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

鼓勵調薪 配合動機何在(中國時報)
邱達生

2018/01/03

蔡英文總統在今年元旦指出,台灣多年來22K的低薪現象,讓年輕人覺得有沒有就業都一樣,決定將解決低薪問題列為今年首要工作。總統表示今年政府尋求的解方,包括檢視企業的薪資結構是否對年輕人有利,如果符合標準,則可能參照國外作法,給予特別津貼,或者在達標企業參與政府標案時,酌情給予一些點數上的加權獎勵。

 

針對低薪議題,應該有兩個關鍵問題。首先,國人的薪水真的很低嗎?我們很喜歡跟南韓比,因為過去同屬亞洲四小龍,且近幾年南韓電視節目、流行服飾、智慧手機在台灣大受歡迎。換算成美元,南韓個人國民所得是在2003年起超越台灣,而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台灣一度甩開南韓的糾纏,沒想到南韓重整旗鼓再追上來,最後超越我國。

今年起南韓民眾即將邁向個人平均年所得3萬美元,相較於台灣人可能不到2.5萬美元的平均所得,如果參考南韓與台灣的物價,也就是換算成「購買力平價指數」,今年台灣人的平均國民所得可望超過5萬1000美元,反而遠勝南韓人的4萬1000美元左右的所得。也就是同樣的薪資所得,在台北的確可以生活得比首爾舒服。

第二個問題是,鼓勵企業跟進公務員體系幫員工加薪,會有顯著效果嗎?政府機構的目標與民營企業不同,公務體系是確保經濟活動的正常運作,而民營企業經營的目的在創造利潤。

企業獲利才有分享利潤的動機,一般預期今年台灣的總體經濟表現不會比去年好,加上過去1年躉售物價指數年增率一直高於通貨膨脹率,也就是企業負擔的成本越來越重。在成長與利潤不確定,且原物料成本壓力上升的當下,企業如何心甘情願為員工加薪?

去年台灣的固定資本形成是負成長,預期今年也將不見強勁復甦。基本上企業在國內沒有投資意願的原因,恐怕是認為無利可圖。相較之下,美國參眾兩院在去年年底,通過川普總統的稅改措施,可能產生企業前往投資的磁吸效應讓各國嚴陣以待。因為美國稅改提供了企業前往投資的動機,且相關的動機甚至勝過負擔美國昂貴人力成本的考量。

回到政府打算祭出的鼓勵企業調薪政策,政府必須思考企業配合的動機何在。若經過仔細評估後,發現確實動機不強,則何不將年度工作重心放在提升企業投資動機上。只要投資增加,工作機會自然增加。當大量的工作需求爭取供給有限的年輕人力時,年輕人便有薪資的議價籌碼。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