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

因應印太戰略 加強雙邊談判(中時)
邱達生

2017/12/22
美國總統川普在今年11月的APEC領袖會議演說中提到「自由與開放的印太區域」倡議。印太戰略的4個主導國家分別是美國、日本、印度、澳洲,其中美、日、澳3國是1989年APEC的創始國,也就是亞太區域的主要代表國家。因此印太概念,可以設想為拉攏印度一起參與區域的安全與經貿合作。

蔡英文總統本月接見AIT主席莫健時,提及台灣願意為印太區域做出更多貢獻。我國想要加入CPTPP或RCEP等區域經濟整合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制於國際現實的壓力,因此加入印太區域經貿合作是否為轉機,值得探討。


可是川普在訪問亞洲後至今,並未對印太區域多做解釋。反而在APEC會議提及亞洲國家扭曲貿易的作法,導致美國經常帳逆差擴大。川普強調他的美國優先下的公平貿易,試圖改善貿易不均的現況,並創造美國人的就業機會。是以,在川普的信念下,美國沒有支持APEC多邊經貿自由化的動機。如果以川普對APEC的態度來推估川普的印太戰略,基本上美國將無意主導印太區域的多邊經貿合作,因為川普認為雙邊談判更有利於堅守美國利益。

印太戰略最重要的利害關係國其實是印度,但是印度對多邊自由化向來提供的阻力多過於助力。RCEP談判延宕,主因即是印度反對其降稅機制。美國退出TPP後,日本主導CPTPP,雖仍保留讓美國歸隊的但書,但川普訪日時強調美國退出TPP是正確作法,因此日、美兩國在區域經濟整合並無共識。澳洲則建議讓中國加入TPP,希望中國取代美國的市場需求角色。美、日、印、澳4強在印太戰略的經濟層面可謂各有各的盤算,所以印太區域經濟整合幾乎不可能成形。

我國表示願意加入印太戰略,維護區域安全,無異是為川普亞洲政策背書,當然有助鞏固台美關係。然而經貿是持續我國國力的根基,台灣經濟體質也是外貿導向,目前推動的新南向政策目的即為拓展外需市場的腹地。多邊自由貿易協定有助於我國貿易投資連結海外市場,並建立價值供應鏈。惟加入CPTPP或RCEP都不免受到國際政治的壓力,然而印太戰略區域安全大於經貿合作的態勢明朗,未來想發展成經濟整合區塊,在川普任內恐怕遙遙無期。

印太4強中的印度與澳洲在我國新南向鎖定國家之列,美國與日本也是台灣重要經貿夥伴。但是在印太戰略沒有多邊經貿合作支持下,雙邊談判將會是我國未來努力的重點。而要引起對手國家的興趣,提供充分的經濟動機以符合其政經利益是無可迴避的。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