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

發展創新生態體系比培養單一獨角獸重要(台灣時報)
林建甫

2018/11/23

      台灣為何沒有獨角獸?或者說培養獨角獸是不是那麼重要?有沒有更重要的方法幫助台灣在數位經濟時代的國際競爭中搶佔一席之地?

 

      目前全球正在進行第三波的數位革命。有報告指出第一波革命提供了初步的網際網路服務,例如AOLYahoo等公司提供了E-mail,第二波革命來於社群網路及平台服務,例如FacebookLINEGoogle等。這兩次的革命已經改變了當前全球的交易、生活型態。而第三波革命是奠基於前兩波革命的基礎之上,並整合所有垂直領域的深度科技(Deep Tech)新創,例如Uber是數位經濟與運輸產業結合的創新,Airbnb則是與飯店產業的結合,或是某個深度科技上的深層技術創新,例如:人工智慧、區塊鏈。

 
      這些創新的影響層面也在各領域發酵,最熱門的四大領域為「先進製造與機器人(Advanced Manufacturing & Robotics)」、「農業科技與新食物(Agtech & New food)」、「區塊鏈(Blockchain)」及「人工智慧/大數據與分析(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ig Data & Analytics)」,相較之下「廣告科技(Adtech)」、「遊戲(Gaming)」與「數位媒體(Digital Media)則是呈現減速的跡象。

 

   其實四大領域雖然各領風騷,但「連結」才是造就創新最重要的關鍵。創業家所處生態系的全球連結越強,則其在全球市場業務的拓展、新創成長與生態系效能都會越好。甚者,當前數位經濟的生態系效能取決於的平台連接程度,不僅要能與全球接軌,更要能接納外來的工作者及創業者,並與本地企業深度的連結。

 

   檢討台灣過去經驗,如兩兆雙星,最後以兩兆傷心收場。這不是我們選錯產業、挑錯市場,沒看對趨勢,而是選擇大趨勢、大產業就必須面對更多創業生態系的競爭,其中所需要的不單只是技術、人才、市場,更需要考量自身資源的配置及與其他生態體系合縱連橫,創新商業模式等因素。

 

   在數位經濟時代下,經濟生態系已經不限於國境之內,更要的是融入全球的生態體系。以此來思考我國的五加二創新產業,如「亞洲矽谷/物聯網」、「智慧機械」、「新農業」,及科技部高喊的「2018AI實踐年」,還有五年人工智慧計劃,國發會也提出發展區塊鏈的四方向等等。雖然這些政策符合全球大趨勢,但換個角度,這些大趨勢也正是全球的發展焦點,各國爭相投入。然而這些領域雖然商機很大,但相對的競爭也更加的激烈。攤開全球創新報告,人工智慧、智慧製程、生物科技等都有超過十個以上的生態系在競爭。如果只是閉門造車,沒有尋求外在的連結,恐怕難以成事。

 

   同樣的,如果為了產生某一獨角獸,政府押寶,集中大量資源去投資,最後可能有去無回。相對的,以各應用領域為核心,並去發展創新生態體系是更好的選擇。打造能吸引全球目光的創新生態系,強化與其他國家的連結,借力使力與吸引人才,才有機會在數位經濟時代搶佔一席之地。

 

   最近,國發會開始力推「新經濟移民法」就是要幫忙創新生態體系的建立,鬆綁制度上的局限,歡迎來自全球人才的參與,進而強化台灣與各國間的連接,提升企業競爭力、產業國際化,才有機會讓台灣克服市場規模的劣勢,收成創新的果實。

 

      日前科技部AI研究中心宣佈與Uber攜手合作,自駕車相關領域研究團隊將參與首屆Uber開源峰會年會,並參訪Uber AILabs與自駕車團隊,促進科技人才交流,也是一個好的作法。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