入產出乘數 176 三、多區域投入產出乘數 181 第七節 結 論 187 附錄6.1 總家計所得乘數與?(I-A^*)?^(-1)矩陣最後一列的元素之相等性 188 附錄6.2 第一型與第二型所得乘數的關係 190
第七章 能源投入產出分析 193 第一節 前 言 193 第二節 能源密集度模型 195 一、基本模型 195 二、範例說明 197 第三節 量值混合單位模型 202 一、基本模型架構 202 二、能源守恆條件 206 第四節 能源投入產出分析的應用與調整 209 一、調整能源轉換效率 209 二、調整進口項 210 三、淨能源分析(Net Energy Analysis) 212 四、商品與服務的能源成本分析 218 五、新能源技術的衝擊 218 第五節 結 論 219
第八章 環境投入產出分析 221 第一節 前 言 221 第二節 一般化投入產出模型 223 一、考量污染衝擊 223 二、納入生態物品投入與產出 227 第三節 擴增型李昂鐵夫模型 231 一、只考慮污染排放 231 二、同時考慮污染排放與消除污染 236 三、模型存在非負解的條件 240 第四節 經濟與生態整合模型 246 一、完全整合模型 246 二、有限整合模型 248 第五節 結 論 255
第九章 投入係數的更新與調整:基本原理 257 第一節 前 言 257 第二節 投入產出資料的穩定性問題 259 一、全國係數的穩定性 260 二、固定價格與當期價格係數的穩定性 264 三、區域係數的穩定性 266 四、本節結論 268 第三節 時間上的穩定性:係數更新和推測I 269 一、趨勢外推法 269 二、邊際投入係數法(Marginal Input Coefficients) 269 三、最佳營運廠商法 271 第四節 係數更新和推測II:雙比例調整法 272 一、RAS技術 272 二、更新係數矩陣與更新中間交易矩陣 281 三、RAS的經濟意涵 283 四、範例說明 285 五、改良的RAS法 289 第五節 結 論 293
第十章 投入係數的更新與調整:延伸應用 295 第一節 前言:空間上的穩定性 295 第二節 區域投入係數的調整:區域化 298 一、直接應用全國技術係數 298 二、非普查推估法 300 三、各種非普查推估法簡介 302 第三節 RAS法(雙比例調整法)的應用 311 第四節 非普查推估法之調整基礎 315 一、以全國技術係數為調整基礎 315 二、以國內投入係數為調整基礎 315 三、混合型的調整基礎 316 第五節 非普查推估法之評估比較 317 一、評估指標 317 二、個別準確性與整體準確性 319 三、台灣的實證研究 319 第六節 結 論 322
第十一章 混合外生與內生變數之投入產出分析 323 第一節 前 言 323 第二節 外生設定單一部門產出 325 一、當 Y_1,?,Y_(n-1) 和 X_n 是外生設定時的基本作法 325 二、當 Y_1,?,Y_(n-1)和 X_n 是外生設定時的另一種作法 328 三、 X_n為外生設定的例子 329 四、乘數 332 第三節 外生設定多部門的產出 334 一、外生設定Y_1,?,Y_k,X_(k+1),?,X_n 334 二、外生設定X_(n-1)和X_n的例子 337 第四節 投入產出模型中新產業的衝擊 339 一、新產業:最終需求法 339 二、新產業:完全納入技術係數矩陣內 342 第五節 一個新廠商進入既有產業的衝擊 345 一、新廠商的生產活動被設定為某一定的生產總量 345 二、新廠商的新增產能被設定為對最終需求部門的額外銷售額 345 三、範例說明 346 第六節 結 論 348
第十二章 結構分解分析與動態模型 349 第一節 前 言 349 第二節 基本結構分解法 351 一、初始的分解:總產出的變動 351 二、進一步的分解:李昂鐵夫逆矩陣變動與最終需求變動 354 三、實例應用:台灣1986與1991年產業結構分解 361 第三節 結構分解法之擴展與相關應用 365 一、結構分解法之擴展 365 二、台灣的實證應用研究 367 第四節 動態投入產出模型 375 一、一般關係 375 二、動態模型求解法說明 377 三、範例說明 383 四、最理想路徑成長(turnpike growth)與動態模型 390 第五節 結 論 394 附錄12.1 兩部門產值同時為非負值的條件 396
第十三章 供給面投入產出模型與投入產出價格模型 397 第一節 李昂鐵夫投入產出分析的反向思維 397 第二節 果希供給面投入產出模型 402 一、早期的果希(Ghosh)模型簡介 402 二、矩陣A與A ?以及B與B ?之間的關係 405 三、向後關聯效果與向前關聯效果之衡量 407 (一)向後關聯 408 (二)向前關聯 409 第三節 果希供給面模型的應用與評議 410 一、早期的應用與評議 410 二、係數聯合穩定性(Joint Stability)問題 415 三、將果希供給驅動模型詮釋為價格模型 419 四、果希數量模型 423 第四節 投入產出價格模型 426 一、概述 426 二、實物單位交易表與貨幣單位交易表 426 三、以貨幣單位資料為基礎的價格模型 428 四、實例說明:使用以貨幣單位資料為基礎的價格模型 431 五、以實物單位資料為基礎的價格模型 434 六、實例說明:使用以實物單位資料為基礎的價格模型 438 第五節 台灣實證研究之應用 441 一、空氣污染防治政策對經濟的短期衝擊之投入產出分析 441 二、污染防治對物價、生產、所得與就業的影響之研究 447 第六節 結 論 449
第十四章 投入產出、社會會計矩陣與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 451 第一節 前 言 451 第二節 社會會計矩陣 453 一、社會會計矩陣的內容 454 二、在一個社會會計矩陣架構下的投入產出線性模型 460 三、台灣社會會計矩陣的編製 464 第三節 社會會計矩陣的應用分析 468 一、乘數分析 468 二、案例說明:2011年台灣社會會計矩陣的乘數分析 473 三、一般化投入產出分析 475 第四節 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 485 一、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的基本結構 485 二、新古典封閉經濟CGE模型 487 三、新古典開放經濟CGE模型 490 四、總體結構學派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 502 第五節 台灣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的應用 506 一、石化業污染防制投資的經濟效果之計量研究 506 二、台灣空氣污染防制的經濟衝擊分析 509 第六節 結 論 515
第十五章 投入產出與線性規劃模型 517 第一節 前 言 517 第二節 線性規劃模型 519 一、基本架構 519 二、線性規劃模型的隱含假設 521 三、線性規劃的對偶問題 522 四、線性規劃問題的解法 524 第三節 投入產出線性規劃法 540 一、基本投入產出線性規劃模型 540 二、範例說明 541 第四節 投入產出線性規劃模型的應用 543 一、經建計畫應用A 543 二、經建計畫應用B 545 第五節 台灣的實證研究應用 548 一、經濟成長與所得分配政策模型 548 二、運輸瓶頸對經濟成長的影響模型 551 第六節 結 論 555
第十六章 投入產出與多目標規劃模型 557 第一節 前 言 557 第二節 多目標規劃問題 559 一、基本架構 559 二、非劣解與效率解 560 三、投入產出多目標線性規劃模型 561 第三節 多目標規劃法簡介 566 一、無偏好法(Non-Preference-oriented Methods) 566 二、偏好導向法(Preference-oriented Methods) 571 三、互動法(Interactive Methods) 575 第四節 台灣應用研究案例 578 一、經濟成長與所得分配政策模型 578 二、環境-經濟整合模型 579 三、台灣永續發展規劃模式 582 第五節 結 論 589
附錄A:矩陣代數(Matrix Algebra) 591 A.1定義 591 A.1.1 矩陣(matrix) 591 A.1.2 向量(vector) 592 A.1.3 矩陣相等(equalities)和不相等(inequalities) 593 A.2矩陣運算(Matrix Operations):矩陣加法與減法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of Matrices) 593 A.2.1 定義 593 A.2.2 矩陣加法的特性(properties) 594 A.2.3 空矩陣(The Null Matrix) 595 A.2.4 特殊型態的矩陣 595 A.3 矩陣運算:矩陣乘法 (Multiplication of Matrices) 596 A.3.1 純量乘法 (Scalar Multiplication) 596 A.3.2 矩陣相乘 597 A.3.3 單位矩陣 (The Identity Matrix) 600 A.3.4 矩陣轉置 (Matrix Transposition) 601 A.4 矩陣運算:逆矩陣(或反矩陣)之運算(Matrix Inversion) 602 A.4.1 行列式(Determinants) 602 A.4.2 非奇異矩陣(Nonsingular Matrix) 607 A.4.3 逆矩陣(Inverse Matrix) 608 A.5線性聯立方程式的解法與投入產出模型 610 A.5.1 線性聯立方程式(Simultaneous Linear Equations) 610 A.5.2 線性組合(Linear Combinations) 611 A.5.3 線性獨立與線性相依(Linear Independent and Linear Dependent) 612 A.5.4 線性聯立方程式的解法 612 A.5.5 投入產出模型 614 A.6 分割矩陣 (Partitioned Matrices) 616 A.6.1 定義 616 A.6.2 分割矩陣的特性 617
參考文獻 623 主題索引 641 人名索引 655 Name Index 6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