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

聯準會縮表勢在必行(聯合報)
林建甫

2017/06/09

近期美國經濟數據好壞參半,失業率雖來到十六年低點,但非農就業人數、第一季GDP成長率及物價指數等數據並不好看。雖然大多數人還是認為六月將會升息一碼,但不少專家開始下修今年聯準會(Fed)升息的次數,從原本的三至四次,降至三次,甚至二次。

除了升息,更多專家關心的是「縮減資產負債表」的時程。簡單的說,「縮表」指的是Fed賣出帳上資產,並回收市場上流通的美元,就是反向的量化寬鬆政策(QE)。相較於升息,「縮表」更能反映出聯準會緊縮貨幣政策的決心與強度。二○○八年爆發金融海嘯,美國自該年十一月開始推QE,聯準會資產規模大約由九千億美元膨脹至四點五兆美元,成長五倍,規模龐大。

聯準會五月份會議紀錄中特別提出了「縮表」的時程與方式,引發各界不安。包括「被動縮表」,也就是將到期的債券收回資金,不再釋出資金進入市場。「漸進且可預期的縮表」及「下半年啟動縮表可能是合適的」。

根據估算,聯準會三輪QE政策,扭曲市場利率的溢酬程度約介於一一二至二三七個基點。因此,若「縮表」啟動,可預期被扭曲的利率期限結構將回歸正軌,將推升公債殖利率一.一二%至二.三七%。另外,收回六七五○億美元的資金相當於升息一碼(零.二五%)的效果,若要將QE增加的三.六兆美元資產全數回收,大約就是升息五.三碼。但預測縮表會到二.五兆美元資產。不管怎麼算,「縮表」的影響性都十分大。

目前聯準會規畫是,事先公布每月減少(收回)金額的上限,當實際收回的金額超過預定上限時,會將超出金額部分再投入市場;而此上限額度將會逐步提高,每三個月調整一次,然而再投入市場的資金,將會愈來愈少,一直到資產負債表「正常化」為止。這樣的作法在執行前先拋出政策規畫,看看市場的反應,並依市場反應來研擬實際執行細節,讓金融市場波動減到最低。

不少專家認為,最初每月縮減的部分很可能是一百億至二百億美元,然後逐步提升至四百億美元,以聯準會估算的縮減資產六七五○億美元相當於升息一碼換算。因此每年相當於升息四.四至十七.八個基點,若再配合聯準會的同步升息舉措,影響性不容小覷。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