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

體驗經濟:烘焙業可以走出去拓展市場(工商時報)
林建甫

2017/10/12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剛過,許多媒體都大幅報導各地需要大排長龍,耗時領號碼牌才能買的到的搶手月餅;另像是甫結束的台北世大運,外國選手也購買鳳梨酥等糕點作為伴手禮,選手村周邊的商家供不應求,足見精緻糕點對於國內外消費者的魅力。台灣的烘焙業長期以來受到各國文化的薰陶,加上國人對美食的挑剔與店家間激烈的競爭,國內烘焙業與各項美味產品享譽盛名,深具競爭力,是可以積極拓展海外市場的潛力產業。

依據經濟部統計,自2011年以後,國內食品業的生產指數除了2014年間因受劣質油事件影響而有明顯波動之外,多呈現穩定的態勢,比起像紡織、石化產品與電腦電子光學製品等,受到景氣或全球市場的影響不大。另從營業額來看,國內食品與飲料等零售業的營業額於2011年突破4,000億元,2014年短暫下滑,至2016年成長已達4,812億元。顯示國內整體市場穩定成長,已逐漸擺脫食安事件陰霾。

受到著名麵包師傅吳寶春等人的鼓舞,許多年輕人投入烘焙業等相關領域,以製作糕點為職志。根據台灣連鎖暨加盟協會調查,截至2014年止,食品零售連鎖店總店數達2,947家,其中食品專賣店數為1,003家,占34.0%,較2011年增298家;麵包蛋糕店數另計899家,占30.5%,較100年增212家,兩者合占逾6成,展店速度快。烘焙業是青年投入的熱門選項,不僅單單是能提供工作機會,也是讓年輕人抱持著夢想的行業。

不過,要協助國內烘焙業成長,實有必要再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例如國內的食品與飲料零售業的銷售旺季多集中在下半年,像是第3季主要為中元祭祀及中秋節送禮需求所致;第4季則多因結婚旺季及天冷的食品消費帶動需求,再加上耶誕節及新年的商品促銷之故。因此,如何在銷售相對平淡的上半年,多結合節慶或行銷活動,創造話題以協助廠商銷售,是可以思考的方向。像是農曆春節、兒童節與婦女節等,都是能發揮行銷巧思的節日。尤其是針對剛入行的年輕師傅與店家,都很希望藉由參與各項比賽並獲獎之後去進一步打響知名度,炒熱自家產品。

至於外銷市場方面,更是在近年來食安事件發生以前,其實國內食品在全球市場都佔有一席之地,尤其在東南亞市場,台灣品牌受到當地消費者的肯定。然而,前幾年一連串的食安事件,重創國內食品衛生形象,連東南亞國家的國營超市都曾拒絕我國的糕餅業者前去擺攤行銷。因此,務本溯源,我國烘焙業要外銷的首要之務還是得先優先健全食品安全機制,一方面要提升廠商提升食品安全的自主管理能力;另一方面政府與公協會應協助業者投入產品的檢驗或認證。對於一般業者而言,無法自主建立所費不貲的檢驗設備,政府應鼓勵公協會與既有大專院校進行合作,先完善檢驗機構的能力,取得檢驗認證,擴大檢驗量能。

另外,針對東協市場的特殊性,政府應鼓勵業者捨棄傳統製作糕點用的豬油、豬肉,改用適合當地市場的食材,以取得在生產過程中皆有符合伊斯蘭HALAL食品標準的認證,以開發伊斯蘭食材商機、擴展新市場。政府應從資訊、諮詢、技術等層面協助有意願發展清真食品商機的廠商。

烘焙業是一種體驗經濟,要怎麼讓國內外的消費者多接觸到國內精緻可口的糕點,是促進產業發展的最大訣竅。國內相關業者多屬中小企業,產品出口時常因檢疫及報關等行政流程的複雜與費用而打退場鼓。若政府能協助幫忙找尋海外的合作廠商、電商,減輕業者的個別負擔,相信能讓海外消費者品嘗到台灣烘焙美食的幸福滋味。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