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論

兩岸經貿產學議題北部座談會報告內容 (臺大中國大陸研究中心與陸委會合辦座談會)
吳福成

2018/09/10
前言

自中共「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的對台工作思想,其核心重點相當突出,包括「兩岸一家親」、「兩岸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將持續推進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增進同胞親情和福祉。」而沿著習近平的這條思路,今年以來中國大陸對台政策有三項頗值得國人注意,一是促進兩岸交流合作的《31條惠台措施》遍地開花,二是提供台灣居民居住證,另外則是建設海南島成為自由貿易區和全球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自貿港,並準備「示範」台灣,並尋求兩島的經濟社會融合。

一、《31條惠台措施》遍地開花

中國大陸刻意選在「二二八」當天宣布《31條惠台措施》,非常具有政治性考量。它涉及台資企業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者有12項,涉及台胞在大陸學習、就業、創業、居住、生活、勞動保障、就醫、交通等方面的「同等待遇」者有19項。迄今這項措施已在全大陸遍地開花。

基本上,《
31條惠台措施》是在落實中共「十九大」精神,而「同等待遇」更在彰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同胞是命運共同體」。該措施雖給台資企業和台灣同胞「準國民待遇」,但因為涉及中國大陸中央多個部門和各地方政府的職權,若從過去大陸慣有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之政治風氣,以及各地方政府都存在不同形式的潛規則,屆時是否會出現「開大門,鎖小門」,最後變成「看得到、吃不到」的現象,則值得進一步觀察。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居民居住證」登場

今年91日中國大陸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港澳台居民眾居住證」,對台灣同胞採取與大陸同胞身分證相同的18碼,且把台灣居民公民身分號碼地址碼設定為830000,而香港為810000,澳門為820000,儘管國內有些人認為此舉有把台灣逐漸「港澳化」、「地方化」,並形塑兩岸融合的新「一國兩制」之用意,但大陸方面則強調,這是落實「同等待遇」的另一便民、惠民措施,因為迄今來往大陸的台胞累計超過1億人次,台胞普遍反應持台胞證在大陸的社會公共服務系統得不到普遍便利的使用,今後台胞持居住證即可徹底解決此一問題。然而,大陸方面這種單邊立法和單邊作為,因繞過兩岸既有的官方協商機制,恐將衝擊兩岸關係既有。

中國大陸還宣稱提供台灣居民居住證是在增進兩岸更自由往來,但此舉因直接擴大與台灣同胞進行交流,也被國內有些人認為有在架空台灣官方機構之虞。其背後隱含的對台工作「陽謀」,也不排除是在兩岸政治上尚無法統一的情況下,先行消除差別待遇,促進兩岸融合,以落實習近平的「兩岸一家親」理念,並把統一後的公共政策挪到統一之前來實施。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大陸發佈的「港澳台居民居留證申領發放辦法」第
19條,明文提及在台灣地區定居且不具有大陸戶籍的中國公民,即可申領台灣居民居住證。由此觀之,台灣居民居住證在本質上已等同於「中國準戶籍」或「中國準公民」的居住證,應是大陸推進「人民生活實質統一」的過渡措施。

我方陸委會已提醒,大陸提供台灣居民居住證措施,極可能對於現行兩岸公法上權利義務產生衝突。另外,大陸雖否認台灣居民居住證與台資企業海外所得納稅有關,但因大陸明年初就要實施的新版稅法,內有提及「有住所」〈亦即稅務居民〉一詞,將來是否影響現有大陸提供給台資企業稅務優惠待遇,例如
5年例外規則,只要不是連續5年為大陸稅務居民,其境外所得免徵稅,這問題必須加以探究,以防患未然。

三、建設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示範」台灣

今年四月習近平在海南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宣布,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根據規劃,到2020年將取得海南全島實施自貿區所有試點政策的重要進展,到2025年初歩建立自貿港制度,到2035年自貿港制度體系和運作模式更加成熟。屆時將成為全球唯一的社會主義國家自貿港。

據悉,建設海南自貿區和自貿港係由習近平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目前大陸正傾全力提供政策優惠和實質資源支持建設自貿區和自貿港,並調派中國商務部政策研究室主任沈丹陽出任海南副省長,也發動各國有企業進駐投資,以及全國高校機構專家南下助陣。而有鑒於海南島的土地面積與台灣差不多,又同處於亞熱帶緯度,氣候和人文相近,大陸已發出加速建設海南自貿區和自貿港來「示範」台灣之訊號,甚至將進一步推動兩島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從建設海南自貿區和自貿港的規劃可發現,它高度重視加強與台灣在教育、醫療、現代農業、海洋資源保護與開發等多領域合作,同時還祭出「百萬人才進海南行動計畫」,將允許台灣技術人才在當地就業、永久居留。今年
6月海南當局已在瓊山掛牌成立海峽兩岸〈海南〉農業合作服務示範中心,旨在推動對台灣的招商引資和引智、引才工作,通過兩地農業技術交流,將雙方農產品質量提到更高境界,創造更高經濟價值。

目前台資企業約
1800家在海南投資,已從初期以房地產、餐飲、娛樂文化等為主的行業,快速轉向熱帶高效、休閒觀光農業、旅遊醫療健康等多元產業合作,預期隨著建設海南自貿區/自貿港進一步發展,還可能對台灣各領域帶來磁吸效應,確實已對台灣形成潛在的競爭示範壓力。我政府有關部門理應儘速研提因應此一新挑戰之對策。

結語

總結上述,從中國大陸31條惠台措施》的遍地開花、提供台灣居民居住證,以及建設海南自貿區/自貿港等政策,可發現大陸對台政策已出現新型式,也邁入了新階段。尤其大陸在兩岸關係塑造上的主動性、主導性特徵更明顯,對台和平統一工作原則策略更靈活、手法更細膩,並以尋求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為階段性方向。

套用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朱中博的「兩岸關係近中期發展及台灣問題的解決前景」報告所述,中國大陸對台工作重點攻關方向已從「三通」轉向「通心」工程,其重要抓手之一就是「通待遇」〈即同等待遇〉,不排除將來可能導致「台灣主體意識」與「兩岸一家親意識」的交融,而出現新的兩岸關係格局。所以面對此一發展趨勢,我方政府和企業界都應遇雨綢繆,才能把風險降至最低,把機遇擴到最大。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