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

預想自駕車如何改變我們未來的生活
郎若帆

2019/01/29

    共享經濟與自駕車結合後翻轉了車輛產業的發展,因應共享經濟產生的流動性服務及異業廠商跨入已成為車輛產業的新樣貌。針對自駕車的發展,想像未來計程車將是沒有司機的自駕車,透過共享模式讓使用成本大幅降低後,汽車不再是家戶必備的交通工具,然而私人擁有的汽車不會消失,但流動性與比例將降低。
 

    因應自駕車、車聯網(C-V2X)與分享時代的來臨,未來人工智慧(AI)也將大量用於自動駕駛、車輛派遣及服務模式的轉變;自駕車之發展涉及層面甚廣,除產業鏈技術外,還包括車載通訊、標準、驗證、法規及測試環境等。世界各國爭相發展自駕車除期望可在自駕車產業鏈相關領域占有一席之地外,也期待發展自駕車的「零車禍、零排放和零擁擠」願景目標。
 

    首先自駕車可大幅減少交通事故傷亡。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每年死於交通事故者約有125萬人,受傷者則有20~50萬人,當然大多數事故都發生在發展中國家,但這些國家離自駕車零車禍的目標仍遙不可及。由於自駕車可在不到1毫秒時間內煞車,而人類駕駛需要1秒左右的時間反應,此點可使每年死於交通事故的人數明顯下降。


    其次,為了減少每公里的營運成本,自駕車幾乎都是電動車,可減少懸浮微粒和溫室氣體的排放,前者易引致人們肺部和心臟疾病,後者則導致氣候變遷和全球暖化,當然即使是電動車仍會有輪胎和道路摩擦所產生的微粒排放。至於溫室氣體排放量能否下降則取決於自駕車電能的來源。車輛的電動化需要更強的發電能力,依瑞銀集團UBS估計到 2050 年歐洲電力消耗量將增加 20%~30%,以及更多基礎設施,如增設充電站和電網升級等,但起碼對城市居民來說空氣品質變好、環境噪音變小是最直接的感受。


    自駕車可讓未來的道路不那麼擁擠。因為電腦控制的汽車更擅長規劃行駛路徑,而廣泛使用的共享車輛就可更有效地利用道路空間、縮短車距,進而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甚至進一步影響未來城市空間規劃。


    此外,自駕車也將改變零售業和服務業生態。未來的沃爾瑪(Walmart)可能是一支車隊,將你在沃爾瑪買的東西送到你家;你也可以預約一輛自駕車接你下班,或安排購物、聚餐行程、接機。


    未來,自駕車的延伸服務還可能改變城市風貌與空間分配。商店和餐廳不需固定在某地,咖啡店或食品攤亦可在中央倉庫補給,早上在商業區營業,傍晚則轉移至娛樂區。甚至販售鞋子、衣服或化妝品等物品的行動商店,也可定期到特定社區或接受顧客邀請到指定地點。自駕車還可提供其他服務,包括讓你前往辦公室途中接受私人教練訓練,甚至改造為行動商店、辦公室或美容院。目前,汽車製造商正研究自動駕駛配送車,透過簡訊通知用戶物品已經到達,並經由輸入取件號碼的方式讓用戶從鎖好的車廂取出快遞物品。使用低成本的自動駕駛配送有助於各種東西在本地生產,尤其是食品及餐飲。


    自駕車還可能改變未來人們的出遊約會模式、社交活動,可變身為聚會派對地點、餐廳,而針對客戶投放的車載廣告可讓營運商調整出遊服務模式。另外,可以肯定的是被解放的駕駛將獲得許多工作、娛樂或社交時間。


    自動駕駛車輛也可能因為紀錄人們的隱私而侵犯人們自由。出於安全理由,自駕車營運系統將記錄乘客每次出遊資訊,而警方在調查案件時也會向附近的自動駕駛車輛調取數據。


    自駕車也可能導致器官捐獻者短缺,主要因為許多器官捐獻者都是因車禍喪生的年輕人。


    未來,若汽車不再是年輕人獨立和自我象徵,就會有新事物出現取代汽車的地位,就像內燃機汽車一樣,自駕車將會改變我們的日常生活。
 

    2017年美國產業顧問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的研究顯示,共享且自動駕駛的電動車會是未來十年的交通運輸型式之一,人們不需要購買個人的私家車,共享的自動駕駛電動車不僅每年約可減少交通死亡人數2萬人,降低20%汙染,減少交通堵塞時間及60%城市停車位可被釋出作其他用途,同時透過共享服務其經濟效率將遠大於其他大眾運輸工具,而且未來的汽車產業將不再侷限於傳統大型車廠所主導,科技應用與軟體服務公司將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此或許亦為臺灣切入自駕車產業鏈的機會之一。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