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

韓國推動新南方政策 對我之意涵(工商時報)
邱達生

2017/12/14
韓國總統文在寅於今年11月9日訪問印尼時,首次提出「新南方政策」的構想。計劃將韓國與東協關係,提升至與美、日、中、俄的相同程度。接著文在寅出席菲律賓的2017年東協企業與投資高峰會中,再揭露新南方政策的目標為建立「韓國-東協共同體」。他表示這個未來的共同體是以人民為核心的3P共同體,亦即人民(PEOPLE)、和平(PEACE)與繁榮(PROSPERITY);強調人與人的連結,透過安全合作來保障亞洲和平,以及互利為基礎的經濟合作來提升區域繁榮。

新南方政策是文在寅上台後推出的兩個重要外交經濟政策之一,另一個則是9月7日,在俄羅斯發表的「新北方政策」。新北方政策著重在加強韓國與俄羅斯的遠東地區、中國東三省、蒙古的經濟合作。除了經濟目的之外,韓國的新北方與新南方政策都強調區域安全的重要性,希望以合作方式共同來因應北韓的威脅。

韓國推出新南方政策的經濟動機是看上東南亞的發展潛力,而除了韓國之外,東亞的日本、中國,以及我國也都注意到東協的商機。日本對東協的直接投資金額依然持續領先世界各國,然而中國已經將東協納入一帶一路的規劃藍圖,且計劃將投入1兆美元的資金建設當地基礎設施。文在寅清楚韓國沒有足夠的資源來與日、中兩強競爭,因此推出差異化的經營策略。他表示韓國投資東南亞,可以將關鍵技術轉移。因此透過技術移轉來建立與東協國家的互信,便是韓國新南方政策在策略上與日、中區隔的最主要關鍵。

韓國新南方政策與我國新南向政策在經濟安全的考量,都是因為過度倚賴中國大陸市場,且近年出口中間財到中國受到進口替代政策的衝擊,成為韓、台共同面對的結構性難題。而在政治安全層面,韓國希望在新北方政策外,再以推出新南方政策來架構一個安全為基礎的共同體,分擔北韓對區域的威脅。我國則因為兩岸互動趨緩,透過新南向似乎可以建立具備替代性質的對外經貿關係。

韓國的新南方政策是運用既有的「韓國-東協自由貿易協定」、結合「東協經濟共同體」以及未來上路的RCEP平台機制,進一步提升經濟與安全的成效;我國的新南向政策是在缺乏正式機制與管道的情況下,希望藉由提升台灣與東協文化、經貿、人員合作與交流,尋找洽簽正式經貿合作協定的可能。新南方政策與新南向政策都是以人為本,但是韓國的新南方政策可以透過官方正式管道來落實,相對而言我國希望與沒有正式邦交的新南向國家合作,挑戰相對較高。

至於韓國新南方政策與我國新南向政策的競合上,新南方政策初期切入的基礎建設投資方面,並非我國經營東協市場的首要目標,所以不至於出現競標基建情況。然而新南方政策的韓國-東協共同體目標一旦落實,韓國與東協之間的投資與貿易障礙有望進一步解除,則可能讓韓國擴大與我國在東協市場的經營成績落差,也就抑制了新南向政策的預期效果。至於新南方政策與新南向政策合作的可能,我國外貿協會曾於11月與韓國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KOTRA)前往印度一起舉辦商展。因此雙方形式上的合作是可運作的,但是實質上的合作則需要更強的動機。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