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

人工智慧教育該向高中扎根 名家專欄(中國時報)
林建甫

2018/08/21

      最近高中歷史課綱爭議很大。高中生該學什麼?請注意一下對岸的舉措。

      為了培養更多的新科技人才,上海日前發表全球第1本人工智慧中等教育教科書「人工智能基礎」,並在北上廣40所中學率先使用,內容包括人工智慧發展歷史以及主要應用發展的介紹,包括臉部辨識、公共安全系統、自動駕駛等。

      該書是由商湯科技公司與華東師範大學慕課中心(MOOC)合作,並邀請上海6所知名高中教師團隊共同編著。值得注意的是,商湯科技今年4月完成6億美元C輪融資,創下了AI新創企業單輪融資金額的新紀錄,估值超過45億美元,也是目前全球身價最高的AI獨角獸,華為、小米、NVIDIA、高通都是商湯的客戶以及策略夥伴。

      由於商湯科技擁有深厚科技基礎,產業發展及原創技術的經驗豐富,因此在「人工智能基礎」的編撰思維與傳統教材不太一樣,更強調「手腦結合」的學習方式。同時商湯科技還和這些學校合作設立了人工智慧教學實驗室。該實驗室配置了商湯研發的深度學習演算法PARROTS,並加入了人臉識別互動機、姿態識別互動機、手機增強現實應用等系統。學生可以結合教科書內容及有實驗室完成各種課堂實驗、作業、競賽及自主創新項目,能夠培養學生理論結合實踐的能力。

      大陸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正式將「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訂為課程標準,並新增「數據與計算」及「信息系統與社會」兩個必修課程模塊,將於今年秋季正式施行。換言之,大陸教育課綱的目標明確,就是努力向下扎根全力培育數位經濟人才,推動中國成為科技、經濟大國。

      追根究柢起來,大陸教育政策的思維其實源於美國對於科技人才培育的STEM計畫。1986年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提出STEM的概念,取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及數學(MATHEMATICS)4個字的第1個字母組成,目標是整合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領域的綜合發展,全力培育科技人才菁英,進而提高美國全球競爭力。

      最早STEM的推動以高等教育為主,後來美國政府積極向下延伸,並將STEM設定為1~12年級的標準課綱之一,除了學校之外,不少高科技公司也將這個概念吸收,成為培育人才的核心標準。

      準確地說,STEM並不是單指4個學科的加總,它更強調的是4個領域的融合,並用於解決現實社會中所發生的事情,是以這4個領域的知識為基礎,進行創造、設計、建構、發現、合作並解決問題。STEM教育不忽略分科教育,但更重視跨領域統整的精神。目前日新月異的新科技,人工智慧、物聯網、共享經濟都是跨領域整合而成的新創型態,也都算是STEM發展的成果。

      美國很清楚「科技就是國力,就是競爭力」,因此歷任總統都十分重視STEM教育的推動。2012年美國總統歐巴馬即喊出STEM是未來教育的主要方向,並提倡「提升下一代青年學子科學指標」,2016年他以「教育以創新」(EDUCATE TO INNOVATE)為口號,再投入40億美元加強STEM計畫的推動。去年川普也簽署備忘錄,規畫至少補助2億美元支持STEM教育的發展。

      回過頭來看台灣的情況,一直以來我們在數學、科學兩大學科表現突出,但涉及到應用的科技、工程層面的表現就差強人意,也就是知識充足,但運用有待加強。而且未來的教育,絕不能僅限於單一面向知識的學習,而是跨領域整合、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才是最有價值的能力。

      值得省思的是,近年來台灣大力推動新創企業發展,期盼打造出台灣的獨角獸,對比美國及中國這兩個產生最多獨角獸的國家,或許教育正是其中的關鍵。STEM教育的跨領域整合學習及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的主軸,正是培育創業家最好的方式。日前新版的「十二年國教課綱」科技領域從自然領域獨立出來,並也規畫將國中及高中必修納入「程式設計」,但不少學校都發現師資不足與設備未到位,加上我們社會仍十分重視「成績」,忽略技術的實際運用。如何反轉這個舊有的觀念,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結合未來趨勢布局下一個世代的教育,實是當務之急。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